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松政革命根據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松政革命根據地(1934年8月—1947年1月),又稱建松政蘇區(1937年以前)、建松政游擊區(1935年以後),是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北部建陽松溪政和浦城四縣交界地帶建立的一塊革命根據地,最初為閩贛省的組成部分,1947年發展為閩浙邊革命根據地。得名於建陽、松溪、政和三縣。

1934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閩北獨立師政和縣西表成立建松政革命委員會,楊則仕為主席。9月底,在西表召開建松政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建松政縣蘇維埃政府(又稱建松政蘇維埃政府),張順禮為主席,楊則仕為副主席。轄建松政浦城四縣。1935年1月,建松政蘇區失陷;3月,閩北獨立師再次進入建松政,恢復根據地;5月,成立建松政軍政委員會,洪坤元為主席,機關設在政和西表,後遷駐松谿縣浦城縣交界處的仙山崗。1938年1月,建松政游擊隊370多人,奉命編入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北上抗日。1941年2月,國民黨方面的「閩浙贛三省邊區剿匪指揮部」圍攻建松政革命根據地,使其遭受嚴重破壞。1942年春,國軍第80師李良榮部對閩北發動第二次軍事圍攻,建松政游擊隊採取避戰策略,並發展到60多人。1943年2月,國民黨當局調集重兵進攻建松政革命根據地,燒毀村莊100多個,2000多戶人家流離失所,上千人被殺害。1947年1月,中共閩浙贛區委決定在原建松政特委基礎上,建立閩浙邊地委[1][2][3]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