鄭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鄭澣[1](776年—839年),本名鄭涵,因避唐文宗諱,故改之,滎陽人,唐代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宰相鄭餘慶之子。平時以儉素自居,貞元十年進士(794年),長慶年間累遷中書舍人。文宗時拜刑部尚書。充官山南西道節度使。大和四年(830年)朝廷用為戶部尚書,不及就任而卒。贈尚書右僕射。諡曰[2]

子孫[編輯]

註釋[編輯]

  1. ^ 日知錄》將鄭澣錯寫成鄭瀚
  2. ^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八·列傳第一百八》:餘慶子瀚。翰本名涵,以文宗藩邸時名同,改名瀚。貞元十年舉進士。以父謫官,累年不任。自秘書省校書郎遷洛陽尉,充集賢院修撰。改長安尉、集賢校理。轉太常寺主簿,職仍故。遷太常博士,改右補闕。獻疏切直,人為危之。及餘慶入朝,憲宗謂餘慶曰:"卿之令子,朕之直臣,可更相賀。"遂遷起居舍人,改考功員外郎。刺史有驅迫人吏上言政績,請刊石紀政者,瀚探得其情,條責廉使,巧跡遂露,人服其敏識。時餘慶為僕射,請改省郎。乃換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丁母憂,除喪,拜考功郎中。復丁內艱,終制,退居汜上。長慶中,征為司封郎中、史館修撰,累遷中書舍人。 文宗登極,擢為翰林侍講學士。上命撰《經史要錄》二十卷。書成,上喜其精博,因摘所上書語類。上親自發問,瀚應對無滯,錫以金紫。太和二年,遷禮部侍郎。典貢舉二年,選拔造秀,時號得人。轉兵部侍郎,改吏部,出為河南尹,皆著能名。入為左丞,旋拜刑部尚書,兼判左丞事。出為山南西道節度觀察使,檢校戶部尚書、興元尹、兼御史大夫。餘慶之鎮興元,創立儒宮,開設學館,至瀚之來,復繼前美。開成四年閏正月,以戶部尚書征。詔下之日,卒於興元,年六十四,贈右僕射,諡曰宣。有文集、制誥共三十卷,行於世。浣四子:允謨、茂諶、處誨、從讜。

參考書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