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定安悼隱王朱成鏻(1437年—1469年),明朝第一代定安王,代隱王朱仕㙻嫡第二子,母王妃楊氏。他在景泰元年(1450年)受封定安王。

朱成鏻的王府最初位於大同府內,後遷至別城忻州[1]

定安王品行不端,曾與長兄代惠王朱成鍊相互誣告,並因此被明憲宗下敕斥責[2]成化五年(1469年)薨,年三十三歲。諡悼隱

朱成鏻生有三子:長子朱聰潏受封郡王長子;次子朱聰潛、三子朱聰漮皆封鎮國將軍。長子朱聰潏居喪失禮,停封。後卒。子孫遞以將軍、中尉奉祀,不襲郡爵。[3]


參考資料[編輯]

  • 《明實錄》
  1. ^ 明英宗實錄》:甲午,先是大同城中狹隘,郡王數多,敕山西代州等處別造府第,以備遷徙,既而諸王各擇便利,奏請紛然。乃命代王仕㙻審其願遷者以聞,代王奏其子定安王成鏻、博野王成鐭願遷,廣靈王長子仕𰊊、昌化王仕壇亦願遷。既而廣靈王長子及昌化王復自陳不願遷,定安王亦言不忍遠違,乞留侍膝下。上遺書代王,詰其所奏不實,且好惡偏私故,處事不當如此,宜處以公道。除親子皆留侍左右,其諸郡王務從其情願者明白開奏。又以書諭博野王言:人子之情非有甚不得已,孰不欲朝夕親側?定安王能知此道,欲留侍親。爾乃自求違遠,況晨昏奉侍之禮,志向如此,非朝廷所望於宗室也。不允遷移其仍舊居。
  2. ^ 明憲宗實錄》:癸酉,代王成煉與其弟定安王成鏻以私忿相訐奏。命駙馬都尉薛桓、刑部左侍郎董方往勘之,得其所奏皆誣。 上不忍論以法,但降敕切責,罪其下構惡尤甚者二人,充遼東邊衛軍。
  3. ^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五. (成化十九年冬十月)辛亥,定安悼隱王妃王氏奏長子聰潏謫守祖墳,歲久知悔,乞復王爵。上曰:聰潏先回稔惡革爵,茲乃繁辭妄奏,不允襲封。 



原因:明政府封之
明定安國國王
1450年-1469年

原因:明政府以罪除國,
後由孫朱俊桯以輔國將軍兼理王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