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杜別克·奴爾塔扎·夏勒恆巴也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杜別克·奴爾塔扎·夏勒恆巴也夫(Дубек Нұртазаұлы Шалғынбаев 1920年—1947年)原名吐斯甫別克哈薩克族新疆察汗托海(今裕民縣)居吉熱克村人。新疆作家、革命家。[1]

生平[編輯]

杜別克幼年在裕民縣漢語小學學習。民國26年(1937年)冬,到烏魯木齊蒙哈學校學習。民國28年(1939年),考入新疆學院漢語言系。在校期間,受到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和左翼人士影響,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並參加學校革命青年的地下活動,閱讀馬列主義著作及中國共產黨文件。杜別克在新疆學院漢語言系時,擔任新疆學院辦的《反帝統一戰線》(維吾爾文)雜誌總編輯。在《反帝統一戰線》第一期上,杜別克發表《歷史唯物主義的應用》一文。此後,杜別克連續在《新疆日報》、《人民之聲報》等報刊上發文章,引發很大反響。民國30年(1941年),杜別克撰寫的《論蘇德十年協議》揭露了希特拉的侵略野心。[1]

民國31年(1942年),他被盛世才當局關入監獄。民國34年(1945年)獲得保釋出獄。民國34年(1945年)5月8日,再度被捕,直到三區革命軍隊佔領塔城後才被營救出獄。出獄之後,發表了《和談還是反對和談》、《永遠記住》等文章,揭露新疆的中國國民黨統治者的惡行。此後歷任塔城行署社會科主任、塔城專區革命青年組織副主任、《人民之聲報》、《革命青年》雜誌責任編輯等職務。[1]

民國36年(1947年),杜別克病逝,年僅27歲。遺體葬在塔城北郊加吾爾塔木。[1]

紀念[編輯]

  • 杜別克街:位於塔城市區,以杜別克·努爾塔扎·夏勒恆也夫的名字命名。[2]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