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召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地圖
地圖
小召(牌樓、大殿及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4-172
登錄2006年9月4日

小召,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小召街,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小召是呼和浩特地區的「七大召」之一。[1][2]

簡介[編輯]

小召位於呼和浩特舊城(今玉泉區)的小召街。蒙古語原稱「巴嘎召」(「巴嘎」意為「小」),漢語譯為「小召」。小召原來是明朝俺答汗(阿拉坦汗)的後裔俄木布所建的寺。到清朝順治年間,該寺已經頹敗失修。[2]

清朝朝廷為了加強對呼和浩特地區召廟及喇嘛的管理,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專門設立了歸化城喇嘛印務處,駐大召,由掌印扎薩克達喇嘛掌管,掌印扎薩克達喇嘛有權直接上奏清朝皇帝。首任掌印扎薩克達喇嘛為朋蘇克召(崇壽寺)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但他背叛了清廷,暗中勾結反叛的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清廷乃於1690年將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革職查辦。大召與朋蘇克召受該事件影響,宗教地位有所下降。[1]

當時,小召的活佛為第二世內齊托音呼圖克圖。他為清廷平定噶爾丹叛亂立功,受到康熙帝寵信,康熙帝特准科爾沁部十旗為其化緣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巡幸歸化城時,特地在小召駐蹕三日,第二世內齊托音呼圖克圖專門舉行了「皇圖永固,萬壽無疆」誦經法會。《歸綏縣誌》記載,康熙帝臨別之前,贈給小召的御用物品有:「金線繡龍坐褥一,金繡靠背一,金繡枕二。寶弓一,大小箭各五,甲冑全套。虎皮座一,豹皮座二。」小召每年以農曆六月十二日為展覽這些物品之日。此後民間將農曆六月十二日稱為「小召晾甲日」。[1]

經過康熙帝恩准,第二世內齊托音呼圖克圖對小召進行了大規模修葺擴建,兩年後的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工程竣工,康熙帝賜寺名「崇福寺」。第二世內齊托音呼圖克圖還奏請康熙帝恩准,修葺了大召席力圖召。1698年,第二世內齊托音呼圖克圖成為歸化城掌印扎薩克達喇嘛,喇嘛印務處也改設於小召,自此小召的宗教地位超過大召,民間遂有「大召不大,小召不小」的說法。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小召內建成了敕建滿文、漢文、蒙古文、藏文四體文字的《聖祖御製延壽寺碑》及碑亭。[1]小召的喇嘛受到清朝皇帝許多恩典,比如獨許應用蒙古文佛經。[2]

小召東面有慈燈寺,原是小召的一個屬召。[2]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