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威廉·沃林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威廉·沃林格(德語:Wilhelm Worringer,1881年1月13日—1965年3月29日),德國藝術史學家,當代美學中「抽象說」的代表人物。

沃林格於1907年獲伯爾尼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14年起,又先後任教於波恩大學柯尼斯堡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任哈雷-維滕貝格大學教授。其代表作《抽象與移情》被認為是表現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他繼承了李格爾提出的「藝術意志」與「世界感」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抽象說」,闡述了藝術中的抽象原則,並以此來反對當時美學理論中流行的「移情說」。[1][2]

參考文獻[編輯]

  1. ^ 朱立元 (編). 《美学大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 
  2. ^ 王向峰 (編). 《文艺美学辞典》.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