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儒藏》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項重大的文化學術項目,預計耗資1.5億元,其目標是將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儒家經典進行系統地整理與匯編,相當於道家的《道藏》、佛教的《大藏經》。該項目於2003年正式啟動,計劃於2025年全部完成。

歷史[編輯]

中國歷史上自宋朝以來歷代都編有佛藏與道藏,但從未編過儒藏。雖然明清時曾有學者提出過要編纂儒藏,但最終都未能實行。1989年,湯一介重新提出了《儒藏》編纂的想法。2002年湯一介北京大學正式提出這一設想,並於2003年得到教育部的正式批准。湯一介出任《儒藏》工程首席專家,季羨林任名譽總編纂。[1]

2004年,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成立,以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同時,《儒藏》精華編列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2006年,《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成立,以季羨林為名譽總編纂,湯一介龐朴孫欽善安平秋為總編纂。[2]

2014年,《儒藏》精華編出版滿百冊。[3]

內容[編輯]

《儒藏》的編纂分為兩步,包括《儒藏》精華編(含《儒藏總目》)與《儒藏》全本。

《儒藏》精華編收錄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儒家典籍500餘種,以及韓國日本越南的150餘種漢文儒學文獻,共約2.3億字、339冊,計劃於2018年至2019年完成。目前已出版百餘冊。[3]

《儒藏》全本則計劃收錄歷史上3000餘種重要儒家文獻,約10億字,預計於2025年完成。[3]

參考文獻[編輯]

  1. ^ 汤一介的《儒藏》春秋.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4-05-09 [2015-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儒藏》工程大事记.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09-09-16 [2015-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3.2 《儒藏》"精华编"将出齐百册 全本规模超"四库". 中國新聞網. 2014-06-19 [2015-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