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革命根據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閩東革命根據地
1934年—1938年
國旗
國旗
國徽
國徽
首都柏柱洋(今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鎮斗面村[1]
常用語言漢語閩東語閩南語畲話
政府蘇維埃政府
• 1934年2月—1935年2月
馬立峰(閩東蘇維埃政府主席)
• 1937年2月—1938年1月
葉飛(閩東軍政委員會主席)
歷史 
• 建立
1934年2月
• 終結
1938年1月
貨幣閩東蘇維埃政府紙幣
安德縣蘇維埃政府紙幣
福霞縣蘇維埃政府紙幣
安福縣蘇維埃政府紙幣
福壽縣蘇維埃政府紙幣
安福中區蘇維埃政府代用票
福壽縣上北區蘇維埃政府代用票[2]
前身
繼承
中國共產黨革命根據地
國民政府
今屬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閩東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閩東建立的政權,於1934年—1935年(以閩東蘇維埃政府名義)、1937年—1938年(以閩東軍政委員會名義)管理閩東地區,包含閩東蘇區閩東遊擊區閩東軍政委員會三個時期,接受中共閩東特委的領導,抗日戰爭時期則名義上接受國民政府的領導。1949年,中共解放福建後,在閩東地委的基礎上建立福安專區,事實上是閩東蘇區的延續。[3]:900-901

背景[編輯]

四一二事變後,中共活動被迫轉入地下,1931年,於福建省福州市秘密成立的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福安成立中心縣委,後改為閩東臨時特委。在特委的領導下,閩東各地及靠近閩東的浙南邊境陸續建立起了多個中共黨支部,又發展為蘇維埃政權。

沿革[編輯]

1934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閩東地區已成立49個區(鄉)級蘇維埃政府,並在此基礎上整並為15個縣級蘇維埃政府和革命委員會,於福安縣柏柱洋村召開閩東第一屆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閩東蘇維埃政府,馬立峰任政府主席,葉秀蕃任副主席,隨後由閩東特委成立的閩東獨立師則是閩東蘇區的武裝力量。[4]

1935年起,由於國軍的清剿,閩東蘇區多處被攻克,閩東特委決定將蘇區轉變為游擊區。1937年,受中共中央統一戰線的影響,閩東蘇區改組為軍政委員會,葉飛出任主席,1938年1月25日,阮英平範式人陳挺率領閩東獨立師1380多名紅軍指戰員從石堂先後抵達屏南棠口整訓,待命北上抗日,此後,軍政委員會實際停止運作。

行政區劃[編輯]

閩東蘇維埃政府先後下轄15個縣級政權:[3]:900

1936年,成立福鼎縣人民革命委員會和鼎平人民革命委員會,隸屬浙南人民革命委員會

歷任行政長官[編輯]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閩東蘇區領導人
屆次 姓名 肖像 籍貫 職務 任期 備註
1 馬立峰 福建福安 閩東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4年2月–1935年2月 被叛徒刺殺
葉秀蕃 福建壽寧 閩東蘇維埃政府副主席 1934年2月–1935年5月 遭襲擊犧牲
2 葉飛 福建南安 閩東軍政委員會主席 1937年2月–1938年
阮英平 福建福安 閩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1937年2月–1938年
範式人 福建壽寧 閩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1937年2月–1938年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閩東蘇區紀念館
  2. ^ 《福建省志·金融志》
  3. ^ 3.0 3.1 寧德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宁德地区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8年. ISBN 7-80122-376-4. OCLC 47668852. 
  4. ^ 葉飛. 叶飞回忆录.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2007年3月1日. ISBN 978750655360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