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英語: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簡稱:RAFT)是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CRP)的一種。另外還有iniferter,NMP,ATRP,IPT,SETRP等。在RAFT反應中,通常加入雙硫酯衍生物SC(Z)S—R作為鏈轉移試劑。聚合中它與增長鏈自由基Pn·形成休眠的中間體(SC(Z)S—Pn),限制了增長鏈自由基之間的不可逆雙基終止副反應,使聚合反應得以有效控制。這種休眠的中間體可自身裂解,從對應的硫原子上再釋放出新的活性自由基R·,結合單體形成增長鏈,加成或斷裂的速率要比鏈增長的速率快得多,雙硫酯衍生物在活性自由基與休眠自由基之間迅速轉移,使分子量分佈變窄,從而使聚合體現可控/「活性」特徵。

簡介[編輯]

1998年,Rizzardo在第37屆國際高分子大會上作了「Tailored polymers by free radical processes」的報告,首次提出了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自由基聚合(RAFT)的概念。 在傳統的自由基聚合體系中,自由基濃度較高,容易發生自由基的終止反應,導致反應不可控。如果在聚合體系中加入鏈轉移常數高的特種鏈轉移劑,使得增長自由基和該鏈轉移劑之間進行退化轉移,從而降低自由基的濃度,就有可能實現活性自由基聚合。

參考書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