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熊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熊標(1921年~2015;英文:Li Hsiung-piao),台灣石油化工業元老之一、企業家[1]浙江省鄞縣[2]

生平[編輯]

生於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1945年,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化學工程[2][3]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由國民政府派駐台灣,負責回收管理日治台灣時期日本在台灣煉油設施。

後任職于于台灣高雄煉油廠。歷任高雄煉油廠值班工程師、主任工程師[2]。1973年,升任高雄煉油廠技術副廠長,後升任總廠長[2]。曾大力引進擴充國外現代煉油設備,參與制訂台灣石油化工生產發展計劃,在台灣石化界頗具威望[1]

榮譽[編輯]

代表著作[編輯]

  • 《石油工業英漢,漢英辭彙: 煉製篇》,作者:李熊標;中國石油學會 1999年出版;ISBN 9579805202,9789579805209

參考連結[編輯]

  1. ^ 1.0 1.1 蔡偉銑. 台灣石化工業發展過程的政治經濟分析 (pdf). 東吳大學. [2013年6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年7月12日) (中文(繁體)). 
  2. ^ 2.0 2.1 2.2 2.3 2.4 李熊标. 文化共享網. [2013年6月2日] (中文(簡體)). [失效連結]
  3. ^ 作者:顧苗泉. 45届老校友捐助紫金港校区绿化建设. 浙大校友網. 2005年9月 [2013年6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中文(簡體)). 
  4. ^ 中國化學會年會. 行政院頒獎表揚傑出的科技人才. 科學走廊. [2013年6月3日] (中文(繁體)). [永久失效連結]
  5. ^ 榮譽榜. 台灣化學工程學會. [2013年6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15日)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