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弗洛連斯基環形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弗洛連斯基環形山
緯度25.45°N
經度131.85°E
直徑69.03公里
深度2.753公里
余經日出時229°
命名來源基里爾·帕·弗洛連斯基英語Kirill Florensky

弗洛連斯基環形山(Florensky)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45.5-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二十世紀前蘇聯地球化學家行星學家基里爾·帕夫洛維奇·弗洛連斯基英語Kirill Florensky(Kirill Pavlovich Florensky,1915年-1982年),198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編輯]

弗洛連斯基環形山的周邊,月球背面區域詳圖[2]

該隕坑西南與更大的維爾納茨基環形山相接壤,西北靠近凱賓斯基隕石坑西登托普夫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南、而東面則瀕臨莫斯科海[3]

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25°27′N 131°51′E / 25.45°N 131.85°E / 25.45; 131.85,直徑69.03公里[4],深度約2.753公里[1]

弗洛連斯基環形山外觀呈不規則多邊形狀,幾乎已完全損毀。其坑壁已磨損難辨,坑內地表崎嶇凹凸,只有西部區相對較平坦。

該隕坑在198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更名前,曾被指名為"維爾納茨基 B"(所謂的衛星坑標記法:以所靠近的主坑名+字母來命名)。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Map the reverse side of the moon. (PDF). [2016-12-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5-30). 
  3. ^ Crater Florensky on the map LAC-48. (PDF). [2016-12-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24). 
  4.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3). 

另請參閱[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