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村 (廣州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埔村村口

黃埔村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個傳統村落,隸屬於海珠區琶洲街道。與珠江對岸的長洲島隔江相望。2013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1]

歷史[編輯]

《廣州市地名志》記載,黃埔村在唐代還是珠江邊一片灘涂,稱之為「浦」。在南宋元間。因傳說中有鳳凰停留於此地,從此人丁興旺,五穀豐登,故村子早期被命名為「凰洲」和「鳳蒲」。同時因海舶所集,吸引了大批外國人前往,且當地的外國人來此地時,經常將「鳳浦「誤讀為「黃埔」,因此該村又得名黃埔村,並延續了下來。

明代初年,廣州對外港口由原來的扶胥港遷至琶洲村和黃埔港一帶,亦被稱之為黃埔港。1757年,因清政府一口通商,黃埔港也成為了清朝中國唯一一個能自由貿易進出的港口,黃埔村亦名聲大噪[2]

黃埔村歷史上曾屬黃埔區管轄,後歸為海珠區新滘鎮轄,新滘鎮2001年7月撤銷。

現狀[編輯]

雖然黃埔港早已遷至新址,但黃埔村附近亦成為許多人周末前往觀光旅遊的地方,同時亦因交通和生活方便,成為了不少外來工作年輕人臨時定居的選擇[3]

村內[編輯]

村內街道
黃埔村建築

黃埔村內曾擁有北帝廟、華佗廟、洪聖殿、聖母宮、天后宮等一批和古村習俗文化息息相關的廟宇,如今僅餘北帝廟。北帝廟興建於北宋,目前廟裏尚存有8塊重修北帝廟的碑記,上刻1755年《重修北帝廟碑記》中「黃埔稅口肆員」等重要文字資料。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村內的各家族在此聯合舉辦大型廟會。該廟也是黃埔古村的制高點和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沿村北主幹道柳塘大街約200米處,即是惇慵街。街內擁有姑婆屋、日本樓等建築,其中較為出名的就是日本樓。相傳在1900年,黃埔村村民馮佐屏在日本留學結識日本姑娘平美愛子,成婚數年後,於1924年一家四口歸國返鄉,為緩解愛妻思鄉之情馮佐屏建了這座日本樓。而在抗戰時廣州淪陷,一股日軍進村騷擾搶掠,平美愛子「祭」起日本天皇所送的一把寶劍,逼退了日本兵,村人逃過此劫。這位日本媳婦也因此受到全村人的尊敬。

在祠堂街,現古村仍然保留了15座祠廟,而羅、馮、胡、梁四大姓氏家族則居住於此。在當時因村居分佈商業佈局,分為了東市和西市兩大格局。其中東市即村落中心的黃埔直街,主要為本村族人所用;西市即靠近碼頭的海傍街,專為來往的貿易人群服務,東西兩市共同打造出了明清嶺南水運城鎮特色[4]

名人[編輯]

  • 馮肇憲:廣東海軍總司令,永豐艦艦長。
  • 梁誠:前駐美大使。
  • 胡璇澤:1878年被清政府委任為駐新加坡首任領事,後又被俄羅斯和日本委任為首任領事,既是中國第一位駐外領事,也是國際外交史上第一位身兼三國領事的外交官[4]

參考資料[編輯]

  1. ^ 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建村〔2013〕124号). 中國政府網. 2013-08-26 [2023-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7). 
  2. ^ 蘇贊. 黄埔村不在黄埔在海珠. 廣州日報. 202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4). 
  3. ^ 莊嘉寶. 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祠堂弄里飘书香 古村新年焕新姿. 新快報. 2023-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4. ^ 4.0 4.1 龍濤. 广州黄埔古港:畅游海丝起点 看遍古今繁华. 南方都市報. 2018-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