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金殿拒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殿拒婚》又名《宋弘拒婚》、《宋弘抗婚》,為一個越劇劇目,屬於新編歷史故事劇。於1985年由沈祖安為創作顧問,陳寶康、郁天民改編李存志所寫的南路絲弦劇作《糟糠情》而成。陳書君率領浙江富陽越劇團(後名為杭州越劇三團)領銜首演,獲得成功,此劇遂成陳書君的代表作之一[1]。此後此劇亦被各大劇團搬演,其中福建芳華越劇團以《宋弘傳奇》、豫劇以《金殿抗婚》為名搬演此劇目。

劇情[編輯]

大司空宋弘在輔佐東漢光武帝劉秀登基後,針對當時的情況,執行劉秀「釋奴返庶,復興農桑」的措施,並將皇親國戚和當朝諸豪強一視同仁,皆作為這一國策適用對象,這就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國舅郭況偕同其姐皇后郭聖通,在皇姐劉凰(湖陽公主劉黃)宮中挑撥離間,促使湖陽公主出頭反對宋弘。劉凰正在惱怒之時,正逢宋弘進宮勸諫,兩人言辭不合,劉凰拔劍欲砍,不料宋弘不畏權勢不懼生死,以國家民眾為先侃侃而談,劉凰先驚於宋弘之儒雅風範,更感於其耿直忠義之品性,傾心愛慕,寫藏頭詩向宋弘求婚。怎奈,宋弘已有妻房,亦藏頭和詩以拒之。劉凰見藏頭之詞為「不敢相從」而非「不願相從」,認為尚有迴旋餘地,遂將此事告之郭皇后。郭皇后姐弟又生一計,意欲促使宋弘答應婚事,使其也成為皇親國戚,以達到「官官相護」的目的。郭皇后將此事告知劉秀,郭況更是自願為媒,前往宋弘府邸說和。

適逢中秋,宋弘與夫人家宴。宋弘之妻鄭夫人因未能生育而鬱鬱寡歡,宋弘以「宋氏一門何足論」安慰,並言「連年戰亂烽火頻,多少孤雌失雙親,我與夫人同宿願,共操天下父母心」,解除了夫人的心病。此時郭況前來做媒,宋弘堅決謝絕,郭況以己度人,反以為宋弘只是礙於清議,沒有聖命作藉口故而不便允婚,遂回宮稟明劉秀,促其賜婚。劉秀令皇后陪伴皇姐坐於屏風之後,召宋弘入宮,親自賜婚,不料宋弘守義重情,不慕富貴,婉言謝絕。劉秀賜婚不成甚是懊喪。

郭皇后姐弟再生一計,將此事廣為傳播,令朝野上下皆知內情。劉凰、劉秀姐弟因此而分外難堪,無法下台。劉秀迫於無奈,強行下旨指婚,不料宋弘不畏權勢,忠言直諫,竟然在金殿之上抗旨拒婚。劉秀雖是一位開明皇帝,可他為長姐擇偶心切,加上郭皇后姐弟從旁挑唆,使他惱羞成怒,下旨將宋弘問斬。湖陽公主驚聞凶訊,不顧公主體面,親赴法場勸宋弘回心轉意,又被宋弘婉言拒絕。此時,宋弘的結髮之妻鄭夫人也趕到法場,情願以一死來救丈夫的性命。驕橫一世的湖陽公主,被宋弘夫婦的高尚情操所感動,更是認出宋弘的糟糠之妻,就是當年自己與弟弟劉秀落難之時的救命恩人貧女鄭三姐,決定上殿求劉秀恩赦宋弘。

在金殿上,劉秀得知找到恩人,欣喜萬分,宣鄭三姐上殿,詢問之下方才得知,其即為宋弘之夫人。劉秀責己輕信內戚讒言,當即下旨赦回宋弘,並革去郭況官職,訓斥郭皇后教弟不嚴,並意欲封宋弘為王,並下罪己詔。宋弘以異姓不封王的舊例阻止了劉秀,並認為「責己一人無大用」,而應當「為民立法樹國風」,劉秀欣然允諾。宋弘之名言「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也因此而成為恪守信義、崇尚節操的警句,流傳至今。

演出歷史[編輯]

1985年[編輯]

  • 4月26日至29日,陳書君率富陽越劇團主演該劇於北京長安戲院。[2]
  • 5月1日至5月3日,陳書君主演該劇於北京圓恩寺影劇院。[3]
  • 5月6日至7日,陳書君主演該劇於北京大眾劇場。[3]
  • 5月31日起至6月7日,陳書君主演該劇於南京中華劇場。[4]
  • 6月15日起,陳書君主演該劇於武漢、鎮江、蘇州等地,6月20日至23日,主演該劇於漢口人民劇院。[5]
  • 8月23日至25日,陳書君主演該劇參加由市文化局和市文聯主辦之「1985年杭州市戲劇創作劇目調演」,後因演出深受歡迎又續演兩天。[6]
  • 9月1日至15日,陳書君主演該劇於上海中國劇場;9月16日至30日,主演該劇於上海群眾影劇院。[7]
  • 10月,陳書君主演該劇於蘇州吳江等地。[8]
  • 11月6日至16日,陳書君主演該劇於上海延安劇場。[9][10]
  • 12月1日至4日,陳書君主演該劇於上海五星劇場。[11]

1986年[編輯]

  • 1月,陳書君參加浙江省二屆戲劇節評獎,其主演之《金殿拒婚》獲演出獎、劇本三等獎、導演二等獎、作曲二等獎、舞美設計二等獎。 其中陳書君獲演出一等獎。[12]
  • 2月,陳書君率團在富陽各區巡迴演出該劇。[13]
  • 9月,陳書君主演該劇於上饒信江。[14]
  • 10月,主演該劇於南昌。[15]

1987年[編輯]

  • 2月,陳書君參與富陽縣首屆優秀文藝獎評獎,以《金殿拒婚》獲得表演一等獎。[16]

1988年[編輯]

  • 陳書君以該劇第一場折子戲獲得浙江省文化廳、省電視台主辦的「中年演員精英大獎賽」最佳表演獎。[17]

1989年[編輯]

  • 1月,陳書君主演該劇於蛇口、深圳、廣州等地。[18]

參考文獻[編輯]

  1. ^ 顏振奮.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金殿拒婚>观后》. 戲劇報. 1985, (1985年第6期). 
  2. ^ 《富陽越劇團後天演出<金殿拒婚>》,載於《北京晚報》1985年4月24日,及《富陽越劇團在京演出獲得成功》,載於《戲劇影視報》1985年第5期。
  3. ^ 3.0 3.1 《杭州市富陽越劇團來京短期演出》,載於《戲劇電影報第16期(總第224期)》。
  4. ^ 《杭州富陽越劇團赴京匯報演出後首次來寧公演》,載於《南京日報》1985年5月28日。
  5. ^ 《陳書君被南京越劇迷包圍 富陽越劇團今日赴武漢》,載於《杭州日報》1985年6月15日。
  6. ^ 《一九八五年杭州市戲劇創作劇目調演(部分劇目)》,載於《杭州日報》1985年8月22日。
  7. ^ 《杭州越劇院三團(原富陽越劇團)演於中國劇場》,載於《解放日報》1985年9月1日。
  8. ^ 《富春江畔越劇花——介紹杭州市富陽縣越劇團》,載於《廣播電視報》第301期。
  9. ^ 《杭州富陽越劇團11月6夜7時起演於延安劇場》,載於《文匯報》1985年10月31日。
  10. ^ 《杭州越劇院三團(原富陽越劇團)演於延安劇場》,載於《解放日報》1985年11月20日。
  11. ^ 《杭州市越劇院三團(原富陽越劇團)演出新編歷史故事劇 金殿拒婚》,載於《文匯報》1985年11月30日。
  12. ^ 《飛上枝頭作鳳凰(附11圖) ——省第二屆戲劇節我市獲獎演員介紹》,載於《杭州日報》1986年1月10日第2版。
  13. ^ 《市縣文藝團體認真安排春節演出 活躍城鄉人民春節文化生活》,載於《杭州日報》1986年2月7日。
  14. ^ 《<金殿拒婚>錄像風靡三藩市》,載於《杭州日報》1986年9月20日。
  15. ^ 《杭州越劇三團首次來昌演出》,載於《南昌晚報》1986年10月8日。
  16. ^ 《富陽縣首屆優秀文藝獎名單》,載於《富陽宣傳》1987年2月15日。
  17. ^ 參見《全省中年演員精英大獎賽在即》,載於《杭州日報》1989年4月20日;及《全省戲劇中年演員精英大獎賽評獎揭曉 18名演員獲各劇種最佳表演獎》,載於《杭州日報》1989年5月2日。
  18. ^ 《杭州越劇三團赴粵演出》,載於《錢江晚報》1989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