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阿修羅 (印度神話)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合併[編輯]

佛教的阿修羅與本條目之間有很強的聯繫,建議二者合併,以更完整的介紹這個主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12日 (四) 02:21 (UTC)[回覆]

許多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都是將兩者分開的,而且兩條目也存在那麼久了,應該沒必要合併,而是需要擴充各自的內容。—Iokseng留言2010年8月13日 (五) 05:18 (UTC)[回覆]
合併有達成共識了嗎?在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很多也是兩者分立,可見單獨成為條目並不為過。—Iokseng留言2010年11月10日 (三) 11:47 (UTC)[回覆]
佛教的阿修羅本來就是來自於印度教,兩個條目說的完全是一個主題,故此應當合併。總不能基督教有耶穌,伊斯蘭教也有耶穌,就把耶穌拆成兩個條目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11日 (四) 03:05 (UTC)[回覆]
確實有「爾撒」這個條目來描述伊斯蘭教的耶穌,可見就算是同一人物在不同宗教的敘述角度也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分立可能是解決方式之一。—Iokseng留言2010年11月11日 (四) 03:32 (UTC)[回覆]
恰恰相反,我認為應該合併才能更清楚的說明這個主題,畢竟說的是同一個事物,而不是不同的事物。拆分就和掩耳盜鈴沒有什麼不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12日 (五) 07:22 (UTC)[回覆]
印度教的阿修羅是神族,佛教的阿修羅是六道之一,根本不是一個概念,合併反而使各自的特性不明顯。—Iokseng留言2010年11月12日 (五) 15:45 (UTC)[回覆]
反對合併。根本不是一個概念的東西。--小駱駝商隊 (留言) 2010年11月13日 (六) 09:08 (UTC)[回覆]
現在的合併方式是很有問題的,因為將兩個原本不相關的條目編輯歷史混在一起,使編輯歷史非常混亂。而且如上面說的,1. 各語言版本維基大部分都是不同的條目,2.印度教的阿修羅與佛教的阿修羅本質上是不同的。既然有人提出不應合併,百無一用是書生利用管理員權限硬是將兩者合併,根本是濫用職權。—Iokseng留言2010年11月13日 (六) 11:33 (UTC)[回覆]
怎麼不是一個概念?無論印度教還是佛教,都與提婆神惡戰,本質上是相同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13日 (六) 14:14 (UTC)[回覆]
如上所述一個是神族,一個是六道之一,怎麼會是一個概念?最多只能說是名詞借用。—Iokseng留言2010年11月14日 (日) 16:30 (UTC)[回覆]

(!)意見:暫時先將兩個編輯歷史分割開,恢復至合併前的兩個編輯歷史,建議有共識後再執行合併。此外,由於這兩條目編輯歷史的時間是重疊的,不論未來此兩條目是否要合併,個人不建議也將編輯歷史合併,因為合併後的編輯歷史真的是......很混亂,難以理解過去的編輯進程。—Alberth2-汪汪 2010年11月13日 (六) 14:42 (UTC)[回覆]

阿修羅 (佛教)y也提到其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羅,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只有在佛經中提到的。因此二者根本就是同源的。神族或者六道,那只是宗教上的不同包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15日 (一) 01:44 (UTC)[回覆]
也許形象上佛教的源自印度神話,但本質已經不同。再者,若真的有合併的需要,看看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怎麼他們都不覺得需要合併?—Iokseng留言2010年11月15日 (一) 01:50 (UTC)[回覆]
百無一用是書生的理論,人的形象大部分源自類人猿,只有部分特性是獨有的,人和猿根本就是同源的,一個有毛一個沒毛,只是包裝不同,不應該單獨有條目!--小駱駝商隊 (留言) 2010年11月15日 (一) 06:52 (UTC)[回覆]
搞不懂怎麼一牽扯到宗教就這麼亂?--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1月16日 (二) 01:2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