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段義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段義宗(?—923年),南詔大長和的政治家、詩人,官至布燮(清平官)。當時唐朝為了與南詔講和,將公主許配給隆舜。南詔對和親極為重視,立即派通漢文、能文辭的宰相趙隆眉楊奇鯤和段義宗等人一起出使成都,朝僖宗行在,迎娶公主。三人到達成都時,受到了唐朝的隆重接待。高駢上書讓朝廷厚待使臣,並讓他們多呆些時日以穩定局面,促成和親。[1]

914年,大長和入侵前蜀,遭慘敗,派段義宗與判官贊衛姚岑出使成都。段義宗出使前蜀後被扣留,被迫削髮為僧,號稱「大長和國左街崇金寺賜紫沙門銀缽」。在蜀地居留期間,段義宗寫了不少詩,留傳下來的有5首,為存詩最多的南詔大長和國詩人,其「談論敷奏道理,一歌一詠,捷應如流」。[2]由於段義宗才思敏捷,擅長文辭,留蜀期間受到了很高的待遇,為前蜀後主王衍的座上客。其詩頗為超脫,充滿佛教的玄機妙理,誠屬佳作。段義宗另有《題三學院經樓》二首,也深受時人好評。段義宗在蜀地滯留日久,作《思鄉》詩訴說歸鄉的想法:「瀘北行人絕,雲南信未還。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坐久消銀燭,愁多減玉顏。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當他就要歸國時,卻被人暗中下毒,不幸去世。

參考文獻[編輯]

  1. ^ 李頎, 《古今詩話》
  2. ^ 何光遠, 鑑戒錄(卷6). 知不足齋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