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青少年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青少年團是日佔淪陷區的青年組織。由汪精衛政權實施新國民運動設立。[1]

歷史[編輯]

1942年初,汪精衛政權開始實施「新國民運動」。汪精衛在南京成立「新國民運動促進委員會」(簡稱「新運會」)。1942年7月4日舉行的「新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決定設立中國青年團、中國童子軍,同時還議決成立中國青年模範團。原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中華青年團不了了之。所謂青年模範團是青年團體中層次最高的組織,採取的是精選主義,該組織以小隊(8~12人)為基本組織單位,在各大城市分設聯隊,不設聯隊的地區的各小隊則直接統轄於中央團部。中國青年模範團由汪政權宣傳部長林柏生任總監。1943年2月18日,汪偽政權頒佈《中國青年團童子軍思想訓練綱要》,要求各「國立」學校實際施行。

1943年2月25日「新運會」又提出將中國青年團、中國童子軍二組織合併為中國青少年團的議案,汪政權中央政治會議決定將中國青年團和中國童子軍合併而成。下分青年隊與少年隊。成員的年齡為10~25歲,該組織聲稱其宗旨是「使全國青少年有嚴密之組織,受嚴格之訓練,……成為智仁勇兼備之中國青少年,俾能共同負荷興復中華,保衛東亞之劃時代的責任,以建設三民主義之中國與共存共榮之東亞而臻世界於大同」。它規定全國公私立學校學生一律編為中國青少年團,並以汪精衛為最高統帥。

  • 總團部
  • 總監:林柏生
  • 副總監2人
  • 顧問
  • 評議委員
  • 指導委員
  • 管理處
  • 訓導處
  • 教練處
  • 中央青年幹部學校,汪精衛任校長。開始是短期訓練,每期一個月左右,由各省市「新運」分會選送在校的大中學校學生,畢業後仍回原學校上學。舉辦了十期左右的訓練班。1943年9月1日還舉辦一期高級訓練班,訓練期半年,1944年3月結業。

參考文獻[編輯]

  1. ^ 周競風:「偽中華青年團組織概述」,《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第54-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