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抗日義勇軍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澳抗日義勇軍墓
南澳縣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黃花山管區龜埕村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登錄1992年8月15日

南澳抗日義勇軍墓,又名南澳抗日忠烈陵中國義勇軍墓,是南澳縣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中國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黃花山管區龜埕村。義勇軍墓安葬了百多名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彈盡糧絕而死的南澳義勇軍兵員。

歷史[編輯]

1938年6月,侵華日軍攻陷廣東南澳縣,國民革命軍157師937團第一營營長吳耀波潮汕抗日民眾自衛團總隊長洪之政在7月組成義勇軍,以三百多兵力對抗日軍千餘兵力,發動收復南澳;由於兵力不足,日軍重新控制南澳,義勇軍經過10天戰鬥後敗退到南澳黃花山上,最終約260名兵員因彈盡糧絕而死[1][2]

當時,日軍對南澳執行嚴格監管措施,以致無法收殮義勇軍兵員遺體[1]。一個月後,數十名掩埋隊人員以准入證前往黃花山,打算偷偷把遺體安葬;由於義勇軍兵員遺體在炎熱天氣下已經腐化,掩埋隊只好就地埋葬約280具分佈在山野、海灘、石洞等地的遺體[1][2][3]。掩埋隊由平善堂主導,義德社誠敬社順義社為副[3]。翌年,掩埋隊人員再到黃花山,歷經半個多月時間,為以收葬的義勇軍兵員建立20多座小墓,墓碑上刻有「中國義勇軍墓·民國巳卯年·平善堂重修」字樣[1][3][4]。280具遺體當中,只有50多具的身份能夠確認[1]

不過,在收殮工作後,尚有一些義勇軍兵員墓葬分散在南澳各處[2]。而隨着時間推移,四座義勇軍墓已因為修築公路、開闢茶園、開闢鹽場等緣故受到破壞,此後消失於世[5]。1985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澳縣委員會和當地統戰部門以墓碑為標記,尋找分散的義勇軍兵員墓葬,結果發現和修葺了安葬41名義勇軍兵員的三座墓[1][6]。2005年,普益善社籌募九萬多人民幣善款,重葬義勇軍兵員;社員在山民領路下親自尋找數天,把分佈在南澳各地的18座義勇軍墓葬、共135具遺體集中埋葬到黃花山的龜埕抗日紀念館後方,建為「義勇軍南澳抗日忠烈陵」,同年12月20日舉行竣工典禮[1][4][3]。2012年,南澳村民在山洞發現四具義勇軍兵員遺骸,舉行祭拜儀式後安葬到忠烈陵,但一概無法確認身份[1]

結構[編輯]

2005年重修後,墓葬用地佔800多平方米[4]。墓葬分為主陵和女軍醫墓,主陵碑為方形、女軍醫墓碑為圓形,意為「剛柔相濟」,由汕頭設計師許劍英制定[3]。墓地前方有一塊大石板,上有三幅以義勇軍戰鬥場面為題的國畫石刻,以及一對石制經幢、一對石獅子雕塑、一對石麒麟雕塑、三個石制香爐[3]。墓地另有主碑和附碑:主碑正面刻上「義勇軍南澳抗日忠烈之陵。2005年9月3日立,南澳縣人民政府」,墓側石柱刻上68名已知陣亡義勇軍兵員姓名、八首詩詞、八對楹聯;而附碑正面刻上「義勇軍女醫生墓。公元2005年9月3日立,南澳縣人民政府」[3]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周曉雲. 南澳新发现抗日义勇军遗骸. 汕頭都市報. 2012-12-21 [2017-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2. ^ 2.0 2.1 2.2 李靜. 4万粤籍华侨归国参与抗战. 羊城晚報. 2015-06-18 [2017-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林俊聰. 南澳岛抗日忠烈陵. 汕頭日報. 2008-06-20 [2017-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4. ^ 4.0 4.1 4.2 义勇军南澳抗日忠烈陵落成. 汕頭特區晚報. 2005-12-21 [2017-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5. ^ 血战南澳岛:粤东民气不可侮. 南方日報. 2015-08-28 [2017-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6. ^ 中國共產黨中央統戰部硏究室; 金陵之聲廣播電台編輯部. 统一戰綫工作手册.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86: 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