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金華府文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華府文廟為舊時中國浙江金華府府學文廟,原位於子城內西南,即今中國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八詠樓東北、原金華市第六中學一帶,原建築今已不存,近年考古發掘出櫺星門、泮池、大成門與大成殿遺址。

金華縣文廟宋初在縣東,慶曆四年(1044)遷子城外東南,熙寧五年(1072)又遷子城內西南,大觀元年(1107)建於原司理院竹木場地(金華府署西四十步),即今址,元明清多次重建[1]。民國後相繼改為金華中學、國立英士大學農學院、金華師範學校和金華市第六中學等,今學校已遷出,現狀孔廟正在重建中[2]

據明萬曆六年(1578)、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兩版《金華府志》記載及近年考古發現,金華府文廟佈局為前廟後學,中軸線上依次為廟門、櫺星門三座、泮池泮橋、大成門五間(兩側為祭祀庖庫,門外東為祭器庫,西為經籍庫)、大成殿七間(帶副階,重檐歇山頂,前有東西廡各五間)、明倫堂(前有博文、約禮、養正、明經四齋)、敬一亭和啟聖祠[3]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清·張藎修,沈麟趾等纂,《康熙金華府志·卷十·學校》:「府儒學距府治西四十步,考之宋初在縣東,慶曆四年知州關詠遷子城外東南,熙寧五年知州蘇頌復遷子城內西南,大觀元年教授葉夢得請益以司理院竹木場地,即今址。元皇慶元年廟學俱燬,浙東廉訪使敬儼、楊友直、易釋董、阿劄刺台相繼重建。明祖取婺州,改寧越府,命知府王宗顯開郡學。……正統二年復燬,按察司副使王豫、布政司參議武達、知府蔣勤重建,成化中知府周宗智、弘治中知府韓燾重修。國朝順治三年燬,郡守張公安豫重建,先師廟、戟門、兩廡、明倫堂、敬一亭、啟聖宮、教授宅、訓導宅,康熙五年龍風、雷火擊壞櫺星門並戟門,七年郡守吳公翀重修,有碑記,後殿廡堂亭復壞,十六七年間郡守張公藎大加修葺,廟貌煥然一新。」
  2. ^ 徐朝暉. 《金华古子城打造古韵新亮点》. 金華日報. [2022-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3. ^ 《康熙金華府志·卷十·學校》:「先師廟舊扁大成殿,像先聖及四配、十哲於其中,殿左右為兩廡,則七十二子與從祀諸賢之神位在焉。……前為戟門,翼為祭祀庖庫,外東為祭器庫,西為經籍庫,前為櫺星門,又前為廟門。啟聖公祠在敬一亭之後。明倫堂在文廟之後,時堂東西直下為博文、約禮、養正、明經四齋。敬一亭在明倫堂之後,明嘉靖六年建,後燬,國朝重建。尊經閣(廢)。教授宅在明倫堂東,前為土神祠,祠前為儒學門,門之外有東井,西有五星亭,南近通衢,為皇明首建石坊,與廟門並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