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用戶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個計劃得到User:下一次登錄的許可,是一個試行方案。大概等三個月後,看看項目執行人的反饋,再決定是否取代原來的質量提升計劃。

dgg32 19:35 2007年4月6日 (UTC)dgg32

初衷[編輯]

這個計劃的提出,是由於癌症條目的評選失敗引至的。當時條目評特的時候,其他用戶提出很多建議,我認為我可以幫忙解決的,但前提是有足夠的時間。兩個星期,面對這麼一個大條目,實在力不從心。想到,如果在評選之前我就得知該條目的要去評特的話,我就能先和作者溝通,改善條目,當我們認為滿意的時候再去評特,這樣成功率就高很多了。作者本人得到肯定之餘,又可以為中文維基增添一條高質量的特色條目,我又學到東西,一箭三雕。這時才感到要「沖特」的用戶之間,溝通是多麼重要了(巴別塔)。

所以我就去建立這麼一個項目,讓想提升條目質量的人來這裏登記,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編寫,及提高效率,又可以互通有無。

如果計劃執行的順利,我希望可以取代目前滯停的質提。希望大家支持並多給我意見。謝謝。 dgg32 19:47 2007年4月6日 (UTC)dgg32

條目質量提升側重於多人的協作,這個計劃似乎更側重於一個人寫,其他人隨時評審。但是計劃的截止似乎有些不清楚,如何是完成計劃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16:09 2007年4月7日 (UTC)
撰寫條目確實應該以少數人主筆為宜,不過看到代表維基協作精神的質量提升計劃衰敗如此,又有點難過。--Alexcn 14:28 2007年4月8日 (UTC)

(+)贊成Alexcn,多人共同寫作,很大的優點就是內容被中和,但是來源就很難保證了。也很難保證所有編寫人員的專業知識達到特色條目要求。少數人主筆,其他人提議,可以保證文章風格統一。

至於期限問題,我想分兩種情況,一是條目達到目標,而是上個月內沒有50%(可商榷)的改善。舊有計劃2周太短了。我放個維基假期都不止兩個星期。所以期望能寬限一下。dgg32 14:52 2007年4月8日 (UTC)dgg32

我覺得新的質量提升可以和「Wikipedia:同行評審」整合一下,因為「Wikipedia:同行評審」也是一個半荒廢的地方。MLL TALK 04:39 2007年4月9日 (UTC)
(+)贊成,但是目前先看看這個計劃如何,然後再讓大家想想如何改善評審計劃。dgg32 14:06 2007年4月9日 (UTC)dgg32


另外,其實一些對維基系統的建議,例如我提出的關於重定向之建議,用條目編輯代碼取代重定向的做法,是否屬於本計劃討論的範疇之內 ? Joe3600 2007年5月8日 (二) 07:38 (UTC)[回覆]


移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消息

目前有兩個條目,歡迎關注和參與,如果成功,可能取代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計劃。-下一次登錄 2007年4月6日21:19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