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雕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孺子牛雕塑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深圳市委大院門前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84年
編號10-57
登錄2022年7月
保護歷史
2010年11月13日,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

孺子牛雕塑,是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深南大道深圳市委大院門前。孺子牛雕塑由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潘鶴創作,落成於1984年,是一座以牛為主題的銅雕。

歷史[編輯]

創作背景和過程[編輯]

1980年正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初,當時深圳市交通落後,工作條件很艱苦,堪稱困難時期;因此,中共廣東省委梁湘(翌年成為深圳市市長)想到在深圳市委大院裏面放置一座雕塑,以呈現深圳經濟特區的精神,鼓舞幹部和民眾[1][2]。梁湘請來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潘鶴來參與雕塑設計方案的討論[1]

在1980年的第一次討論期間,深圳市領導提出把雕塑定為大鵬鳥形象,因為深圳別稱鵬城,而且大鵬鳥寓意深圳特區猶如大鵬展翅般一飛沖天;不過,潘鶴反對這個提議,他擔心如果深圳的樓房將來發展到三四十層的高度,大鵬鳥雕塑就會變成困在籠里的大鵬,意象不佳[2][3]。到了1983年,政府打算把蓮花定為深圳市花,並打算在市委大院建立一座蓮花噴水池;潘鶴反對這個提議,認為「出污泥而不染」(蓮花寓意)是幹部的本分,不應以此自誇,又質疑「如果說『出污泥而不染』的話,那麼『污泥』又是指什麼?」[2]。其後,有人提議在大院門前放兩座石獅子雕塑,但潘鶴反對這個提議,認為市政府應該歡迎群眾,而不是像官衙那樣擺官架子[3]。因此,雕塑設計尚未有定案。

有一天,梁湘和潘鶴閒聊,談起大家在文化大革命時「做牛做馬」的勞苦經歷,潘鶴由此靈機一觸,想到把辛勤建設深圳的勞動者和機器就是「牛的化身」,故提出把雕塑形象定為「開荒牛」;梁湘表示認同,並安排潘鶴當晚開始在市委招待所寄宿,讓他馬上起草雕塑圖紙,以免流失靈感[4]。幾天後,潘鶴向深圳市領導班子提出開荒牛雕塑的具體設計方案,收到一些支持聲音,但亦有反對意見質疑為什麼要雕塑要做成低頭的牛、而非高飛的鵬;不過,潘鶴的方案獲得梁湘大力支持,最終也獲市領導同意,得以敲定[3][4]

潘鶴從深圳返回廣州的工作室,立刻着手創作雕塑[4]。雕塑雖然定名為「開荒牛」,但梁湘和潘鶴想到「未來開荒完了以後怎麼辦」、「後世還要不要當開荒牛」的問題,決定改稱為「孺子牛」雕塑,一來是因為梁湘提出「人民公僕就是人民的牛,人民的孺子牛」,二來也取自魯迅名言「俯首甘為孺子牛」[4][5]。孺子牛雕塑在1984年7月27日落成[5]。雕塑揭幕儀式同日在深圳市委大院門前舉行,由梁湘負責揭幕剪綵,潘鶴、中共深圳市委副書記周鼎、雕塑家傅天仇都在揭幕儀式上發表講話[6]

落成後[編輯]

孺子牛雕塑在落成的同一年獲得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金獎[5]

1984年12月,周恩來夫人、時任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到深圳視察,她很喜歡孺子牛雕塑,既與雕塑合照了一遍,還特地召集參加會議的人跟她來到雕塑前合照[7]。她形容「孺子牛」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又讚揚深圳幹部在民眾面前自稱孺子牛,思想境界很高,希望全國黨員都學習深圳幹部[1][7]。此外,鄧穎超還提出把孺子牛雕塑從深圳市委大院內部移到門前[7]

孺子牛雕塑吸引許多市民參觀,但雕塑放置在市委大院內部,不方便市民前往欣賞,因此市民呼籲將雕塑遷到大院外。1999年,深圳市委常委會通過把孺子牛雕塑遷移至大門前的花壇上。潘鶴對此表示歡迎[4][5]

2008年,潘鶴把孺子牛雕塑的創作定稿捐贈給深圳市,交由深圳市檔案館收藏[8]。2010年,孺子牛雕塑列入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9]

雕塑設計[編輯]

孺子牛雕塑是一座銅雕,重4噸、長5.6米、高2米。雕塑底座高1.2米,為花崗石磨光石片,刻有「孺子牛」三字。雕塑本體分為牛和樹根兩部分。牛全身緊繃,身上滿布肌肉線條,頭部抵向地面,看起來像是在竭盡全力地負重。牛的四腿後蹬,但前腳稍微彎曲,像是跪着的樣子;潘鶴藉此寓意這代人已經筋疲力盡,寄望下一代奮鬥下去。牛身後有一堆樹根,形態腐朽醜陋;這是潘鶴在寶安區辦事時無意在農舍旁看到的,花了八塊人民幣買來做實物參照,比喻封建意識、小農意識、保守思想、官僚作風。牛奮力拖拉着這塊樹根,潘鶴藉此寓意剷除保守思想的革命任重道遠,希望警醒和激勵世人。[1][2][7][10]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阮晨雪 (編); 莊樹雄. 1984年 邓小平南巡,“深圳速度”全国闻名. 南方都市報. 2014-01-17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2. ^ 2.0 2.1 2.2 2.3 吳春燕. 改革开放的象征——雕塑家潘鹤谈雕塑《孺子牛》创作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報. 2014-09-10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3. ^ 3.0 3.1 3.2 潘鶴. 文艺工作者要做人民的孺子牛. 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15-01-28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4. ^ 4.0 4.1 4.2 4.3 4.4 裴國輝. 人物访谈:深圳《孺子牛》雕塑是这样产生的.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5. ^ 5.0 5.1 5.2 5.3 陳育柱 (編); 王星 (編); 魏沛娜. 深圳“孺子牛”创作者看雕塑忆当年. 深圳商報. 2016-02-28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6. ^ 深圳市檔案館. 深圳市十年大事记. 海天出版社. 1991: 98. ISBN 9787805423395. 
  7. ^ 7.0 7.1 7.2 7.3 雕塑“孺子牛”:深圳精神象征. 深圳商報. 2010-08-18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8. ^ 深圳年鉴 2009. 深圳年鑑社. 2009: 400. 
  9. ^ 邓小平塑像孺子牛雕像成市级保护文物. 深圳特區報. 2010-12-16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10. ^ 最令我开心的是雕塑《孺子牛》. 深圳商報. 2010-03-05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