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賽亞·羅伊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喬賽亞·羅伊斯
出生(1855-11-20)1855年11月20日
美國格拉斯瓦利
逝世1916年9月14日(1916歲—09—14)(60歲)
時代19世紀哲學
當代哲學
地區美國哲學
西方哲學
學派實用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主要領域
倫理學宗教哲學形而上學
著名思想
the possibility of error, philosophy of loyalty,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學術導師威廉·詹姆士
魯道夫·赫爾曼·陸宰
查爾斯·桑德斯·皮爾士
威廉·文德爾班
威廉·馮特
博士學生Curt John Ducasse英語Curt John Ducasse
C. I. Lewis英語C. I. Lewis
喬治·桑塔亞那
Henry M. Sheffer英語Henry M. Sheffer
其他知名學生Ella Lyman Cabot英語Ella Lyman Cabot
瑪麗·卡爾金斯
William Henry Chamberlin (philosopher)英語William Henry Chamberlin (philosopher)
Morris Raphael Cohen英語Morris Raphael Cohen
W·E·B·杜波依斯
T·S·艾略特
Edwin Holt英語Edwin Holt
Horace Kallen英語Horace Kallen
Victor Lenzen英語Victor Lenzen
阿蘭·勒羅伊·洛克
William Pepperell Montague英語William Pepperell Montague
羅伯特·E·帕克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Anna Boynton Thompson
諾伯特·維納
論文Interdependence of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1878)
簽名

喬賽亞·羅伊斯(Josiah Royce,1855年11月20日—1916年9月14日)是美國實用主義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美國客觀唯心主義的開創者,新黑格爾主義以及絕對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喬賽亞·羅伊斯反對唯物主義 [5][6][7][8]

1849年,喬賽亞·羅伊斯的父母為淘金而移居加利福尼亞州。11歲時,其父母移居三藩市郊區。少年時期,他就對數學感興趣。1871年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讀英語系,並自學哲學,期間主要閱讀約翰·斯圖爾特·密爾赫伯特·斯賓塞的著作。1875年大學畢業後到德國學習一年,期間在格丁根大學萊比錫大學學習,受教於魯道夫·赫爾曼·陸宰威廉·文德爾班等人,並攻讀弗里德里希·謝林阿圖爾·叔本華康德的哲學理論,此時喬賽亞·羅伊斯開始受到德國唯心主義的影響。1876年返美後,喬賽亞·羅伊斯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並且學習黑格爾哲學。畢業後回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英語系講師,講授文學邏輯學修辭學等。[9]

1885年,他被聘為哈佛大學助理教授。1892年升為正教授。他在哈佛大學執教30餘年,直至去世[9]

參考文獻[編輯]

  1. ^ Pinkard, Terry. German Philosophy 1760–1860: The Legacy of Idealism. 2002: 172. ISBN 9780521663267. 
  2. ^ Robert Mark Wenley, The Life and Work of George Sylvester Morris, Macmillan, 1917, p. 139.
  3. ^ Wadge, A. The Influence of Royce on the Philosophy of Gabriel Marcel (學位論文). Durham University. 1972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1). 
  4. ^ Miller, David L. Josiah Royce and George H. Mead on the Nature of the Self. Transactions of the Charles S. Peirce Society. 1975, 11 (2): 67–89. JSTOR 40319730. 
  5. ^ Robinson, Daniel Sommer. The Self and the World in the Philosophy of Josiah Royce. Christopher Publishing House. 1968: 9. Josiah Royce and William Ernest Hocking英語William Ernest Hocking were the founders and creators of a unique and distinctly American school of idealistic philosophy. 
  6. ^ (美)梯利著,西方哲学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01,第525页. 
  7. ^ 孙云,孙镁耀主编,新编哲学大辞典,哈尔滨出版社,1991.01,第564页. 
  8. ^ 罗伊斯,J.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www.zgbk.com.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4). 
  9. ^ 9.0 9.1 涂纪亮著,美国哲学史  17世纪-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03,第4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