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民主與獨裁指數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立性和準確性問題[編輯]

管理員並不支持Hanteng「博士」刪除模板的行為,請勿再移除,否則就是破壞。——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3月29日 (六) 08:57 (UTC)[回覆]

我已於他頁說明,該管理員是反IP破壞,是程序問題,非該管理員發表內容編輯之意見,請蘇「明確」指出目前有的中立性和準確性問題。--❦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3月30日 (日) 12:39 (UTC)[回覆]

DYK討論也早已明確指出,當然我知道「博士」大人一定會視而不見的。——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3月30日 (日) 17:26 (UTC)[回覆]

未通過的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dpicode ctryname regime nheadehead npostepost eheadnhead epostnpost regime_zhs year
BGD Bangladesh 3 military - Iajuddin Ahmed president 獨裁,文官 2008
IRQ Iraq 4 Lt. Gen. John P. Abizaid Commanders of the military occupation/USCENTCOM Nuri al-Maliki prime minister 獨裁,軍事 2008
MYS Malaysia 3 Abdullah Ahmad Badawi prime minister Abdullah Ahmad Badawi prime minister 獨裁,文官 2008
MNG Mongolia 1 Sanj Bayar prime minister Sanj Bayar prime minister 民主,混合型(半總統制) 2008
PRK North Korea 3 Kim Jong Il general secretary of Communist Party and 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defence commission Kim Yong Il chair of Council of Ministers 獨裁,文官 2008
SOM Somalia 3 Aden Muhammad Nur Madobe president Aden Muhammad Nur Madobe president 獨裁,文官 2008
ZAF South Africa 3 Kgalema Petrus Motlanthe president Kgalema Petrus Motlanthe president 獨裁,文官 2008
SWZ Swaziland 5 Mswati III king Mswati III king 獨裁,皇家 2008

需在對話頁說明[編輯]

「掛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對話頁說明本文準確性及正確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8月10日 (日) 22:30 (UTC)[回覆]

掛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對話頁說明本文準確性及正確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8月16日 (六) 12:25 (UTC)[回覆]

上面的那麼多爭議你當作沒看見?——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4年8月16日 (六) 15:34 (UTC)[回覆]

掛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對話頁說明本文準確性及正確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8月16日 (六) 16:23 (UTC)[回覆]

另請讀Wikipedia:爭議,爭議內容、爭議編輯行為、爭議言論三者層次及意義不同,勿偷換概念。--❦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8月16日 (六) 16:26 (UTC)[回覆]

@Hanteng:從用戶頁來看就能看出那個用戶不中立。。滿頁都是煽動和攻擊性內容。。Hngt1996留言2014年9月6日 (六) 06:19 (UTC)[回覆]

⚠警告:某些五毛用戶針對中華民國的蓄意攻擊與抹黑,廣大維基用戶是看在眼裏的,不要太不要臉了。

此條目為「民主與獨裁指數」,是一個指數[編輯]

民主與獨裁指數是一個指數,一種經同儕審查的政治科學研究成果,維基編輯可以就「已發表的可靠來源中對此指數的批評」來說明有潛在偏見的部份,做為編輯及維護模板,所謂的「中立和準確」是相對於可靠來源來說,而不是個別維基的愛好及自我原創研究。

據此,先刪除相關維護模版,若有加回維護模版的必要,請在討論頁針對條目內容及來源做出必要的質疑,不要模稜兩可。 --❦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9月25日 (四) 07:42 (UTC)[回覆]

若其他編輯還有問題,可以請教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的李輝博士[編輯]

第三屆中國政治科學研究與方法工作坊在復旦大學成功舉辦「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的李輝博士作題為《民主與腐敗感知:基於亞洲、非洲與拉美晴雨表的多層分析》的報告...在國家總體資料上,則使用了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民主程度DD數據(Przeworski等人測量製作),和政體(Polity IV 數據庫)數據,基於這些資料的運用,李輝博士以多層分析的實證研究驗證了:一、民主程度越高,民眾腐敗感知的平均水平也越高;二、民主降低了民主價值觀對政府腐敗感知的正效應;三、民主提高了自我經濟評價對政府腐敗感知的負效應。」

可知李輝博士的研究使用了 DD數據 及 政體(Polity IV 數據庫),若各位對這些數據本身有中立性或準確性的問題,可以去做原創研究或討論,但維基百科不是維基編輯的原創研究的發表地方,維基百科是總結已發表的可靠來源。--❦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9月25日 (四) 07:52 (UTC)[回覆]

  • 據以上中國知名學府的本土研究,此數據有其政治科學知識的重要性,適合寫入百科全書,據此移除unencyclopedic 模版,若有其他編輯有更好的百科全書寫作方式的建議,請於此具體提出後加回模版,謝謝。--❦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4年9月25日 (四) 07:5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