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2016年5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存檔:

(現由機械人創建每月存檔。過往存檔請參見存檔頁

2016年5月1日[編輯]

熱帶風暴亞瑟是1981年後第一個在5月形成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也是2008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首場風暴。系統於2008年5月30日成形,其源頭不但包括兩股東風波,還有東太平洋熱帶風暴阿爾瑪進入西加勒比海的殘留,3個天氣系統相互作用,發展出的新系統很快就於5月31日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亞瑟」,與此同時還開始掠過伯利茲海岸。兩天後,氣旋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空消散。亞瑟及其殘留引發嚴重洪災,導致9人喪生,伯利茲有10萬餘人受到影響。風暴造成輕到中度破壞,損失數額估計為7800萬美元。

2016年5月2日[編輯]

艾瑪·夏洛特·杜爾熱·沃森是英國女演員、模特兒兼社會活動家。她生於巴黎,在英國牛津郡長大,兒時曾就讀龍校,並在牛津驛馬戲劇藝術學校學習表演課程。出演過一些學校舞台劇後,沃森以《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拉開職業生涯序幕,並因此一炮走紅,在2001至2011年間上映的全部8部電影中扮演女主角赫敏·格蘭傑。這一系列為她掙得上千萬英鎊收入的同時,也讓她贏得評論界讚譽,成為具有全球性知名度的女影星。除《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外,沃森也積極參加其他多種演出活動,如配音首秀《浪漫鼠德佩羅》,還有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電影芭蕾舞鞋》。此後,她又先後出演電影《壁花少年》和《珠光寶氣》,並在《世界末日》中以真實身份短暫亮相,還在史詩片《諾亞》中扮演主人翁諾亞的女兒。2011至2014年間,沃森在參與多個電影項目的同時繼續完成學業,先後進入布朗大學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就讀,於2014年5月從布朗大學畢業並獲得英語文學學士學位。她還開始涉足模特事業,在巴寶莉蘭蔻的廣告活動中亮相。還為公平貿易時尚品牌People Tree設計過服飾產品線。2014年,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將她評為英國年度藝術家。同年,她還經指定成為聯合國婦女權能署親善大使,協助推廣聯合國女性運動HeForShe,呼籲男性同胞倡導性別平等

2016年5月3日[編輯]

熱帶風暴布雷特於2011年7月17日在巴哈馬以北的鋒區西南邊緣沿線發展形成,是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二場獲得命名的風暴。氣旋起初的移動幅度很小,並因上層環境有利而逐漸增強,然後達到風力時速110公里的最高強度。由於轉向氣流格局漸趨明朗,風暴轉向東北,行經海域的垂直風切變有大幅增長。雖然受到風切變的不利影響,但接下來幾天裏布雷特的環流依然層次分明,中心附近還偶有對流爆發。到了7月22日,氣旋內已持續數小時沒有強勁雷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在系統行進至百慕達以北約605公里洋面時停止針對布雷特發佈公告。風暴存在的大部分時間都位於大西洋開放海域上空,所以對陸地的影響有限。氣旋早期的移動幅度很小,令巴哈馬中北部大範圍地區天氣惡劣。布雷特還在佛羅里達州東岸產生狂風,沿海地區波濤洶湧,導致多人受傷。雖然距離陸地還相當遠,但風暴仍令百慕達上空的熱帶水份增強,當地旱情因此得到緩解。

2016年5月4日[編輯]

颶風瑪麗亞是2011年9月登陸紐芬蘭島的一場一級颶風,也是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形成的第13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和第3場颶風。系統源於9月6日中大西洋上空的東風波,起初向西面移動並緩慢增強。但在逼近背風群島期間,系統因行經海域的垂直風切變增多、水溫降低而退化成低氣壓區。系統圍繞副熱帶高壓脊的西部邊緣緩慢蜿蜒北上,之後又轉向東北,於9月10日再度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瑪麗亞接下來增強至颶風標準,並在此期間從距百慕達最近的位置經過。9月16日,氣旋達到風力時速130公里的最高強度,此後就因風切變增多和水溫降低而開始減弱。9月16日下午,風暴從紐芬蘭島東南海岸登陸,最終在當晚被鋒面天氣系統吸收。雖然組織結構較為混亂,但瑪麗亞還是在加勒比地區東部部分地區產生暴雨,並以波多黎各情況最為嚴重。許多道路和民宅被淹,風暴在加勒比地區最東北端掠過期間還導致1萬5000餘人失去供電。此外,美屬維爾京群島的多個島嶼測得熱帶風暴強度大風。颶風從百慕達以西經過時,該島也短暫測得熱帶風暴強度的持續風速,並且陣風時速更高,但島上的降雨量很小。紐芬蘭島測得強風,不過降雨總量也很小。整場風暴一共導致13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但沒有造成人員喪生。

2016年5月5日[編輯]

第6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旨在獎勵1996年最優秀電影的一場晚會,於太平洋時區1997年3月24日下午18點(北美東部時區晚上21點)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神殿禮堂舉行,共頒發24個類別的奧斯卡金像獎(也稱學院獎)。晚會通過美國廣播公司美國直播,由吉爾·凱茨擔任製片人,路易斯·J·霍維茨導演。男演員比利·克里斯托第5度擔任主持人,他曾於1990年的第6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首度出任主持,上一次則是1993年的第65屆頒獎典禮。3個星期前,女演員海倫·亨特於3月1日在比佛利山的威爾希爾麗晶酒店主持頒發奧斯卡科技成果獎。《英國病人》贏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9項大獎,是這個夜晚的最大贏家。其他獲獎電影包括勝出2項的《冰血暴》,以及獲獎1項的《馬克·奧布萊恩的生活和工作》《親愛的日記》《艾瑪》《貝隆夫人》《黑夜幽靈》《獨立日》《甜心先生》《給我一個爸》《肥佬教授》《追尋》《閃亮的風采》《彈簧刀》和《一代拳王》。

2016年5月6日[編輯]

熱帶風暴格雷斯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第七場獲得命名的風暴,也是有紀錄以來形成位置最偏東北方向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系統於10月4日經亞速爾群島上空的溫帶氣旋發展形成,然後逐漸增強至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100公里的最高強度並發展出眼狀特徵,但由於行經海域水溫偏低,中心附近的雷暴活動發展受限。10月6日,格雷斯失去熱帶天氣系統特徵,其殘留最終同不列顛群島附近的另一個天氣系統融合。這場風暴對陸地的影響很小,途經亞速爾群島期間,部分離氣旋中心較近的島嶼測得的風速達到每小時71公里,還出現中等程度降水。受格雷斯及其它因素的共同影響,葡萄牙降下暴雨,導致部分街道被淹。風暴殘留之後還對愛爾蘭和英國部分地區構成影響,當地測得約51毫米雨量和熱帶風暴強度大風,但沒有造成破壞。

2016年5月7日[編輯]

颶風弗雷德是人類進入衛星觀測時代後北大西洋盆地形成位最偏東面的大型颶風之一。系統源於2009年9月7日佛得角群島附近的強勁東風波,在有中等強度風切變的海域逐漸組織,然後從次日開始因風切變減退而增強,發展出層次分明的對流帶狀特徵。9月8日晚,弗雷德升級成颶風並於當天深夜進入爆發性增強期,達到風力時速195公里,最低氣壓958毫巴的最高強度。達到最高強度後不久,颶風便開始因風切變增多和乾燥空氣倪而導致對流發展受限。9月10日,弗雷德起初維持在二級颶風標準,之後再降級成一級颶風。次日,氣旋繼續減弱,對流變得雜亂無章,於當晚進一步降級成熱帶風暴。到9月12日時,弗雷德的中心周圍已經沒有對流持續,下層環流中心因此暴露在外。當天下午,氣旋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停止針對系統發佈公告。弗雷德的殘留接下來又持續存在近一周時間,向西北偏西方向穿越大西洋盆地,最終於9月19日完全消散。弗雷德的前身發展成熱帶天氣系統前就在佛得角群島南部產生中到大雨,導致兩架次航班取消,另有多架次延遲。

2016年5月8日[編輯]

熱帶風暴安娜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首場獲得命名的風暴,也是這年第一個對加勒比群島構成影響的熱帶氣旋。系統源於8月11日同東風波關聯的低氣壓區,於8月12日短暫達到熱帶風暴強度,但很快又回落至熱帶低氣壓水平。次日,系統在向西移動期間退化成不含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8月14日,系統又在背風群島以東約1735公里海域再生。8月15日清晨,氣旋再度達到熱帶風暴標準並獲名「安娜」。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65公里,最低氣壓1003毫巴百帕,29.65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後,風暴開始因移動速度過快且風切變增多而再度減弱。氣象機構在氣旋過去後的重新分析中認定,安娜曾在8月16日再度消退成東風波,沒有觸及任何陸地。8月15至17日間,小安的列斯群島波多黎各多米尼加接獲多份熱帶風暴觀察預警。多個島嶼針對風暴採取少量防災措施,聖基茨島有40戶居住在洪水易發地點的居民在氣旋來襲前撤離。多米尼加共和國政府官員開設多個避難所並設置救災機構。安娜造成的影響很小,基本局限於小到中雨。波多黎各測得70毫米雨量,造成街道被淹,還有三所學校被迫疏散。

2016年5月9日[編輯]

熱帶風暴唐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第四場獲得命名的風暴,也是該季首場登陸美國的熱帶氣旋。系統源於東風波沿線的低氣壓區颶風獵人偵察機確認內部風速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後,系統於7月27日直接跳過熱帶低氣壓階段升級成熱帶風暴。氣旋經過墨西哥灣,並在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85公里的最高強度後減弱,再於7月30日以熱帶低氣壓標準登陸德克薩斯州。該州此時正遭受嚴重旱情,正期望風暴能產生足夠降水,緩解災情,但唐登陸後很快便已消散,對旱情影響甚微。

2016年5月10日[編輯]

熱帶風暴哈維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形成的連續第8場獲得命名但並未達颶風強度的熱帶氣旋,創下新的紀錄。系統於8月19日經西加勒比地區的一股東風波發展而成,在中美洲附近的溫暖海域移動。8月19日晚,系統在洪都拉斯強化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哈維」。之後氣旋還有進一步組織,於8月20日逼近伯利茲前達到風力時速100公里的最高強度。8月21日,風暴減弱成熱帶低氣壓,但又在進入坎佩切灣後重達熱帶風暴標準。8月22日清晨,哈維又登陸韋拉克魯斯,然後逐漸減弱,在數小時後完全消散。哈維的擾動天氣前身令小安的列斯群島普遍出現雷暴天氣,還產生狂風或強烈陣風。美屬維爾京群島聖克洛伊島上有部分樹木被陣風颳倒,導致電纜中斷,局部地區停電。風暴令中美洲沿途區域普降暴雨,伯利茲受到狂風暴雨襲擊。墨西哥因暴雨引發多場山泥傾瀉,其中一場致使三人喪生。恰帕斯州韋拉克魯斯州分別有36和334戶民居因山崩受損。暴雨還引起河流泛濫,部分民房和商鋪受損。墨西哥另外還有兩人遇難,但具體死因不明。

2016年5月11日[編輯]

黃振麟臺灣臺北人,為凝態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學家。他在1952年至1955年之間曾經跟來自德國的物理學家沃爾夫岡·克洛爾共事研究,從比熱數據推導出固體聲子頻譜。黃振麟使用牛頓迭代法求解,根據波恩-卡曼理論由晶格動力學矩陣的久期方程導出固體頻譜,推展到三維的任何晶格的方法。這個方法是黃振麟獨創的,被譽為「不用電子計算機方法中最方便的方法」。1952年起,黃振麟連續四年以單一作者身份在《化學物理學報》和《物理評論》發表四篇論文,被認為是當時全球物理學界難得一見的成就,其中他在1955年於《物理評論》發表的論文是該刊物第一篇以臺灣為發表單位的論文。1962年2月,黃振麟自東京大學原子核研究所遊學返臺,並轉向原子核理論,與許雲基合作研究。到了1963年,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成立,並開始發行《中華民國物理學刊》,黃振麟則擔任其首任總編輯。1966年9月,黃振麟接任臺大物理系系主任,並規劃於1969年成立博士班。黃振麟於1992年12月13日因肝病過世,享年66歲。

2016年5月12日[編輯]

颶風阿爾瑪是有紀錄以來僅有的4個在5月達到颶風強度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系統於1970年5月17日在巴拿馬以北發展形成,然後快速增強,於5月20日在牙買加開曼群島附近達到風力時速130公里的最高強度。風暴在古巴以南基本停止移動,並在風切變的影響下減弱,到5月22日時已降級成熱帶低氣壓。氣旋逐漸向西北方向移動,從古巴西部上空經過,再在墨西哥灣內重新發展,只是因受風切變限制而無法強化。5月25日,阿爾瑪穿越佛羅里達州,最終於5月27日在弗吉尼亞州近海消散。風暴首先在牙買加和開曼群島產生陣風和暴雨,之後減弱期間又在古巴中部和東部引發洪災,奪走7條人命,另有3000人被迫疏散。佛羅里達州普降中雨,氣旋產生的雷暴天氣也引起輕度破壞,另有1名女童喪生。風暴濕氣之後還繼續向美國大西洋海岸擴散,多個沿海州份出現中等程度雨量。

2016年5月13日[編輯]

1972年大西洋颶風季1930年後最不活躍的大西洋颶風季,一共只形成4場獲得命名的風暴。颶風季於1972年6月1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傳統上這樣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絕大多數熱帶亞熱帶氣旋大西洋盆地形成和發展的時間段。亞熱帶風暴阿爾法是本季首場風暴,於5月23日在美國東南部近海發展形成並襲擊佛羅里達州,造成輕度破壞並有兩人喪生。此後雖有多個熱帶低氣壓形成,但經確知影響陸地的只有第五號熱帶低氣壓。颶風艾格尼絲是本季最具知名度的風暴,對美國造成的破壞程度創下新紀錄,直到7年後才被1979年颶風弗雷德里克超越。從古巴最西側掠過後,颶風從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登陸,造成至少21億美元的巨額損失,還奪走137條人命,其中大部分都是由賓夕法尼亞州紐約州的內陸洪災引起。颶風貝蒂是本季強度最高的風暴,在亞速爾群島以西達到風力時速165公里的最高強度。熱帶風暴卡麗馬薩諸塞州近海經過,產生暴雨並導致4人喪生,但破壞程度較輕,損失數額僅178萬美元。另外幾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分別是唐恩、查理和德爾塔,都沒有對陸地構成顯著影響。受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制約,颶風季的活躍程度很低,一共僅形成4場熱帶風暴和3場亞熱帶風暴,其中3場達到颶風強度。同時,本季還是1944至2015年間僅有的5個沒有大型颶風形成的大西洋颶風季,另外4個分別是1968198619942013年大西洋颶風季。此外,1972年大西洋颶風季還首次為亞熱帶風暴命名,不過採用的名稱是北約音標字母,而不是標準名單上的名稱。合併計算,全季所有風暴一共造成137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21億美元。

2016年5月14日[編輯]

熱帶風暴格特於2005年7月在坎佩切灣形成,是2005年登陸墨西哥的第4個熱帶氣旋,也是活躍程度創紀錄的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形成的第7場獲得命名的風暴。系統起初以東風波形式穿越洪都拉斯尤卡坦半島,於7月23日下午在坎佩切灣組織成第七號熱帶低氣壓,次日再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格特」,成為有紀錄以來大西洋颶風季中形成日期最早的第7場風暴。接下來氣旋略有增強,於7月24日晚以風力時速70公里,氣壓1005毫巴百帕,29.68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從塔毛利帕斯州坦皮科南部登陸。風暴登陸後向墨西哥中部內陸行進,於次日逐漸消散。格特襲擊的大部分地區僅4天前剛剛受到颶風艾米莉的摧殘,土壤含水量已經飽和,所以人們擔心再度有風暴來襲會引起洪災和山泥傾瀉。為安全起見,韋拉克魯斯州納蘭霍斯阿馬特蘭塔米亞瓦附近有約1000名住在低洼地區的居民和商家撤離。

2016年5月15日[編輯]

熱帶風暴勞拉2008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於9月29日在大西洋盆地中北部上空形成的熱帶氣旋,也是該季第12場獲得命名的風暴,雖然持續時間短,但規模卻非常龐大。系統源自9月29日亞速爾群島以西約1635公里海域的大規模溫帶低氣壓區,因行經洋面水溫偏高而逐漸發展出熱帶天氣系統特徵。9月30日下午,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認為勞拉已具備足夠的熱帶天氣系統特徵,所以將之歸類為熱帶風暴。成為熱帶氣旋後不久,勞拉又開始向溫帶氣旋轉變,並在10月1日上午完成轉變過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至此發佈針對氣旋的最後一份公告。風暴殘留繼續移動,於10月5至8日分別在歐洲不列顛群島荷蘭挪威產生暴雨並引發停電。

2016年5月16日[編輯]

熱帶風暴埃里卡是一場持續時間很短,只對小安的列斯群島構成輕微影響的熱帶氣旋,也是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第5場獲得命名的風暴。系統源於9月1日小安的列斯群島附近的東風波,雖然結構雜亂無章,但還是跳過熱帶低氣壓階段,直接由氣象組織歸類成熱帶風暴並以「埃里卡」命名。當晚,氣旋達到風力時速85公里、最低氣壓1004毫巴百帕,29.65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此後不久,風暴因風切變增多而開始減弱,到9月2日時,埃里卡的強度已在熱帶風暴標準下限徘徊。當晚,氣旋從瓜德羅普上空經過並進入加勒比海。9月3日,低氣壓中心同對流活動完全分離,風暴隨即降級成熱帶低氣壓。這天夜間,氣旋退化成殘留低氣壓,最終於9月4日在波多黎各附近逐漸消散。埃里卡的強度不高,所以途經小安的列斯群島期間引起的破壞程度很輕。瓜德羅普測得310毫米雨量,引發洪災和山泥傾瀉,島上有1萬2000人失去供電。氣旋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前,還有另外多個島嶼測得中等程度雨量。風暴殘留在波多黎各降下暴雨,最高降雨量有193毫米,在多地引發洪災。

2016年5月17日[編輯]

熱帶風暴克勞德特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三場獲得命名的風暴,也是這年第一個襲擊美國的熱帶氣旋。系統於8月16日經東風波和上層低氣壓區發展而成,然後在塔拉赫西以南近海強化成熱帶風暴。當天下午,氣旋已達到風力時速95公里的最高強度並穩步逼近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8月17日清晨,克勞德特的中心登陸佛羅里達州聖羅莎島。風暴登陸數小時後就減弱成熱帶低氣壓,預警職責移交水文氣象預報中心。8月17日晚,氣象機構發佈有關克勞德特的最後一份公告,宣佈氣旋在阿拉巴馬州上空消散。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向佛羅里達州沿海地區發佈熱帶風暴警告,建議多個縣中生活在風暴潮易發區域的居民及時撤離。巴拿馬城近海因海況惡劣導致一人喪生。當天貝縣近海還有一人從船上落水後淹死。風暴在開普科勒爾催生出一場EF-0龍捲風,致使11幢民居受損,損失數額約為10萬3000美元。此外,佛羅里達州的海灘及沿海物業還因氣旋受到價值12萬5000美元的破壞。

2016年5月18日[編輯]

颶風妮科爾是1998年大西洋颶風季形成的最後一場颶風,系統於11月24日經亞速爾群島以南的鋒面低氣壓區發展而成,然後在朝西南偏西方向移動期間快速增強至每小時110公里風速。逐漸進入系統上空的上層低壓槽產生強烈風切變,導致妮科爾很快降級成熱帶低氣壓。低壓槽過去後,氣旋因外界大氣環境中的風切變減少而穩步增強。受逐漸逼近的冷鋒影響,妮科爾轉向東北,並在進入水溫異常溫暖的洋面後達到颶風標準。12月1日,風暴達到風力時速135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在北大西洋上空迅速減弱直至消散。截至2015年,有紀錄以來在12月存在的大西洋颶風還只有5場,妮科爾便是其中之一。

2016年5月19日[編輯]

颶風巴里198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第4個熱帶低氣壓、第2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和第2場颶風。系統源於8月23日的一股東風波,在佛羅里達州近海迅速增強,達到風速每小時95公里的第一波強度高峰。但由於風切變增多,氣旋又減弱成熱帶低氣壓,再於次日早上從佛羅里達州墨爾本附近登陸。巴里朝接近正西方向移動,強度得以恢復,於8月28日升級成颶風。當晚,氣旋以最高強度從墨西哥北部沿海地區登陸,然後就開始快速弱化,於次日消散。受颶風影響,墨西哥北部有數以百計的民居被毀,導致400餘人無家可歸,但沒有任何報道表明風暴曾造成人員喪生,損失數額也缺乏統計。此外,氣旋對美國的影響很小。

2016年5月20日[編輯]

颶風卡倫2007年大西洋颶風季形成的第11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和第4場颶風。系統由熱帶東大西洋的大規模東風波發展而成,屬於佛得角型颶風。風暴曾短暫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颶風強度,然後就因風切變增多緩慢減弱。卡倫自始至終遠離陸地,所以沒有造成任何破壞或人員傷亡。

2016年5月21日[編輯]

颶風艾達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最後一場獲得命名的風暴,也是該季登陸強度最高的熱帶氣旋,以風力時速130公里強度經過尼加拉瓜沿海地區。風暴殘留之後又發展成強勁的東北風暴,在美國中大西洋沿海地區構成大範圍破壞。系統於11月4日在西南加勒比海成形,並在24小時內以風速每小時130公里強度襲擊尼加拉瓜海岸。颶風在陸地上空大幅減弱,但進入尤卡坦海峽後又重新強化,達到風力時速165公里的最高強度。艾達在墨西哥灣北部減弱並轉變成溫帶氣旋,然後在美國東南部上空逐漸擴散。風暴殘留之後還成東北風暴,對美國東部構成顯著影響。颶風存在期間,氣象結構發佈多份熱帶氣旋觀察預警或警告巴拿馬緬因州之間地區要麼受到艾達的直接影響,要麼遭之後形成的東北風暴襲擊。尼加拉瓜沿海地區有近3000人趕在氣旋來襲前撤離。墨西哥的人員疏散規模更大,有超過10萬居民和遊客轉移。出於對颶風造成重大破壞的擔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有多個縣進入緊急狀態。有關部門發佈自願撤離令,大部分學校都被關閉,非關鍵政府部門崗位工作暫停。艾達在中美洲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降下暴雨。新聞報導一度稱尼加拉瓜有多人失蹤,但風暴過後的報導又稱無人失蹤。該國有數以千計的建築物受損或倒塌,約4萬人因此無家可歸。這場颶風一共對尼加拉瓜造成至少4600萬尼加拉瓜科多巴的損失。墨西哥和古巴也降下暴雨,但兩國此外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氣旋殘留對美國構成重創,並以中大西洋地區災情嚴重。颶風引起的惡劣海況致使一人溺斃,之後促成的東北風暴又引發多種事故,奪走六條人命。受大範圍暴雨影響,密西西比州到緬因州之間部分地區爆發山洪。綜合計算,颶風艾達及之後的東北風暴一共在美國造成價值近3億美元的損失。

2016年5月22日[編輯]

胡格諾派-瓦隆人三百周年半美元又名胡格諾派-瓦隆人半美元,是美國鑄幣局1924年發行的一種紀念幣,旨在紀念1624年「新荷蘭號」抵達紐約地區三百周年。這艘船上的許多乘客曾是今天的比利時境內居民,人稱瓦隆人,抵達新大陸後,他們成為最早定居紐約州及其周邊的移民之一。美國聯邦教會理事會組建委員會,爭取在「新荷蘭號」航程三百周年之際發行半美元紀念幣,國會於1923年在沒有人反對的情況下通過法案,再經總統沃倫·蓋瑪利爾·哈定簽字生效。委員會主席約翰·貝爾·斯托德特神父準備有多份草圖,已近杖朝之年的鑄幣局首席雕刻師喬治·摩根根據草圖制出石膏模型。美國美術委員會起初拒絕批准模型,要求做多項調整,並由野牛鎳幣的設計師詹姆斯·厄爾·弗雷澤監督完成。國會共計授權鑄造30萬枚半美元,但實際出產的還不到一半,並且還有5萬5000枚送回鑄幣局並進入市場流通。由於有宗教團體背書,這種紀念幣的發行引來非議。威廉一世加斯帕爾·德科利尼雖被胡格諾派教眾視為先烈,但在「新荷蘭號」啟程數十年前就已辭世,所以選擇兩人的頭像放在銀幣正面之舉同樣招來質疑。時至今日,這種紀念幣視成色而定,價格在數百美元不等。

2016年5月23日[編輯]

颶風奧菲莉亞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形成的第17個熱帶氣旋、第16場熱帶風暴、第四場颶風和第三場大型颶風,也是本季的最強颶風。系統源自中大西洋的東風波,於9月17日在佛得角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之間的中途海域附近成形,之後總體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於9月21日升級成熱帶風暴,再於次日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00公里的首波強度高峰。接下來氣旋因行經洋面風切變增多而開始減弱,於9月25日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26日,系統殘留又因風切變減少而重新組織,促使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9月27日再度開始針對系統發佈公告。氣旋轉向北上,於9月28日清晨再度達到熱帶風暴標準,然後快速增強,於數天後達到風力時速220公里的最高強度。此後颶風因行經洋面水溫降低而弱化,並開始逐漸向溫帶氣旋轉變,於10月3日完成轉變過程。奧菲莉亞發展成形後,氣象機構向加勒比群島東北部發佈多份風暴觀察預警和警告,有關部門敦促當地居民做好應對狂風暴雨的準備。氣旋到達距群島最近的位置時已產生數英寸雨量,引發多起泥石流,路上有多人需要外界救援。百慕達測得的降雨總量不高,陣風時速也低於熱帶風暴標準,但風暴潮及危險的離岸流在沿海地區產生輕度破壞。紐芬蘭島因暴雨引發洪災,許多建築及多條道路被毀。奧菲莉亞轉變成溫帶氣旋後,歐洲各地居民接到警報,部分區域準備應對時速可能超過120公里的狂風和累積超過100毫米雨量。受風暴濕氣及寒冷天氣的共同影響,愛爾蘭島北部降下數英寸厚的雪,數百戶居民家中斷電。總體而言,奧菲莉亞沒有造成人員喪生,破壞程度也很輕微。

2016年5月24日[編輯]

熱帶風暴阿琳是1981年5月吹襲古巴巴哈馬的一場較為罕見的淡季熱帶氣旋。系統的源頭就非同尋常,是從東太平洋進入加勒比海熱帶擾動,歷史上很少有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由此途徑生成。5月6日,系統發展成熱帶低氣壓,並於次日在開曼群島附近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阿琳」,此時距這年大西洋颶風季正式開始還有超過三周時間。阿琳也是1970年的颶風阿爾瑪之後首場5月大西洋熱帶風暴。氣旋存在期間總體保持向東北方向移動,經過古巴和巴哈馬東南部時產生降雨和局部陣風。5月9日,阿琳被規模更大但不具備熱帶天氣系統特徵的風暴吸收而消散。沒有任何報導表明系統曾造成人員喪生或重大破壞。

2016年5月25日[編輯]

1982年大西洋颶風季於1982年6月1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通常情況下每年大西洋盆地的絕大多數熱帶亞熱帶氣旋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本季的活躍程度偏低,一共只形成六場風暴,其中五場獲命名,是1950年氣象組織開始為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以來獲名氣旋最少的颶風季,但這個紀錄僅保持一年就被打破,本季另有一場沒有命名的亞熱帶風暴。全季只形成兩場颶風,創下1944年以來新低,其中有一場達到大型颶風標準。颶風季的總體活躍度雖低,但開局很快,颶風阿爾貝托在本季正式開始當天成形,以熱帶風暴強度對佛羅里達州西南沿海地區構成威脅,還在古巴奪走23條人命。下一場風暴是同樣在6月形成的未名亞熱帶風暴,影響區域和阿爾貝托相同並造成價值1000萬美元的破壞。經過7月的沉寂,熱帶風暴貝里爾於8月28日成形,之後掠過佛得角並造成三人喪生。其後馬上跟進的是第三號熱帶低氣壓,於9月初在加勒比海東部和北部行進。貝里爾消散後,熱帶風暴克里斯於9月9日在墨西哥灣形成。氣旋強度不高,從德克薩斯州阿瑟港的薩賓帕斯附近登陸,於9月13日在陸地上空消散。接下來出場的颶風黛比是本季最強烈的風暴。氣旋成型階段就在波多黎各產生降水,然後很快就增強至四級颶風水平。9月18日,黛比經過紐芬蘭島,再於9月20日同不具備熱帶天氣系統特徵的低氣壓區合併。9月中旬,第六號熱帶低氣壓在非洲以西移動後向西北偏西前進,但尚未抵達背風群島便於9月20日逐漸消散。氣旋的殘留雷暴活動繼續向西北偏西移動,於9月25日逼近百慕達期間發展成第七號熱帶低氣壓,之後在新斯科舍近海消散。熱帶風暴埃內斯托是本季最後一場風暴,其持續時間也最短,自始至終位於海上,於10月2日逐漸消散。

2016年5月26日[編輯]

颶風阿爾貝托1982年大西洋颶風季形成的首場熱帶風暴和颶風,在古巴西部引發32年來最嚴重的洪災。系統於6月2日經墨西哥灣南部的熱帶擾動發展而成,經快速組織於次日達到颶風強度,成為有紀錄以來形成日期最早的大西洋颶風之一,僅次於1970年5月的颶風阿爾瑪。達到風力時速140公里的最高強度後不久,阿爾貝托因上層風逼近而快速減弱。氣象機構一度預計颶風會繼續向東北方向前進吹襲佛羅里達州,但氣旋實際上卻突然向西大幅轉向,然後飄忽不定地在墨西哥灣行進數天,最終於6月6日消散。風暴在古巴西部降下暴雨,引起山洪爆發並導致嚴重破壞。阿爾貝托令8745套房屋受損,另有154幢建築毀於一旦,數以百計的居民無家可歸。風暴過後,該國的暴雨又持續數周之久,整場颶風一共導致至少23人遇難,還引起價值約8500萬美元的破壞。氣象部門起初預測氣旋會繼續向東北方向前進並襲擊佛羅里達州,但風暴之後突然轉向並快速弱化,因此對該州的影響很小。

2016年5月27日[編輯]

颶風黛比1982年大西洋颶風季最強烈的熱帶氣旋,也是該季第四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和僅有的大型颶風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15公里。系統於9月13日經向西移動的東風波伊斯帕尼奧拉島北岸近海發展形成,成為熱帶低氣壓後向西北方向移動,再於次日增強成熱帶風暴並獲名「黛比」。此後,風暴快速強化,於9月15日清晨升級成颶風,然後迴轉向東北方向前進,於次日以二級颶風強度掠過百慕達。氣旋繼續增強,於9月18日短暫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二級颶風標準,最大持續風速升至每小時215公里,最低氣壓950毫巴的最高強度。達到最高強度後,黛比緩慢減弱,於9月19日清晨以二級或一級颶風強度從紐芬蘭島以南經過。此後,風暴的移動速度大幅提高,以每小時95公里的速度向東前進。9月20日,氣旋急速逼近不列顛群島,並在不久後轉變成溫帶氣旋小安的列斯群島受到的總體影響很小,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美屬維爾京群島降下小到中雨。百慕達因狂風致使局部地區停電,另有部分樹木倒塌,但全島所受破壞程度很輕。此外,颶風還在紐芬蘭島產生降水和中等強度風力。

2016年5月28日[編輯]

1982年佛羅里達亞熱帶風暴正式名為第一號亞熱帶風暴,是活躍度很低的1982年大西洋颶風季僅有的亞熱帶氣旋。系統源自6月16日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周邊的兩個天氣系統。6月18日,兩個天氣系統融合併形成低壓槽,同時開始在佛羅里達州近海形成環流。成為亞熱帶低氣壓後,氣旋登陸佛羅里達州並在陸地上空達到亞熱帶風暴強度。進入大西洋後,風暴朝東北方向前進,於6月20日在紐芬蘭島附近轉變成溫帶氣旋。第一號亞熱帶風暴是1982年唯一直接吹襲美國東岸的氣旋,一共奪走三條人命,經濟損失總額約為1000萬美元。

2016年5月29日[編輯]

颶風朱麗葉1995年太平洋颶風季形成的最強颶風,也是該季最後一個熱帶氣旋和第十場獲命名的風暴,於9月16日經墨西哥西南近海的東風波發展而成。氣旋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裏都是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且很快就增強至大型颶風標準。9月20日,朱麗葉達到風力時速240公里的最高強度,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已屬四級颶風標準。接下來風暴轉向東北,短暫對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形成威脅,但最終沒有對任何陸地產生影響。

2016年5月30日[編輯]

第一號熱帶低氣壓是1993年5月底至6月初襲擊古巴巴哈馬的弱熱帶氣旋,也是1993年大西洋颶風形成的第一個熱帶氣旋。系統於5月31日在西加勒比海形成,沿途普降暴雨。氣旋在古巴產生的降雨量高達315毫米,在9個省引發大面積洪災和破壞。受損房屋超過1萬6500套,還有1860套被毀,該國至少有7人喪生。鄰近的海地也有13人死於洪災,另有數以千計的牧畜死亡。遠至佛羅里達州都出現降水,當地旱情因此得到緩解。低氣壓最終穿越巴哈馬,轉變成溫帶氣旋

2016年5月31日[編輯]

琉裝琉球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16世紀時,琉球國時代確立了階級制度,服裝亦根據身份、階級分類。不同身份、階級的人所穿的服裝以色彩、模樣以及布料區別。由於琉球同時受到中國文化日本文化影響,琉裝也吸收了明代漢服、清代滿服、江戶時代和服的特點,加上當地特有的民族色彩而形成。現在所見的琉裝成形於琉球國時代,特徵是交領、右衽、衣袖較寬大、衣帶結於前方,庶民女性服飾偶有左衽。琉球國時代的琉裝,貴族、士族服裝、禮服以紅型為主,色彩鮮豔,常服及庶民服裝多以芭蕉布製成,款式樸素。由於氣候溫暖,即使冬天也甚少穿棉襖等厚衣服。現代琉裝款式一般保留傳統樣式,但亦有改良的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