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張運動 (張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驅張運動是指毛澤東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讀書時領導的一場學生運動,驅逐當時的一師校長張干,最終以張干被免職收場。

導火索[編輯]

1915年,袁世凱的手下湯薌銘主政湖南,擔任湖南布政使,督理湖南軍務將軍,對湖南實行高壓政策,大肆逮捕異議分子,鎮壓民主運動,收縮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1]:164-190湯薌銘下令第一師範寫「論袁大總統英明之中日親善政策」,遭到第一師範校長孔昭綬的抵制,孔昭綬便成為湯薌銘的眼中釘,一日,湯薌銘派兵去一師,宣佈「第一師範的師生人等,給我聽清楚了,湖南將軍湯大帥有令,文匪孔昭綬,目無國法,包藏禍心,蠱惑學生,對抗政府,着令立即逮捕。凡包庇孔犯昭綬,窩藏卷帶者,與孔同罪。煽動鬧事,阻礙搜捕者,格殺勿論!」,在第一師範全校師生的協助下,孔昭綬逃出了學校。[1]:164-190

孔昭綬逃離第一師範的事件震驚當時民國教育界,袁世凱下令全國搜索孔昭綬,孔昭綬被迫到上海坐船去日本留學。[1]:164-190

湯薌銘令張干擔任一師的新校長,張干吸取前任校長孔昭綬的教訓,為了不讓學生參與政治運動,沒收了毛澤東等人的《青年雜誌》等宣傳舉事的書籍,發佈《第一師範增補校規條例》,包括「不得散佈謠言,發佈傳單,或匿名揭帖,鼓動同學,希圖擾亂……」同時增加每月月考和作業負荷等,毛澤東憤憤不平,「管天管地,管人拉屎放屁!」[1]:191毛澤東的同窗易永畦體弱多病,加上因保護前校長孔昭綬而被湯薌銘的兵打傷,再加上考試、作業負荷,咳血病逝。[1]:210-213

事件[編輯]

孫中山黃興廣州北伐,湯薌銘為了備戰,不僅不給一師教育經費,而且下令一師每個學生收取10元用來買子彈、槍炮,遭到毛澤東的抵制,張干為了給一師籌集經費,去和長沙富商陶公(陶斯詠父親)借錢,陶公痛恨毛澤東,對張干說毛澤東勾引他的女兒陶斯詠(原因是毛澤東和陶斯詠關係很親密),提出捐錢5000大洋,條件是一師開除毛澤東,張干不願意拿學生的前途換取經費就作罷了。[1]:201-212

易永畦病逝之後,毛澤東寫詩《挽易永畦君》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嘆有餘哀。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回。感物念所歡,躑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淚侵雙題。采采余孤景,日落衡雲西。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關山蹇驥足,飛飆拂靈帳。我懷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願言試長劍。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子期競早亡,牙琴從此絕。琴絕最傷情,朱華春不榮。後來有千日,誰與共平生。望靈薦杯酒,慘澹看銘旌。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2]

毛澤東的詩歌引發蔡和森羅學瓚蕭三張昆弟等人的情緒,學生在一師禮堂聚集,聲討校長張干,毛澤東提出「永畦不能就這麼白死了,不管大家怎麼辦,我都支持!」張昆弟說,「像張干這樣的校長,我們要不要?」同學們隨後齊呼「把他趕出去……趕走張干……張干滾出一師……」[1]:214-220張干來到禮堂遭遇到幾百學生的謾罵,氣通通跑回校長室,寫了《開除通告》,一共開除17個學生,毛澤東為榜首,而毛澤東則寫了《驅張干書》和《退學申請》,張干請全校老師齊聚,召開緊急校務會議投票表決開除毛澤東,徐特立、方維夏、費爾廉等反對開除學生,結果只有少數票同意,一師資格最老的教師袁吉六來到校長室,張干說,「袁先生,您是一師任教的先生中年紀最大的前輩,開除毛澤東的事情如何決斷,就由您來決定吧!」袁吉六說,「張校長若是開除毛澤東,袁某,現在就辭職。」[1]:219袁吉六事後又對師生說,「挽天下危亡者,必期斯人也。」

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在會上說,「我建議,張校長如果堅持開除毛澤東等學生,我們全體教職員工罷課罷工!」張干最終作出讓步,給毛澤東等學生記大過處分。面對學校佈告欄的通知,同學們再次鬧騰,呼籲「張干一日不離校,我們一日不上課!」湖南省教育廳只好把張干免職處理。

面對騎虎難下的狀況,張干無奈,離開前說,「當此亂世,我只能壓着學生老老實實,壓着他們別惹事,我是一校之長,我要顧全大局,我不能讓他們再往槍口上撞啊!」[1]:220

結果[編輯]

驅張運動最終以張干被免職走人收場,而毛澤東、蔡和森、張昆弟、蕭三等鬧事學生仍然留在學校讀書,直到畢業。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黃暉. 《恰同学少年》. 長沙市: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438-4902-0. 
  2. ^ 麓山子. 《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 陝西省西安市: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1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