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產到戶 (1950年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溫州博物館展出的永嘉燎原社包產到戶文獻複製品

包產到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代四川安徽浙江廣東河北等地農民自發組織的農村改革,也是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身。其中以浙江省永嘉縣燎原社(今屬溫州市甌海區郭溪鎮)的改革最為出名。

1955年前後溫州等地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當時的永嘉縣委書記李桂茂召開會議討論實行「包產到戶」試驗,最終在支持反對各半的情況下拍板在燎原社進行試驗。試驗成功後,「包產到戶」制度最終在永嘉縣全縣推廣。

1957年1月27日,《浙江日報》全文刊登了專題報告《個人「專管制」和「包產到戶」是解決社內主要矛盾的好辦法》,然而3月8日「包產到戶」被叫停,永嘉縣委隨即改組:主事人李桂茂被撤銷職務;李雲河被劃為右派分子,撤銷職務,開除黨籍並下放改造;另有許多幹部受到牽連。1981年,平反後的李雲河等人聯名向高層報告,要求重新評價「包產到戶」。1982年1月,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推廣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的試驗也對後來的溫州模式有所啟發。[1][2][3]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回顾:永嘉包产到户的艰难路途_包产到户_社会_温州网. news.66wz.com. [2020-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30). 
  2. ^ 李雲河. 1956年永嘉包产到户纪实. 中國農村觀察. 1987, (2): 35–39. 
  3. ^ 柴欣; 朱躍東. 永嘉包产到户与温州模式的关联分析. 中國商界. 2010, (2): 198–199 [2020-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