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俄羅斯法西斯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俄羅斯法西斯主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

歷史[編輯]

沙俄[編輯]

20世紀初俄羅斯曾存在一個名為「黑色百人團」的團體,秉持與法西斯主義類似的思想[1]

蘇聯[編輯]

斯大林時期[編輯]

1922年,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路易吉·法布里英語Luigi Fabbri1917年俄國革命向羅馬進軍後使用「紅色法西斯主義」一詞稱呼主張使用法西斯主義方法來實現其目標的共產主義者[2]。此後,意大利左翼政客布魯諾·里齊英語Bruno Rizzi[3]、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賴希[4]、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弗朗茨·博克瑙英語Franz Borkenau[5]及德國馬克思主義者奧托·呂勒[6][7]都曾認為在斯大林治下的蘇聯已演變成了紅色法西斯國家。

冷戰[編輯]

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曾被貼上過「法西斯」的標籤。法西斯主義在二戰後變得更加複雜,而各國都看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納粹德國戰鬥的正當性[8][9][10]林彪在1969年中共九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指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蘇修」是翻版的沙皇俄國,又稱「他們這種法西斯主義的強盜行為,決定了他們必然覆滅的下場。」[11]

1980年代[編輯]

1980年代成立的民族愛國陣線「記憶」表態支持黑色百人團[1]

1990年代[編輯]

1990年成立的俄羅斯自由民主黨常被稱作法西斯主義團體[1]

法西斯團體俄羅斯民族團結同樣成立於1990年[1]

普京主義的特點似乎符合羅伯特·帕克斯頓英語Robert Paxon對法西斯主義的定義:「對社區的衰落、屈辱或受害者的痴迷,對統一、活力和純潔的崇拜」[8][9][10]

團體[編輯]

二戰年代[編輯]

1990年代[編輯]

2000年代[編輯]

貶稱[編輯]

二戰前開始,派的政治評論家均會指責政敵是法西斯。1928年,第三國際社會民主主義反對派是「社會法西斯主義[12],社會民主主義者則回敬稱約瑟夫·斯大林治下的蘇聯共產主義者已經演變成了「紅色法西斯主義者」[13]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紐約時報》於1939年9月18日評論稱「希特拉主義是褐色的共產主義,斯大林主義是紅色的法西斯主義」[14]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fascism - Russia. www.britannica.com. [202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1) (英語). 
  2. ^ Fabbri, Luigi. Preventive Counter-revolution. 1922: 41. 
  3. ^ Gregor, A. James. The Fascist Persuasion in Radical Politic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64553-7. OCLC 1175621198. 
  4. ^ Corrington, Robert S. Wilhelm Reich : psychoanalyst and radical naturalist 1st.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3. ISBN 0-374-25002-2. OCLC 51297185. 
  5. ^ Dullin, Sabine; Pickford, Susan. How to wage warfare without going to war?. Cahiers du monde russe. Russie - Empire russe - Union soviétique et États indépendants. 2011-11-15, 52 (52/2-3): 221–243 [2022-04-15]. ISSN 1252-6576. doi:10.4000/monderusse.9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3) (英語). 
  6. ^ Otto Rühle, "The Struggle Against Fascism Begins with the Struggle Against Bolshevism", the American Councillist journal Living Marxism, 1939, Vol. 4, No. 8.
  7. ^ Memos, C. (2012) "Anarchism and Council Communism o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20-12-06.." Anarchist Studies, 20(2).
  8. ^ 8.0 8.1 Paxton, Robert O. The anatomy of fascism 1st. New York: Knopf. 2004. ISBN 1-4000-4094-9. OCLC 54788933. 
  9. ^ 9.0 9.1 Inozemtsev, Vladislav. Putin’s Russia: A Moderate Fascist State by Vladislav Inozemtsev. Center for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2022-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4) (美國英語). 
  10. ^ 10.0 10.1 Snegovaya, Maria. Is it Time to Drop the F-Bomb on Russia? Why Putin is Almost a Fascist. [2022-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4) (美國英語). 
  11. ^ 林彪:中共九大政治报告(一九六九年四月一日报告,四月十四日通过). www.marxists.org. [2022-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9). 
  12. ^ Haro, Lea. Entering a Theoretical Void: The Theory of Social Fascism and Stalinism in the German Communist Party. Critique. 2011-12-01, 39 (4): 563–582. ISSN 0301-7605. doi:10.1080/03017605.2011.621248. 
  13. ^ Saldern, Adelheid von. The challenge of modernity : German social and cultural studies, 1890-1960.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2: 78. ISBN 0-472-10986-3. OCLC 49305258. 
  14. ^ "Editorial: The Russian Betrayal". The New York Times. 18 September 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