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甸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布甸」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布丁
臺灣布丁
港澳布甸

布甸(英語:Pudding),中文也稱「燉蛋」或「甜蒸水蛋」,意譯為奶凍。Pudding 詞源自音譯英語; 英語定義廣泛、廣義來說泛指由材料凝固成固體狀的食品(也就是說有鹹味和塞滿肉的布甸),常見製法包括、烤等。中文語境中的布甸單指由蛋、奶、砂糖製成的半凝固狀甜品(如焦糖布甸法式燉蛋等),質地可似於傳統中式糕點 [1]。在英式英語中,布甸也可以泛指任何形式的甜點[2]

根據美國韋氏辭典記載,其實有三種東西都可以叫做布甸(Pudding):

  1. 材料含有穀物,用蒸或烤製成的軟食物。
  2. 柔軟、像海綿般或是有濃稠奶油的甜點。
  3. 含有牛羊脂肪,包裹在袋中蒸煮的料理。

而英國牛津食物百科則在布甸的段落加上了特別說明:「布甸(Pudding)在美國,幾乎專指用粟米粉和牛奶做出來的甜點。」 [3]

布甸是一種西方各國都有的傳統甜品。在英國布甸的作用尤其突出、英國菜號稱以一百種以上的布甸見長,甚至英國有專門的布甸全餐、從前菜的野菜沙律布甸、到主菜的兔子肉布甸、再到甜點的英式焦糖燉蛋布甸應有盡有。在英國,『布甸』一詞可以代指任何甜點,如聖誕布甸米布甸麵包布甸、但也包含鹹點,如約克郡布甸等; 聖誕布甸則是蒸羊脂,似日本茶碗蒸。在其他例如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俄羅斯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布甸。

為求方便,也可使用「布甸粉」沖泡後冷藏製作,「布甸粉」的主要原料為海藻抽出物、食用色素等。

歷史[編輯]

由來[編輯]

布甸一詞有兩個可能的來源,一是古法語poudin,指香腸[4],另一可能是古日耳曼語*put-或*pud-,意指膨漲[5]

布甸的起源無法考證,其起源的傳說很多,有一說指布甸最早發源於英國,由薩克遜人傳授下來, 一開始是由水果、麵粉、肉汁等食材調配而成的混合物,稱為肉布甸,肉與其他材料製成液狀後,包入腸衣後蒸或煮熟,使內容物定型。 布甸這個詞在現代常指甜點,但原本是專指鹹食的詞,現存最著名的例子是亨利八世最愛的黑布甸以及肉餡羊肚。一直到了17世紀,才出現現代布甸的雛形。布甸的正式出現是在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時代,那時的它是與肉汁、果汁、水果乾及麵粉一起調配製作的。到了17世紀和18世紀時,布甸才開始用蛋、牛奶以及麵粉為材料來製作。[6]

傳播與改變[編輯]

布甸上淋上焦糖醬的吃法源於法國。1964年美國House食品工業發明布甸預拌粉,做法是將預拌粉加熱水拌勻後放置雪櫃凝固,就完成現在的布甸。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西方文化大量傳入日本,也帶入布甸這項餐後的小甜點,蔚為流行。自馬關條約簽定以後,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布甸也隨着日本人登陸台灣;在現代台灣提到布甸時,多數人想到的是統一布甸

不同類型的布甸[編輯]

香港式布甸之一,蛋撻

鹹布甸

甜布甸

流行文化[編輯]

布甸狗是以布甸為形象創造出的卡通人物。

參考文獻[編輯]

  1. ^ 各國有趣布丁介紹. [2020-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2. ^ pudding. Oxford Dictiona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05-03]. 
  3. ^ Eatpire | 風格美食指南. www.eatpire.com. [2020-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4. ^ C.T. Onions, ed.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 (Oxford: Oxford UP, 1966), 721.
  5. ^ Robert K. Barnhart & Sol Steinmetz, eds. Barnhart Dictionary of Etymology (Bronx, NY: H. W. Wilson, 1988), 860.
  6. ^ 關於布丁的歷史及種類(20點). Yahoo奇摩知識+. 2011-04-04 [2020-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6)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