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文字獄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定義[編輯]

在日常的交談或自己的寫作裏,我們大可為「文字獄」一詞賦予各種意義,但這裏是百科全書,我們不應該將這個詞無限引伸,加入個人感想,只須論及這個詞的一般史學意義就夠了。我引用了兩個定義,可能未必足夠,熟悉史學的朋友可幫忙再從可靠來源多引一些定義,使條目更具說服力。謝謝。--K.C. Tang 2007年11月5日 (一) 06:18 (UTC)[回覆]

「北平學府訓導趙柏寧《萬壽表》:「垂子垂孫兒作則」句中「作則」因音似「作賊」而遭處死。」 關於這句話,我Google了一下「垂子垂孫兒作則」,發現只有7條結果,而來源明顯都是這篇維基文章。顯然難稱可靠。故此刪去了。小駱駝商隊 (留言) 2011年3月24日 (四) 13:34 (UTC)[回覆]

離題[編輯]

文字獄定義 : 因反國家政府言論而受到政府壓迫制裁。偏向反政府。

因言獲罪定義 : 因發表某種言論而被判決有罪、拘留、免職、開除等打擊報復。偏向反言論自由。

(!)意見文字獄因言獲罪條目內容大部份重疊,兩條目定義略微不同,建議清理定義或刪除離題內容。另建議文字獄現代案例合併至因言獲罪條目。文字獄一詞偏向舊時用稱,建議相關案例保留截止至清朝。 --Funyii留言2022年1月2日 (日) 19:2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