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環保非政府組織,2006年5月由馬軍創辦。同年6月,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編寫了中國首個水污染公益數據庫中國水污染地圖。地圖中列出了2500多家污染企業。隨後,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又發佈了中國空氣污染地圖,將近5000家企業名列其中。2007年,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與中國多家環境組織組成綠色選擇聯盟,揭露企業在中國供應鏈中的環境污染現象[1]。2009年6月3日,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英語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聯合發佈了中國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ollution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Index,PITI),對中國113個城市2008年度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狀況進行了初步評價。[2]

2010年,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與其他環保組織們發佈了一項關於IT產業的重金屬污染調查報告,當時有28家IT企業中被點名,而蘋果公司不予回應。2011年1月20日,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與其他4家環保機構聯名發佈《蘋果的另一面》報告書,揭露蘋果供貨商當中存在大量的違規排放、毒害工人的事實。同年8月31日,再度發佈《蘋果的另一面2》報告書。11月,蘋果與五家中國環保組織在北京洽談供應鏈廠商污染問題。2012年初,蘋果首次公開156家供貨商名單,並向環保團體承諾一旦發現污染問題會立即敦促整改。2013年8月1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與綠色江南等五家環保團體聯名發佈《誰在污染太湖流域?》報告書,指出富士康、鼎鑫等台資企業位在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廠房違規排放廢水,是太湖流域嚴重污染的元兇之一。[3]

2014年6月推出蔚藍地圖手機軟件,可以查詢中國390多個城市2000多個空氣質素站點的實時空氣質素監測信息,7000多個水質監測斷面的水環境質量信息。[4]

參考資料[編輯]

  1. ^ 宋林飛編著. 中国生态建设者. 合肥: 安徽文藝出版社. 2013: 67. ISBN 978-7-5396-4694-7. 
  2. ^ 汪永晨,王愛軍主編. 守望 中国环保NGO媒体调查.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12: 396. ISBN 978-7-5111-0910-1. 
  3. ^ 恩派《社會創業家》編輯部主編. 绿色行动者 中国环保组织创业案例.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3: 54. ISBN 978-7-5108-2427-2. 
  4. ^ 馬天南主編. 环境保护倡导中国实践案例集. 中國原子能出版社. 2017: 93. ISBN 978-7-5022-7723-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