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分類討論:各國佛教出家眾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cat:各國佛教出家眾下漢傳佛教佛教人物命名問題

我最近在看cat:宋朝僧人時候,發現該分類下既有釋普交釋瞭然釋仲殊釋崇岳釋師範釋曇密等釋姓命名,也有智圓法護子璇等不帶釋姓命名,還有張懷素趙智鳳等俗姓名字,又有蘭溪道隆、神照本如、大慧宗杲等法號+法名的命名,還有一些諸如清水祖師寧化伏虎禪師三代祖師等尊稱,這些名稱往往並沒有彼此重定向,我在查找人物的時候比較麻煩,不翻閱分類無法知道條目是否建立。紹興圖書館有一則《古籍普查中如何正確著錄僧人姓氏》提到:

1. 《中國文獻編目規則》、《中國古籍總目》著錄原則(討論稿)、《中文普通圖書機讀目錄數據處理細則》、《浙江省古籍善本聯合目錄》都是建議釋姓+法名,《中文普通圖書機讀目錄數據處理細則》還建議如果只有俗名採用俗名。

2. 中國古代在南北朝道安之前佛家姓氏並不統一,但在之後釋姓成為主流。這一點在各國也有不同的情況,不列舉。

2.1 對於中國古代僧人,文章建議道安之後採用釋姓+法名,這一點也適用於越南

2.2 對於日本僧人,文章建議使用俗姓+俗名

2.3 對於朝鮮半島僧人,文章建議採用俗姓+法名

以上不知道社群有什麼看法。 --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

別名可以重定向,條目名按常用名稱法鼓文理學院有一個專注於佛教人物的數據庫,他們選用哪一個名稱為詞條名也可以參考。--Nostalgiacn留言2023年3月3日 (五) 02:49 (UTC)
我認為優先是常用,當常用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例如好幾個名字看不出哪個更常用),才應該考慮你說的這些規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3月3日 (五) 02:58 (UTC)
有常見名稱當然是好事情,例如李叔同玄奘法顯濟公,至少不需要在命名上有什麼糾結的地方,但是對於大部分僧人來說命名的不統一問題也是非常困擾的,所以我認為需要有一定規則。如果我需要找一個僧人,我就有最多十幾種組合需要嘗試,比方說「大慧宗杲」就有在法鼓山數據庫中就有「大慧宗杲,大慧,大慧杲,大慧禪師, 大慧普覺,大惠,徑山宗杲,徑山杲,徑山大慧,妙喜杲,妙喜,杲佛日,普覺禪師,佛日大師,雲門(yún mén),曇晦(tán huì),定光佛」17種名字,我如果需要連結則可能需要嘗試「大慧」「大惠」(法號)「徑山」(寺名)「妙喜」(庵號)「佛日」(賜號)這麼多種,這麼多名字不論條目編者還是具體使用者也不一定一一知曉。可能大慧宗杲還是太過於顯著,對於一個並不顯著、不易區分常見名稱的佛教人物,由於維基百科內人名並不存在相關規範,我又要嘗試他的法名、法號、俗名、寺名、庵號、賜號才能最後找到這個人,這顯然不符合「易於辨識」的命名要求。
從目前我看到的資料來看,「釋姓+法名」應該是中國大陸圖書館界的共識,本質上「釋姓」也應該是南北朝以後漢語系大乘佛教徒所沿用的命名常規,並且在維基百科內的cat:中華人民共和國佛教出家眾cat:中華民國佛教出家眾cat:香港佛教出家眾俱是帶姓氏命名為主,哪怕是媒體所常用的星雲大師(RIP)也是命名為釋星雲,我可以認為這在維基百科內已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慣例。對於古代人物是否要帶姓氏,我認為社群可能會無法達成共識,但我也要提出在常用名稱並不清晰的情況下,應該優先考慮法名,有法名用法名,然後再去考慮其他名稱。----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08:49 (UTC)
關於日本僧人,絕大多數情況下法名就是常用名稱,除非是某些形式上出家的僧人,例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等。--AT 2023年3月3日 (五) 13:05 (UTC)
日本應該是明治維新以後才變成「俗姓+俗名」,文章中有提到但規則沒有細化,不過這也說明以法名命名的通用性和合理性,中日韓朝越古代都是以法名稱呼。----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13:52 (UTC)
再補充一下法鼓山的命名規範:

「常名」欄:

舉凡本名、字、號、別號、筆名、諡號、封號或其他名號中擇其「姓名」為常名,其餘者為別名。然後選擇其語系,每一語系得有一常名。另外,但凡地望、住錫寺、常駐地名,則「不冠」,這部分請另行填入相關表格或說明欄。「禪師」、「法師」等一般尊稱則「不綴」,惟若「經師」、「律師」、「論師」等與生平成就有關之尊稱仍綴之。滿洲人習慣上姓與名不連用,但本資料庫仍錄於同一欄位,與他人相同。如:愛新覺羅玄燁。

由於避諱、說明、尊崇等緣故,直接以地名、寺名稱呼人的文獻很多,如「曹溪」由於經常發現,故也收錄進來。古人治學有「例不十,不立法」之說,像這樣「曹溪」出現頻繁,例不止十,就不在排除之列。《景德傳燈錄》中以寺名為號者常綴以「和尚」識別,今沿用,如「瓦棺和尚」。

另外像:A010799 關輔懷,A008154栢林潭,A010800 南陽慈,都是將地名(紫紅色)加在人名之前,因為名只有一個字,故較難辨認,仍照文獻收錄。若此類人名未於資料庫中找到,請試着用CBETA電子佛典檢索字串,例如:清涼洪,可用「清涼 + 洪」即可查到,X77n1524_p0491c15 正洪。

人名規範資料,常名、別名是否冠上「姓」?(摘自20090615 DA會議記錄)

常名要冠姓,別名(字)不必一定冠姓,僧人不必一定冠「釋」。(依文本)

--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14:2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