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羥醛反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羥醛反應[編輯]

羥醛反應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此為user:Merphisto建立的條目,目標是希望可以成為優良條目或特色條目,希望大家可以提供寶貴的意見—Wolfch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05:3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4月4日 05:35 (UTC) 至2011年5月4日 05:3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1. 有外語未翻譯。
  2. 人名應用全稱,並加上「·」。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覆]


由於不懂化學,所以只提出這些意見:
  1. 羥醛反應在有機化學中是形成碳碳單鍵的一種有力手段。感覺上可以換個語句來形容。
    • 閣下好,打算將其改為「羥醛反應是有機化學中形成碳碳單鍵的一種有用方法」,不知這樣的意譯如何?
    Merphisto (留言) 2011年4月14日 (四) 10:25 (UTC)[回覆]
  2. 羥醛反應首先由法國人'查爾斯·阿道夫·武茲和俄國人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於1872年分別獨立發現。要有原文附註在譯文旁邊吧?另外還有不少紅連沒有附註原文。--Rivalry (留言) 2011年4月13日 (三) 11:18 (UTC)[回覆]


幾個關於化學上的意見(不知道是否正確,僅供參考):
  1. 旋轉異構體指的應該是構象異構吧?
  2. 相對手性絕對手性似乎不需要加內鏈,因為這兩個定義貌似僅僅是適用於這個條目。
  3. 這裏的「順式」與「反式」不是我們平時提到的順式與反式,因此我也看到你在文中有些地方的「順式」或者「反式」加上了雙引號。那是不是全部這些「順反」都要加上雙引號呢?還是要另外說明?亦或者全部不加?
  4. 英文原文的"the potent immunosuppressant FK506",翻譯出來應該是「強效免疫抑制劑他莫克司」,而不是「抗免疫抑制藥物普樂可復」。他莫克司是Tacrolimus中文較常用的譯名;另外,我還沒聽說過有「抗免疫抑制藥物」這種東西,汗……
  5. 原文用的是六甲基二矽氮基鈉而不是六甲基二矽氮烷(雖然影響不大)。
  6. 最後一條(不是意見)——我看到六甲基二矽氮烷二異丙基氨基鋰的時候很奇怪這些是什麼,後來點進去一看,原來是HMDS和LDA啊 囧rz……
  7. 暫時就這些。--CHEM.is.TRY 2011年4月14日 (四) 11:50 (UTC)[回覆]
  • 原文用了rotamer,所以譯為旋轉異構體,在下認為構象異構包括了旋轉異構。
  • 原文確實也沒有這樣加內鏈,原來想進行一個標註後來忘記了,謝謝提醒。
  • 在下核對了一下,關於順式雙引號的大概有兩處,並不是刻意的而是沿用英文的版本的標點使用。
  • FK506用Google查詢下來更多的使用普樂可復這個名字,當時就用了這個詞,「強效免疫抑制劑」已經修正了,謝謝。
  • 這個也是一個翻譯當中的疏忽,已修正。
  • 呵呵,當初一開始和AT君也討論過,看來一個好條目的標準一定不能有太多英文,所以只好這樣寫了。
  • 感謝閣下細緻的審核和修訂,歡迎您有空繼續核對其他的段落。完成Merphisto (留言) 2011年4月15日 (五) 09:4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不懂化學,那就說說排版吧。在1024*768下,「典型的羥醛反應產物」圖片把「典型的羥醛縮合反應」擠到右邊去了......下面各段的圖反而排得很完整,1024*768也基本可以全部看到,不用向右拉太多。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3:20 (UTC)[回覆]


  1. 有無故粗體。
  2. 有無故斜體。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覆]


  1. 除了化合物名稱中的括號,其他都應用全形的;
    • 修正了約3處。完成
  2. 已有相應條目的內部連結不用附英文;
  3. 應統一一下"-"與"-";
    • 全部按照"-"統一修改,修正約20處。完成
  4. "碳-碳鍵"可改為"碳碳單鍵"或"C-C鍵";
    • 已修正。完成
  5. "CH2基團"可改為"亞甲基"。--I.R.A.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3:59 (UTC)[回覆]


內容很豐富,文字與插圖的排版安排也大致合理,但頁首「典型的羥醛反應產物」和「典型的羥醛縮合反應」兩張圖片排得太密,感覺上把小圖移到右邊比較美觀。另外還有小量紅字,如武茲。---ALEX--Contαct- 2011年4月6日 (三) 03:02 (UTC)[回覆]


參見里多非中文連結,而其指向條目卻為中文名稱。--AddisWang (留言) 2011年4月7日 (四) 07:07 (UTC)[回覆]


反應內容概括等基本信息(如"羥醛反應是...的反應")放在序言首段較好。--I.R.A.留言 2011年4月9日 (六) 14:43 (UTC)[回覆]


有些地方(如「烯醇化的區域選擇性」)用了斜體字來分段,感覺有些彆扭。是否可以將它們改成四級標題?--CHEM.is.TRY 2011年4月14日 (四) 11:5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部分段落(如"發現與發展歷程"一段及"立體化學"一段)缺少參考文獻。--I.R.A.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4:06 (UTC)[回覆]


圖片與註解[編輯]

包括圖片當中的所有相關的分子式,反應式和相關註解等


  1. 圖片沒有繁體中文版。-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5日 (二) 10:21 (UTC)[回覆]


  1. 除了圖片只有簡體外,沒有其他問題。冰霜葵 2011年4月5日 (二) 10:44 (UTC)[回覆]
    (~)補充,解像度有點問題。冰霜葵 2011年4月5日 (二) 11:45 (UTC)[回覆]


  1. 圖片缺乏繁簡轉換。
  2. 有些圖片過大,影響排板。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覆]


  1. 註解中非參考資料部份(如註解38)未翻譯--Wolfch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22:1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