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56式火箭筒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56式火箭筒
類型火箭筒
原產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56年-1980年
使用方參看使用國
參與戰爭/衝突中印邊境戰爭
珍寶島事件
老撾內戰
越南戰爭
中越戰爭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生產歷史
研發日期1956年
基本規格
重量4.55公斤
操作人數1或2人,因環境而定

口徑40毫米
發射模式單發
有效射程150米
供彈方式前裝式
瞄具機械瞄具:金屬照門

56式40毫米火箭筒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RPG-2型火箭筒的仿製型號,曾經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的連級反坦克武器。

簡介[編輯]

56式火箭筒由蘇制RPG-2仿製而來,兩者性能基本一致,但廠家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使用環境在結構做了部分改進。56式火箭筒包括發射筒和火箭彈兩大部分,前者賦予火箭彈點火能力,後者用於殺傷目標。火箭彈使用「箭—2」破甲彈,彈藥推進裝置採用無後坐力炮類似的平衡拋射原理,發射筒為撇開式。發射前由射手將彈頭插入發射筒,對準目標,發射小組為兩人。

服役歷史[編輯]

1954年赫魯曉夫掌權後為了爭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支持,改變了斯大林時期只提供舊式武器的做法,對華軍售提供了蘇聯現役的武器裝備和生產技術。1955年蘇聯對中國提供了AK系列自動步槍,SKS半自動步槍RPG-2等圖紙資料和生產設備,豎年中國方面仿製成功,和56系列槍族一起列裝部隊。

中華人民共和國仿製的RPG-2火箭筒命名為56式反坦克火箭筒,因為軍費有限,解放軍直到1959年—1962年才全面換裝56式槍族,56式火箭筒作為連級支援武器,取代笨重的51式火箭筒,大量裝備部隊,與51式火箭筒相比,56式火箭筒質量更輕、威力大、精度高、射程較長,深受部隊好評。

56式火箭筒全面列裝後很快在中印邊界戰爭中獲得實戰檢驗,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使用56式火箭筒摧毀了印度軍隊大量地堡,解放軍憑藉56式槍族和56式火箭筒優異的性能獲得戰爭勝利。

珍寶島事件中56式火箭筒被用來對抗蘇聯軍隊,儘管在衝突中56式火箭筒擊毀了大量蘇聯裝甲車,但在與T-62坦克的戰鬥中暴露出了威力不足,射程短的缺點,無法擊毀當時的新式坦克,珍寶島戰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加快了研製新式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步伐。

1960—1980年56式火箭筒曾經作為軍援輸出到許多亞非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北越軍隊等武裝力量都曾採用;在1969年在性能更好的69式火箭筒裝備部隊後,56式火箭筒逐步退居二線,轉而裝備預備役部隊。[1]

使用國[編輯]

參考[編輯]

  1. ^ 破甲先鋒——國產56式40mm單兵反坦克火箭筒(上-下)--《輕兵器》2010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