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Socket G1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Socket G1
類型rPGA
晶片封裝FC PGA
接觸點數988
電壓範圍Max 1.4V(核心) Max 1.55V(顯示核心)
處理器尺寸37.5 x 37.5 mm
前身Socket P
後繼Socket G2
內存支援DDR3

本文為CPU插座的一部份

Socket G1(rPGA 988A)是英特爾於2009年推出的CPU插座,被用於英特爾公司旗下的第一代酷睿中央處理器的流動版本。它是Socket P的繼任者,也作為LGA 1156LGA 1366的流動端對應產品。

歷史[編輯]

Socket G1平台的第一批CPU於2009年9月23日發佈,最初的產品有i7-720QM,820QM和920XM。[1] 這些CPU採用Clarksfiel核心架構打造,使用45 nm工藝,與桌上電腦上的Nehalem架構相同。2010年1月4日,該CPU也被採用32 nm工藝的Arrandale內核並基於Westmere架構的Core i3i5和i7處理器使用。[2]2010年3月28日,基於Arrandale的低階CPU奔騰P6x00系列和賽揚P4x00系列發佈,它們也採用了這個CPU插座。2010年6月21日,更多採用此CPU插座並基於Clarksfiel架構的處理器如i7-740QM,840QM和940XM等產品發佈。所有採用Socket G1的處理器都會將英特爾核芯顯示卡的內核(代號:「Ironlake」)封裝在中央處理器的基板上。

支援的處理器[編輯]

英特爾酷睿 i7 雙核
i7-620M, i7-640M[3]
英特爾酷睿 i7 四核
i7-720QM, i7-740QM, i7-820QM, i7-840QM, i7-920XM, i7-940XM[3]
英特爾酷睿 i5 雙核
i5-430M, i5-450M, i5-460M, i5-480M, i5-520M, i5-540M, i5-560M, i5-580M[3]
英特爾酷睿 i3 雙核
i3-330M, i3-350M, i3-370M, i3-380M, i3-390M[3]
英特爾奔騰
P6000, P6100, P6200, P6300[3]
英特爾賽揚
P4500, P4600[3]

技術規格[編輯]

  • 使用DDR3內存
  • 擁有988個引腳
  • 引腳排列在36 × 35的網格陣列中
  • 與 LGA 1366 的三通道模式相比,Socket G1的電腦系統只能在雙連結內存模式下執行,因為引腳數較少。[4]
  • rPGA 中的 r 是指「減小間距」,在此CPU插座設計中間距為 1mm × 1mm。[5]

參考資料[編輯]

  1. ^ Walton, Jarred. Mobile Core i7 920XM, Clarksfield: Nehalem on-the-go. www.anandtech.com. [202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1). 
  2. ^ Shimpi, Anand Lal. Intel Arrandale: 32nm for Notebooks, Core i5 540M Reviewed. www.anandtech.com. [202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8). 
  3. ^ 3.0 3.1 3.2 3.3 3.4 3.5 Inte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www.intel.com. [2022-07-20] (英語). 
  4. ^ Socket G1 / Socket rPGA988A. www.cpu-world.com.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9). 
  5. ^ Molex Connector Part Number - 47989-0132. www.molex.com. [2022-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