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漢字文化圈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是漢字文化圈專題的一部分,一個主要對(即漢字文化圈,或稱「東亞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為主題的文章作編輯、收集、整理、完善的專題。如果您願意參與,可以編輯這篇文章,或者造訪本專題頁面了解專題的工作,並歡迎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條目名稱問題[編輯]

改"中日韓漢字統一"至此,理由:

  1. 此詞來自英字"Han Unification",本無"中日韓"之義.
  2. Unicode 漢字現已加入越南漢字.202.64.84.251 07:35 2005年6月14日 (UTC)

Unicode里有兩個用語,一叫"Han Unification",另一叫"CJK Ideograph"(中日韓表意文字)。應否把此條目移到中日韓表意文字? -Hello World! 06:10 2005年6月15日 (UTC)

"Han Unification"是指統一的過程和規範。"CJK Ideograph"指的是表意文字,可以說即是漢字,只不過各地的寫法不同。202.64.84.251 09:29 2005年6月15日 (UTC)
  1. 你實行之前,應先行好好學習維基的習慣和各命令的用途。
  2. Han unification 應該叫統漢碼。不過先前有其他用戶改了這麼一個名稱,無謂搞對抗。現在可以統一採用正名。
  3. 任何改動都應該盡可能保留舊有條目,而不是另行開立新條目,而把別人的心血搬進自己的條目去。
  4. 很多指令是要注冊後才可以使用,例如:把條目移往新的名稱去。

--202.75.78.240 02:21 2005年6月16日 (UTC)

我沒有查到Han Unification被翻譯成漢字統一,實際上,Han Unification目前基本上還沒有對應的中文譯名-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7 2005年6月16日 (UTC)

這是因為此類文獻中文版本少之又少--Hello World! 02:38 2005年6月16日 (UTC)
Han Unification翻譯成「漢字統一」其實挺奇怪的。看不出來是將電腦中的漢字集中到一個編碼中。Unicode一般翻譯成「統一碼」,所以是不是可以改用「漢字統碼化」?--Kren 02:57 2005年6月18日 (UTC)
"Unification"原來的意思就是統一,不是「將之統一碼(Unicode)化」或「將之統一編碼」。漢字統一的概念其實已存在很久,有不少大陸學者(1949年後)都曾倡議漢字簡化時要和日本的簡化漢字看齊,如「国」、「变」等字,以利溝通。因為原來ISO 10646的構想就是將編碼空間切開,讓中日韓分別置入自己的字元(如中國的「一」和日本漢字的「一」可能就要分開編碼)。統一就是將同源的字(如大家的「一」的都是源自中國古代,意思也相同)統一,只編一個碼。就像英文的a和法文的a,讀音可能不同,但大家都源自拉丁字母。202.64.84.251 04:55 2005年6月18日 (UTC)
讓中日韓分別置入自己的字元,是日本一方的看法;此看法並非ISO 10646的構想,更遑論被接納 --Hello World! 09:55 2005年6月20日 (UTC)

建議把名稱改為「漢語表意文字統一計劃」之類的。 dbslikacheung 16:21 2006年8月16日 (UTC)

第二平面字元[編輯]

Unicode 裏並沒有「第二平面字元」這東西。只有「表意文字補充平面」(SIP)和Extension B.202.64.84.251 01:34 2005年6月17日 (UTC)

「表意文字補充平面」(SIP)=「第二輔助平面」 -Hello World! 02:23 2005年8月11日 (UTC)
但「第二平面字元」≠「第二輔助平面」。--水水 09:27 2005年10月20日 (UTC)
「第二平面字元」∈「第二輔助平面」,但「第二輔助平面」只有「第二平面字元」--Hello World! 09:53 2005年10月20日 (UTC)
為何不直接說Extension B?--水水 01:29 2005年10月21日 (UTC)
已把本來第二平面字元的條目,合併到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和輔助平面。--利用者:Sl 09:38 2007年2月3日 (UTC)

字源分離原則[編輯]

我所列的全部都是在ISO/IEC JTC1/SC2/WG2的字源分離原則文件之中有的字(請勿在表中加添或刪減任何字。)。請留意在內地被視為簡化字的字,在其他地方並不視作簡化字,只視作異體,而且,漢字不只是中文或中國在用。

舉例來說,並不是的簡化字,的簡化字是也並非的簡化字。的簡化字是字,與字的編碼並不相同。--Hello World! 08:56 2005年6月28日 (UTC)

想問問: 那一份官方文件有沒有超連結?可不可以更改?--石添小草 14:48 2005年7月5日 (UTC)
ISO/IEC 10646 Annex S,可在IRG網站找到 --Hello World! 02:27 2005年7月6日 (UTC)

以下的字應該也不是繁簡分別,而是字形的分別:狰(猙)、睁(睜)、决(決)、况(況)、凄(淒)、凉(涼)、减(減)、凑(湊)、羡(羨)、蹰(躕)、㛟(𡞵)、唤(喚)、奂(奐)、换(換)、涣(渙)、焕(煥)、痪(瘓)、荆(荊) --Hello World! (誰搶劫了我的乳酪) 2008年12月12日 (五) 07:33 (UTC)[回覆]

以下字是利用「字源分離表」中的構件組成的字。似乎這些字都應該符合該表的定義。

Unicode Unicode Unicode
U+20775 𠝵 U+524F U+5259
U+6EDE U+6EEF
U+6F5F U+6F99
U+72F0 U+7319
U+7741 U+775C
U+8780 U+87BF
U+8E97 U+8E9B
U+69E9 U+3BA3
U+504B U+20338 𠌸
U+50B3 U+2B74A 𫝊
U+5BC3 U+21A18 𡨘
U+5D88 U+21E83 𡺃
U+5E85 U+221DD 𢇝
U+6158 U+2280A 𢠊
U+6164 U+22871 𢡱
U+61E1 U+228D7 𢣗
U+6226 U+229D0 𢧐
U+646A U+2BF63 𫽣
U+64E3 U+22DEC 𢷬
U+6A69 U+23727 𣜧
U+6BF5 U+23B9F 𣮟
U+71FD U+2442D 𤐭
U+7361 U+2486F 𤡯
U+78D9 U+25566 𥕦
U+7AB4 U+259D1 𥧑
U+8158 U+266E2 𦛢
U+83DF U+2B7CF 𫟏
U+8412 U+26CC6 𦳆
U+8E61 U+2C9C0 𬧀
U+902F U+284FB 𨓻
U+93D8 U+28A99 𨪙
U+93F8 U+28ACD 𨫍
U+348C U+203BD 𠎽
U+3912 U+3913
U+3B36 㬶(月部) U+266E9 𦛩
U+3B43 U+233C8 𣏈
U+3E91 U+24859 𤡙
U+20195 𠆕 U+221A3 𢆣
U+22A7B 𢩻 U+22A7C 𢩼
U+23368 𣍨(月部) U+26673 𦙳
U+24C4F 𤱏 U+2C3C2 𬏂
U+25CA4 𥲤 U+25CC1 𥳁
U+26637 𦘷 U+2C072 𬁲(月部)
U+26671 𦙱 U+2667D 𦙽
U+2688B 𦢋 U+268CD 𦣍
U+26A33 𦨳 U+26A3C 𦨼
U+26EBA 𦺺 U+26F53 𦽓
U+279BD 𧦽 U+279C2 𧧂
U+27A71 𧩱 U+27AEE 𧫮
U+2837D 𨍽 U+2838A 𨎊
U+28599 𨖙 U+285BC 𨖼
U+29149 𩅉 U+29167 𩅧
U+29451 𩑑 U+29457 𩑗
U+2A14F 𪅏 U+2A1AA 𪆪

-Hello World! 2015年9月24日 (四) 10:05 (UTC)[回覆]

Han Unification[編輯]

「Han Unification」即「CJK Unified Ideographs」,Microsoft譯為「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我認為這個名稱比較恰當就移動了。「漢字統一」看字面,還以為是漢字文化圈各國要統一漢字寫法呢。Koika 18:56 2005年11月5日 (UTC)

「Han Unification」是一個過程,「CJK Unified Ideographs」是一個結果。我認為還是應該把兩者分開來比較好。--minghong 01:43 2005年11月11日 (UTC)
「中日韓相容表意文字」區怎可能只有12個字?前往[1],然後再選取以「CJK Compatibility Ideographs」標題的PDF檔案,就可看出此區最多可以有512個字!158.182.31.158 11:57 2006年7月24日 (UTC)
該區意思是,有12個字被錯放到「表意文字兼容區」(當然表意文字兼容區不只有12個字) --Hello World!13:10 2006年10月7日 (UTC)
該十二個字沒有放到正字區中是因為它們雖然有獨立的形音義,但不是來自官方字集(即 G-, T-, J- 和 K-source)。--水水 09:48 2006年11月12日 (UTC)

以下五對漢字,其實一點兒分別也沒有:

  • U+34A8 㒨 = U+20457 𠑗
  • U+3DB7 㶷 = U+2420E 𤈎
  • U+8641 虁 = U+27144 𧅄
  • U+204F2 𠓲 = U+23515 𣔕
  • U+249BC 𤦼 = U+249E9 𤧩

資料來源:http://babelstone.blogspot.com/2007/06/brief-history-of-cjk-c.html --Hello World! 2008年2月16日 (六) 11:35 (UTC)[回覆]

U+4695 ←→ CNS 5-7A38 ←→ U+2F9CB,不知是哪裏出了錯。 --Hello World! 2008年2月14日 (四) 04:38 (UTC)[回覆]

其他東亞象形文字[編輯]

之前有人提過把西夏文併入中日韓越統一表意文字之內,但現時看Unicode的roadmaps,發覺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同被寫到了U+17xxx的範圍裏。這似乎解釋不到為何喃字會與CJK合併,而西夏文則不會。--利用者:Sl 09:51 2007年2月3日 (UTC)

其實李元昊自己也說過,西夏文字是獨自的創立,可能字形有些相似,但不是依從既有漢字而創立的。所以,我認為不應與CJKV合併。--石添小草 2007年7月22日 (日) 17:14 (UTC)[回覆]
N3297 西夏文 U+17000–U+18715 共 5910 個 -Hello World! 2007年8月27日 (一) 15:41 (UTC)[回覆]
方塊壯字如何?--Hello World! (誰搶劫了我的乳酪) 2008年12月12日 (五) 07:33 (UTC)[回覆]

首先,你所說的這些都不是象形文字,其次,看過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的人都會知道,它們與漢字差別甚大(當然,它們的創立受到了漢字的影響,基本遵從方塊的特點),而喃字、壯字等字,與漢字類似,很多都是採用漢字已有的部件所組成,甚至不少字本身就是漢字。因此Unicode如此區分是完全正確的。Dreamer in Utopia留言2018年6月3日 (日) 10:04 (UTC)[回覆]

Untitled[編輯]

To use "CKJ" is meaningless. The term "CJK" is well-known for years. It's base on the alphabetic order, so we called it CJK. I don't think it good to use "CKJ" or even some of the people use KJC.—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rithmandar對話貢獻)於2008年3月31日 (一) 05:54 (UTC)加入。[回覆]

雖說本人對日本不懷好感,但卻也同意中日韓(朝)越的順序,除了因為拉丁字母的次序以及和「中日韓表意字」的譯名連貫外,還可以從使用漢字(或類似漢字文字)的數量來看,中國排行第一,日本次之,朝韓兩地差不多日常寫作不用,越南早已完全放棄。 朝韓兩地差不多不再用漢字,怎麼反倒可以放在第一位?日本比它更常用漢字,怎麼會排在它之後? 朱仁一月 (留言) 2009年6月29日 (一) 09:27 (UTC)[回覆]

擴展B區兼容漢字[編輯]

【原張貼在 Talk:香港增補字符集】 以下6個擴展B區兼容漢字是來自HKSCS的:

  • 2F840 HKSCS A047
  • 2F894 HKSCS FC48
  • 2F8CD HKSCS 9C52
  • 2F994 HKSCS 8EFD
  • 2F9B2 HKSCS 8FA8
  • 2F9D4 HKSCS 8FF0

不知為什麼,Unicode竟聲稱整個區段為 CNS 11643 兼容漢字。CNS 11643 並沒有這6個字。--Hello World! 2008年2月14日 (四) 04:43 (UTC)[回覆]

建議分割[編輯]

建議把過程和批評部分分割至"統一漢字",而統一的結果留於本條目。--Emphrase💬📝 2016年8月11日 (四) 09:48 (UTC)[回覆]

個人認為,叫「漢字統一」較好,因英語叫 Han Unification, 「統一」是動名詞。--Hello World! 2017年1月2日 (一) 02:53 (UTC)[回覆]

這裏列出了不少相同的字[編輯]

https://github.com/cjkvi/cjkvi-variants/blob/master/duplicate-chars.txt --維基小霸王留言2016年10月22日 (六) 10:26 (UTC)[回覆]

國標源的G7真的是「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嗎?[編輯]

Unicode里國標源G7的漢字,基本都沒有在所謂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找到。可否有相關人士提供一下這個說法的來源?非常懷疑這種說法。
--Ming Fan 617留言2017年3月11日 (六) 10:15 (UTC)[回覆]

官方文件寫的是「General Purpose Hanzi List for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and General List of Simplified Hanzi」。它的中譯是什麼?--Hello World! 2017年3月12日 (日) 14:52 (UTC)[回覆]
@Sl抱歉這麼久了,把這事忘了。GB13000-2010的第25頁(本連結第30頁)顯示為「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簡化字總表」,但這些字多半在這兩個表中找不到。--Ming Fan 617留言2017年8月24日 (四) 06:02 (UTC)[回覆]

澳門資訊系統字集/澳門增補字符集[編輯]

官方文件中提及的「Macao Supplementary Character Set」(簡稱 MSCS),應該對應為「澳門增補字符集」,葡文是「Colectânea de Caracteres Chineses de Macau – Novos e Complementares」[2][3][4]

而「澳門資訊系統字集」,其實是另一項東西,至今尚未誕生。它的英文是「Macao Information System Character Set」(簡稱 MISCS)、葡文是「Colectânea dos Caracteres Chineses dos Sistemas Informáticos de Macau」[5]。第一版將叫 MISCS-2016[6]。它除了包含「澳門增補字符集」字外,還包括 Big-5 碼字和香港字。而負責此項目的「資訊系統中文編碼工作小組」,英文是「The Computer Chinese Characters Encoding Workgroup」、葡文是「Grupo de Trabalho para a Codificação dos Caracteres Chineses dos Sistemas Informáticos」。

一項尚未誕生的東西,我不知道怎樣能成為 CJKV 字符的來源。要麼是 IRG 出錯,要麼就是澳門政府自己也搞亂了,又或者某日把「Macao Information System Character Set」這個名字挪用了。--Hello World! 2017年3月12日 (日) 15:19 (UTC)[回覆]

「Macao Information System Character Set」,在2016年的幾個網頁,又被改成「Macao SAR Information Systems Character Set」,多了 SAR、System 後面加了一個 s。-Hello World! 2017年9月2日 (六) 18:31 (UTC)[回覆]

條目名稱:CJK 還是 CJKV?[編輯]

本條目已在「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和「中日韓越統一表意文字」之間數次移動。當前的條目名稱為「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但條目的首節中又有「舊稱中日韓(CJK)統一表意文字,後來,此計劃加入了越南文的喃字,所以合稱中日韓越(CJKV)統一表意文字」的記述。是否應當將條目名稱統一為「中日韓越統一表意文字」?——Arnie97留言2017年5月30日 (二) 04:11 (UTC)[回覆]

個人認為"CJK"只是一種常見的泛稱,並沒有正式定義說一定只能包括Chinese Japanese和Korean文字,(唯一接近定義的只有在Unicode中,而且用的也是「CJK」而非「CJKV」)。所以雖然CJK確實包含喃字不假,仍然應該選用CJK其來作為標題名。但是與此同時,首節那段應該稍加修改(譬如,真的有「CJK計劃」這種東西嗎?難道不只是Unicode計劃的一部分嗎)減少歧義。-小烈 (找我?) 2017年5月31日 (三) 19:26 (UTC)[回覆]
舊稱中日韓(CJK)統一表意文字這樣的說法,是很明顯有誤的。首先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是一個Unicode當中的概念。而參考CJK Unified Ideographs的官方說明,「Historically, Vietnam used Chinese ideographs too, so sometimes the abbreviation «CJKV» is used.」,且全文從未提及過CJKV可以作為其正式名稱而出現。此外Unicode的名稱原則上是一經確認,無法更改的,即便是命名錯誤也是如此。比如一個典型的錯誤示例:蘇州碼子,它的Unicode名稱是Hangzhou Numeral。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但一經發佈,只能將錯就錯,無法修正,只能通過說明信息的方式補充糾正這個問題。至於沒有錯誤的編碼名稱就更不會予以修改了。比如名為蒙古文(Mongolian)的編碼,實質上同時用於表示蒙古文,滿文和錫伯文。(Mongolian is a Unicode block containing characters for dialects of Mongolian, Manchu, and Sibe languages)但絕不會因為這樣的原因就將編碼名稱進行修改並加入滿文和錫伯文字樣。目前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從始至終都是Unicode里的標準說法,即便在說明信息當中也是如此,並沒有被廢除和更換,反而使用CJKV才是不符合Unicode標準和實際情況的。--Popcorner留言2018年7月19日 (四) 08:52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30日 (六) 05:16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13:08 (UTC)[回覆]

令和[編輯]

Unicode 12.1 加的「U+32FF,㋿」位於中日韓圍繞字元及月份,真算是漢字嗎?--水水留言2019年7月10日 (三) 06:18 (UTC)[回覆]

舊的日本年號位於中日韓相容字元--水水留言2019年7月10日 (三) 06:20 (UTC)[回覆]
中日韓相容字元區早已填滿,所以迫不得已加到其他區段而已。由3000-33FF 之間,現在只有 3040 & 3097 & 3098 (平假名)、3100-3104 (注音符號)、3130 & 318F (諺文兼容字母)、31E4-31EF (CJK筆劃)、321F (圍繞字元及月份區段之中的諺文小段) 還未使用。(31BB-31BF 已有5個注音符號在13.0版填上。)--Hello World! 2019年8月19日 (一) 18:04 (UTC)[回覆]

Unicode 13.0 新增字 (2020年3月)[編輯]

一批條目名翻譯有誤,能否批量修改/重定向[編輯]


下列模板通向9個條目名需要修改。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展區A」到「I」,其原文是「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I」,屬於Unicode區段,而「區」的原文是「block」。Extension不譯作「擴展區」,正如「Georgian Extended block」不譯作「格魯吉亞擴充區區段」,同時它的範圍已定也不再「展開」了,因此譯作「擴充」為宜。同時請注意「Georgian Supplement」即「格魯吉亞補充」是另一個不同的區段,維基百科內翻譯最好統一。

參照「Unicode Standard 譯介嘗試」等資料,這9個條目名應直譯為並重定向到:「中日韓統一表意擴充A」到「I」(補充:Unicode劃定的區段不意味着裏面是文字,尤其「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里經查有形似而非漢字的東西,因此直譯反而更好),或意譯「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充A」到「I」

--觀賞植物留言2023年12月10日 (日) 18:28 (UTC)[回覆]

除了Github,有無其他來源支持?--及時雨 留言 2023年12月11日 (一) 08:33 (UTC)[回覆]
如我解釋,這個不是「有無其他來源支持」的問題,是對與錯的問題,維基目前是錯的,甚至Unicode區段列舉的除CJK Unified Ideographs以外對「Extension」都不譯作「擴展區」,換言之維基自己翻譯都不統一,可能有必要建立類似這樣的翻譯對照表。觀賞植物留言2023年12月13日 (三) 13:32 (UTC)[回覆]
「擴展」這個名字已經約定俗成了,要改就成原創研究了。「區」不要也可以,感覺「擴展A區」、「擴A區」的說法見的多些,可以把「區」排除出專名,當普通名詞處理。--DvXg 📬 2023年12月12日 (二) 07:38 (UTC)[回覆]
恕我直言,維基的譯名本身已經是違背原稱的原創研究,如有哪些語言學術語翻譯得並不恰當? - 知乎所述,維基目前許多Unicode區段名稱翻譯完全是「原創研究」的,例如不統一,有的是「文」有的是「字母」有的是「文字」,甚至有「阿拉伯文字母」這種錯誤譯名,而且Unicode劃定的區段內從來都不全是「字母」或「文字」,比如第一個區段就有幾十個非字母,不應譯作「基本拉丁字母」(原名「Basic Latin」也不是這個意思)。又例如Old South Arabian與「阿拉伯字母」無關,Arabian不是Arabic(阿拉伯),不譯作「古南阿拉伯字母」……私以為維基有必要建立類似這樣的翻譯對照表,以批量修改,如果不方便,至少建立重定向。觀賞植物留言2023年12月13日 (三) 13:32 (UTC)[回覆]
不是方不方便的問題,維基向來就是要收權威的二手資料,而不是自身創作。如果要創建類似WP:外語譯音表的文字譯名表、Unicode詞彙對照表也可以,但是仍然需要有來源。現在的狀態是一直沒有靠譜來源、長期消極地容忍原創譯名的結果。像現在提出來要改革了,那麼這種潛在的容忍就被破壞了,so, ...--DvXg 📬 2023年12月25日 (一) 15:56 (UTC)[回覆]
可能屬於Wikipedia:可靠來源#採用在線或者作者自行發表的來源?如果能找到在相關技術或者學術上符合我們項目的可靠來源要求作為依據的話,或者可以考慮重新確定譯名的問題?——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2月14日 (四) 01:33 (UTC)[回覆]
沒理解你的意思。你仿佛在說維基的翻譯是正確的(即便同一個頁面上同一詞的譯文都沒統一),而我請求的是「在線或者作者自行發表的來源」?可事實上也許剛好相反,至少維基這一塊不正確、缺乏來源顯然是無需贅述的吧。還是維基這一塊編輯者過於業餘,也是Unicode字符平面映射這頁的Makasar「望加錫」,維基誰譯作「瑪卡莎」這麼搞笑的譯文放了幾年都沒人指出,還是我修正的,要讓我提供來源,我只能回復「請問瑪卡莎的來源」觀賞植物留言2023年12月19日 (二) 06:44 (UTC)[回覆]
意思是您可以指出條目中的內容有誤或缺乏來源,以及建議改成什麼,但您給出的依據仍然是非可靠來源,其他人可以據此再改成別的、用其他博客來源為據。WP:NRSNVNA是一種觀點。維基數據沒刪[7]diff--YFdyh000留言2023年12月19日 (二) 07:10 (UTC)[回覆]
是不是應該去條目版討論?--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12月16日 (六) 11:55 (UTC)[回覆]
注意到 GB 18030GB/T 13000 均譯作 「CJK統一漢字擴充A」到「CJK統一漢字擴充G」,此標準性文件當可認為非原創研究,且 GB/T 13000 實則可以理解為 Unicode / ISO/IEC10646 的官方翻譯。
擴充與擴展的區分似不應過分強調,兩可。或可考慮到稱為「擴展X區」已是約定俗成,而取擴展一詞。
現有翻譯將「Extension」翻譯為「擴展區」,將標號後置,實則確屬問題。Block本身譯作「區」、「塊」、「區塊」、「區段」,Block名稱中實則不應當包含「區」字。即使為了交流的便利而添加,也應當作為後綴置於最末。--Kero9sene留言2023年12月24日 (日) 07:08 (UTC)[回覆]
擴展x區確實是約定俗成了,可以理解為從CJK(狹義)區擴展出去。 ——魔琴 留言 貢獻 新手2023計劃 ] 2023年12月25日 (一) 09:5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