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八百壯士跳黃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八百壯士跳黃河或稱八百冷娃楞娃[1][a]跳黃河,是指在1939年6月對日本作戰的中條山戰役中,八百名十六、七歲的陝西籍國民革命軍戰士,彈盡糧絕後跳黃河自殺的事跡。此事並未載於中華民國國軍任何戰史紀錄,其真偽在中國大陸地區亦存在爭議,有些人認為「八百壯士跳黃河」是信史,甚至有媒體還採訪到一名事件的親歷者[2];也有人認為「八百壯士跳黃河」是藝術創作,並不是真實歷史。[1][3]

2011年,在山西省芮城縣陌南鎮建有「中條山抗日英雄 跳黃河殉國紀念碑」。報道稱是為紀念中條山「八百壯士跳黃河」的事跡[4]

2015年6月,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將「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與「八百壯士跳黃河」混為一談且推脫責任,引起台灣媒體廣泛批評。

背景[編輯]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之際,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即開始了抗戰主力之爭。1949年10月,中國共產黨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戰事失利的中華民國政府被迫遷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傳中,對於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民國國軍及領導人蔣介石抗日戰爭中的評價,通常是「消極抗戰、積極剿共[5]」。對於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用,通常稱為「中流砥柱[6]」。

中華民國政府興建的抗日戰爭陣亡將士公墓和紀念性建築物在1949年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或被用於它途。進入1980年代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了部分遭到破壞的國軍將士墓葬和紀念性建築,如國殤墓園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八十八師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坊等。

中國大陸普通民眾中,有讚揚國民革命軍在抗日戰爭中表現的輿論觀點,甚至被認為「拔高國軍戰績,到神話的地步[7]」。反對者則有用「釣魚文」來反諷(參見國軍52軍浴血諾曼第)。在網絡流傳的「八百壯士跳黃河」中,一直以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典型宣傳的狼牙山五壯士則成為對比對象,八百壯士有着比狼牙山五壯士更高的評價。

考證[編輯]

八百壯士跳黃河之說,最早是因作家陳忠實在2004年9月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一段幾乎湮沒的史實:中條山八百壯士血祭黃河》,後來為歷史小說立馬中條》正式出版時的。陳文引述了書中第17章:「血祭黃河」的情節,稱1939年6月6日,日軍進攻中條山西北軍防禦陣地,經過一番激戰後,有800名士兵不願被俘虜,選擇跳入黃河之中;而陳文之中又稱曾與該部小說的作者之一談論過此事的細節[8]。2005年7月,《南都周刊》的一位記者採訪了陳文之中所提到的作者張君祥。張稱,800名壯士集體跳黃河自盡,是「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用藝術手法塑造的」,而800人的數字,是戰後第四集團軍在河灘撈起了800多具屍體[9]

不過,一位中國大陸學者張恆則堅稱壯士跳黃河之事確實存在。他花費數年在當地訪查,並根據受訪者的記憶與說法,認為若併入前後各日計算,當年跳河而死的士兵絕對不只800人,可能達數千人[10]

中國知名企業家潘石屹的祖父潘爾燊,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六期。任165師九八六團上校團長,於1941年5月率部參加中條山戰役,為掩護全軍5萬餘官兵的撤退,率部在張店鎮固守,2300多名勇士在撤離陣地時只剩7人。長子潘鍾麟在戰役中也壯烈殉國。據潘石屹在微博上曾經自述大伯潘鍾麟是掉進黃河。[11]

日方紀錄[編輯]

由於兩岸戰史均未有陳文之中所謂1939年6月6日戰役的記載,目前僅能參照當時日軍的戰報。而日方的紀錄,也未將1939年6月6日在該地的戰鬥單獨列出。其屬於該年「十號作戰[12]」(或五台作戰,昭和14年5月8日至6月25日[13])下的「第二期肅清掃蕩戰[14]」下的「陌南鎮及平陸附近殲滅戰[15]」的其中一天;並且在相關戰報中,也未述及中國人跳河的記載,而是有眾多「敵兵」被「皇軍」包圍壓縮驅趕到黃河邊,最後用「機槍」掃射,「大部殲滅」於河畔[15];且由於被中國人「遺棄屍體累累」,導致日軍人、馬「飲水困難」;此外,日軍各主力部隊分別俘虜了多名官兵,其中最高階的是團長「鄭培元[14]。日方在戰鬥中還砲擊炸毀了靈寶鐵道橋,其自稱砲擊精度達到50%[15];另外,發現被遺棄屍體眾多的日期也不是陳文所寫的6日,而是7日以後[14]

至6月6日的記載[編輯]

根據日方其戰前的諜報資料,當時在此區域的部隊有陳碩儒指揮的177師主力,與17師、35師、47師,合計約2萬;王鎮華、孔從周的獨立46旅及47旅,其兵力合計亦為2萬,先前已經數次「討伐」此區的部隊,造成其極大損害,但由於其躲避追捕的方法巧妙,故未能根絕;此區部隊的老、幼雜兵甚多,裝備與士兵素質亦不佳,但抗日意識旺盛[15]:6。此區主要「妨礙」治安工作的是177師,與楊子良、楊振芳指揮的游擊隊,並且會跟盤據在稷王山的敵軍相互呼應,是地域警備上的禍根[15]:2[b]

6月3日,高橋與關的兩個旅團,已經消滅了平陸張店鎮的敵軍[15]:8;6月4日20時,奉第20師團5月26日命令,各隊開始往解縣集結。此前,山口集成飛行隊已協力將黃河對岸的敵砲兵陣地肅清[16]:83;主力藤室大佐的部隊6月5日起,開始掃蕩解縣至陌南鎮的沿道敵軍。6月6日1時30分,開始佔領陌南鎮兩端的高地;3時30分佔領完成,6時30分,開始由高地向下射擊[15]:16。由於沒有預想中的激烈抵抗,故分兵至陌上村再佔領北側陣地[15]:18;11時,藤室部隊已經進入陌南鎮建立隊本部,並且將敗走的敵軍壓迫到黃河邊消滅;葛趙村與周圍的敵軍也已一併包圍後徹底掃蕩,協力部隊也將大溝村至大溝南側地區的敵軍壓迫至黃河邊「徹底壞滅」[16]:91;18時,聯隊長抵達本部,下令砲擊仍在黃河左岸的敵軍[15]:21;20時之前,在砲兵協力下,包括棗樹巷與道東村周圍地區的敵軍,也同樣被壓迫至黃河邊消滅,旅團司令部在陌南鎮設置完成[16]:97[c]

中方兵力配置與行動[編輯]

被俘虜的鄭培元,向日方詳細的交代了當時中方的部分兵力配置。177師與獨立46旅的總兵力約為1萬,而日軍步兵78聯隊第一大隊6月5日至10日間,共俘虜了將校級9人,士官級129人,士兵84人;而隨同鄭培元一起被俘虜的官兵,其中有54人向日軍投降。第一大隊所發現的被遺棄屍體大約500具(未清點),第一大隊自身有6人戰死,23人受傷[14]:1001
第一七七師:師長陳碟儒[d],直屬單位有工兵營、砲兵連、騎兵連、特務連、輜重營。

  • 529旅:旅長楊如天
    • 1057團:團長陳衣卒
    • 1058團:團長賈某[e]
  • 530旅:旅長任運章,規模同529旅
    • 1059團:團長孫傑生
    • 1060團:團長高真初,兵力700至800人之間

獨立第46旅738團:團長鄭培元,直屬單位有:

  • 步砲連:87人 輕迫4
  • 通信班:42人
  • 一營:
    • 營部:20人,lg2[f]6
    • 一連:106人
    • 二連:106人
    • 三連:106人
    • MG連:82人 MG4
  • 二營:編制同一營
  • 三營:(缺),自下陝西省募兵中

而投降的師團副官向日方坦承,第一日(6月6日)時,177師在須頭村,預定第二日往平陸地區移動;因第二日時遇上了出擊的日軍而措手不及,而改往西移動;但又碰到了向西出擊的日軍,此時部隊支離破碎,師部此後下落不明[14]:1002。第一日時,177師原本要前往山上增援奪回陣地,但為時已晚,交戰時全線崩潰,緊急往平陸地區退卻,而日軍已經遮斷全部退路,最後只好由窯頭村往右逃至黃河邊;而師部在8日正午左右告知有3000人戰死、傷,其後即失去聯繫,副官告訴日方,傳聞師長從平陸東北方的谷地逃走[14]:1003

鄭培元還向日方上交了「感想文」。首先,他感謝皇軍對投降者的優待;其次,他抱怨抗戰將領只能聽從上官的強制命令,無怪乎戰必敗;第三,日本支那一強一弱明顯,勝敗已分;第四,皇軍聖戰的目的是為了世界和平,與防止東亞被赤化[14]:1005。第五,日支提攜是東洋的真和平基礎,日支停戰則世界永久和平,他已有為了皇軍添力的覺悟;第六,日軍戰術巧妙,我軍雖知道由解縣集結,但不知第二天早上就發動攻擊,以致全線一齊崩潰;而日軍追擊至山下時又無對應處置,最後我軍左來右往間被殲滅。他更告訴日方,雖然昨(9日)一天之中日軍就消滅3000名敵人,但還有3000人自平陸以北地區遁走;第七,支那軍的缺點就是戰法呆滯不知變通,只會呆然防守陣地[14]:1006;第八,中央對我軍的軍需費太過苛刻,以致我軍得向當地住民強制徵收,武器使用陝西省共產軍的裝備;第九,日支事變後支那軍還要再敗,蔣介石前途黯淡[14]:1007

中國大陸對此事的藝術創作及紀念[編輯]

陝西省的一位工藝美術大師仇一凡,在2012年至13年創作泥塑《立馬黃河》[17],曾被山西省抗日歷史博物館預定收藏。[18]。2015年,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李新安創作國畫《八百壯士跳黃河》,同時以9.18米的長度紀念「九一八事件[1]

中國國家話劇院以「八百壯士跳黃河」為原型創作《中華士兵》,2015年8月試演[3]

相關[編輯]

備註[編輯]

  1. ^ 冷娃、楞娃陝西方言詞彙,用以形容男青年,一般含褒意。
  2. ^ 日方戰報中,並未將6月6日的陌南鎮戰鬥單獨列出,而是其平陸周圍地區掃蕩戰的一部份;而綜合日方戰報中,陌南鎮的戰鬥最多不超過七小時即已結束,當日中午以前,日軍便已攻下該鎮並設立指揮所,故日方反而是詳寫了6月6日以後的激戰。而陳文描述的6月6日「戰役」,在日方記錄中,僅為當時日軍一系列掃蕩戰的其中一個片段,綜合來源參照亦僅得數行敘述,所以本文另外摘入6日前的經過。
  3. ^ 綜合日方參戰部隊戰報,有中國人大量遺棄屍體的記載。如砲兵26聯隊發現20至數十具屍體,步兵78聯隊目擊約500,在張店鎮發現「數千」被中國人遺棄的屍體,拋棄的武器彈藥「不能計數」,不過都是在6月7至10日先後發現,且都不是在黃河邊;而參謀本部記載的真正交戰日期是6月7日和8日,中國人交戰兵力是1400,都與6月6日不符合,故略過未摘。
  4. ^ 參照其他戰報,應為陳「碩」儒,此處原字照錄。
  5. ^ 表示只知姓賈。
  6. ^ 原字照錄。

註釋[編輯]

  1. ^ 1.0 1.1 1.2 記者:母家亮攝,責任編輯:劉歡. 《八百壮士跳黄河》在西安创作完成(图片). 陝西傳媒網,來源:陝西日報. 2015-05-30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4) (簡體中文). 
  2. ^ “八百壮士跳黄河”中唯一在世者. [2018-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1). 
  3. ^ 3.0 3.1 中国国家话剧团以传言“八百冷娃跳黄河”为材料出品原创大戏. 觀察者網. 2015-08-25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4) (簡體中文). 
  4. ^ 記者:董應贊. 中条山跳黄河八百壮士纪念碑圣天湖畔落成. ,來源:三晉都市報2011年4月6日報道. 2012-04-17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8) (簡體中文). 
  5. ^ 松江河鎮關工委. 历史的见证和启示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撫松縣人民政府入門網站,來源:撫松縣人民政府. 2015-08-12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5) (簡體中文). 
  6. ^ 胡德坤.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人民網,來源:人民日報2015年07月23日07版. 2015年7月23日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5日) (簡體中文). 
  7. ^ 钓鱼文“国军血战诺曼底”登上湖北高考模拟题 网友:侮辱考试严肃性. 觀察者網. 2014-04-20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1) (簡體中文). 
  8. ^ “八百国军投黄河”之真假. 騰訊網. [2015-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1) (中文(中國大陸)). 
  9. ^ 謝海濤. 寻访“八百壮士集体投河”真相. 南都周刊. 2009-03-26 [2015-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3). 
  10. ^ 張亞利. 1939年中條山保衛戰︰800陝西冷娃跳黃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4-11-18 [2015-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 ^ 潘石屹. 清明节,我来到大伯墓前,给他的墓上捧了一筐新土。这是一座空坟,大伯潘钟麟在中条山抗战时阵亡了,没有找到尸首,村上与他一起当兵的回来说,大伯掉进黄河了。三叔说:你大伯没儿没女,你来多给他烧些纸钱,他就不受穷了。. 新浪微博. 2015-04-19 [2016-10-25]. 
  12. ^ 參謀本部. 支那事変ニ於ケル主要作戦ノ梗概. 1940年 [2015-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日語). :9
  13. ^ 第37師団. 附表第1 師団作戦討伐綜合成果表 自昭和14年5月16日至昭和15年7月31日. 1940年 [2015-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日語).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步兵第七十八聯隊. 第14 第2期粛清戦 自昭和14年5月26日至昭和14年6月27日. [2015-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日語).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野砲兵第26連隊. 陌南鎮及平陸附近殲滅戦戦闘詳報 (第16号) 昭和14年6月4日~14年6月10日 野砲兵第26連隊(1). 1939年6月 [2015-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日語). 
  16. ^ 16.0 16.1 16.2 野砲兵第26連隊. 藤室部隊命令. 1939年 [2015-06-23] (日語). 
  17. ^ 泥雕艺术家仇一凡临终留遗愿给《立马黄河》找个家. 新華網,來源:西安新聞網. 2014-12-18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3) (簡體中文). 
  18. ^ 黨華智. 为了咱老陕壮烈殉国的“八百名冷娃”. 華商網. [2015-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5) (簡體中文).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