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賀度
出生生年不詳
生地不詳
逝世4世紀
後趙
職業後趙武將

張賀度(?—4世紀),十六國時期後趙將領,一作張貉[1]

他效力後趙天王石虎建武五年(339年)九月,東晉征西將軍庾亮武昌,讓豫州刺史毛寶西陽太守樊峻以一萬精兵戍守邾城。石虎厭惡晉軍如此動向,以夔安為大都督,率王子義陽公石鑒、養孫石閔李農、張賀度、李菟五將軍及兵五萬人攻打荊、揚北境,以二萬騎攻邾城。張賀度攻陷邾城,殺死六千人,又敗毛寶於邾西,殺死萬餘人。趙軍進犯江夏義陽,毛寶、樊峻及東晉義陽太守鄭進皆死。夔安等進圍石城,被竟陵太守李陽所破才退兵。[1][2][3][4]

當時大司馬幽州牧王子燕公石斌守邊時好飲酒畋獵,經常帶着城門鑰匙入城,下屬肆虐。六年(340年)十月,時任征北將軍的張賀度認為應該警惕邊防,經常制止規勸他,石斌怒,侮辱張賀度。石虎聞之,大怒,鞭打石斌一百下,派主書禮儀持節監督石斌。石斌仍然我行我素,禮儀禁止他,他怒殺禮儀,又欲殺張賀度,張賀度嚴格保護自己,騎馬告訴石虎。石虎遣尚書張離率騎兵追回石斌,鞭打他三百下,免官回府,誅其親信十餘人。[1][3][4][5]

太寧元年(349年)正月,石虎稱帝,高力督梁犢作亂,自稱東晉征東大將軍,連敗後趙軍隊,發展到十萬人,出潼關,進逼洛陽。石虎以李農為大都督、行大將軍事,與時任統衛軍將軍的張賀度、征西將軍張良、征虜將軍石閔等步騎十萬討之,戰於新安,李農等大敗,戰於洛陽,又敗,退屯成皋。石虎另派燕王石斌等於滎陽東敗殺梁犢。[6][7][8]

當年,石虎駕崩,諸子爭立,後石鑒登基,但政權被大將軍武德王石閔掌握。大約青龍元年(350年)正月,石閔想消滅石氏,改姓李,改國號衛;公卿文武萬餘人出奔舊都襄國投奔先前起兵反對石閔的皇弟新興王石祗。撫軍將軍張沈據滏口,張賀度據石瀆,建義將軍段勤黎陽,寧南將軍楊群據桑壁,劉國據陽城,段龕據陳留,姚弋仲據灄頭,蒲洪據枋頭,都有數萬人,都不依附李閔。李閔和大司馬錄尚書事李農率三萬騎討伐張賀度於石瀆。閏正月,石鑒秘密派宦官帶着書信召張沈等,讓他們乘虛襲都城鄴城。宦官告訴李閔、李農,李閔、李農騎馬回鄴城,廢殺石鑒,並殺石虎的三十八個孫子。[9]李閔當月登基,改國號。三月,複本姓冉。[6][7]

八月,張賀度、段勤、劉國、靳豚合兵於昌城,準備攻鄴城。冉閔遣尚書左僕射劉群為行台都督,使其將王泰、崔通、周成等率步騎十二萬到黃城,親自率精卒八萬後繼,攻打張賀度等,戰於蒼亭,張賀度等大敗,死二萬八千人,冉閔追斬靳豚於陰安,盡俘其眾而歸。冉閔軍隊達到三十餘萬,旌旗、鉦鼓綿亙百餘里,趕上了強盛時的後趙。[6][7][10]

此後沒有張賀度的記載。

註釋及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十六國春秋》卷十六
  2. ^ 《晉書》卷七
  3. ^ 3.0 3.1 《晉書》卷一百零六
  4. ^ 4.0 4.1 《資治通鑑》卷九十六
  5. ^ 《十六國春秋》卷二十
  6. ^ 6.0 6.1 6.2 《晉書》卷一百零七
  7. ^ 7.0 7.1 7.2 《資治通鑑》卷九十八
  8. ^ 《十六國春秋》卷十七
  9. ^ 《十六國春秋》卷十八
  10. ^ 《十六國春秋》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