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事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潛江事變,是指1941年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國民黨聯合投降侵華日軍偽軍,對中國共產黨天門潛江地區的組織和新四軍進行圍剿殺害事件。最終導致中共江潛監中心縣委江陵縣委潛江縣委被全部破壞,新四軍亦喪失潛江、江陵抗日根據地。

背景[編輯]

1941年期間,長期活躍於漢江南岸漁泛峰大有庵一帶的汪精衛政權偽軍天門縣岳口區長曾繁濤部,不斷到黑流渡附近李垸朱湖何家大灣等地騷擾,並冒充新四軍在黑流渡強行收稅。1941年8月初,中共潛江縣委決定聯合國軍張明富,配合襄北新四軍共同消滅曾繁濤[1]

經過[編輯]

中共潛江縣委李智與張明富約定會合,沈清按約定率獨立營同天門廖學道賀名漢率領的河防大隊一個連向漁泛峰進攻,但國軍張明富突然決定不派隊伍參戰。共軍獨立營佔領漁泛峰後,沈清率部轉移至孫家灣休整,但中午遭到曾繁濤部的偷襲。由於獨立營缺乏戰鬥經驗,武器受潮無法反擊,一連長王家俊在撤退時陣亡,獨立營損失慘重。沈清率部轉移至竹根灘張家灣一帶休整。隨即在朱家湖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暫時放棄潛北,留下賀其彩潘滌新潘德林等二十餘人跟隨孫冰、李智從事游擊,剩餘部隊由沈清率領至潛西黃家場轉移[1]

獨立營大部西移後,曾繁濤與馬王廟的汪偽部隊陳玉官部合作,向潛北中共根據地進行掃蕩。李智率領孫冰等八人返回潛西,留下十二人,由李智和李國松率領,繼續掩護黑流渡稅收,保障軍需。國軍張明富得知後,命陸詩臣帶領全中隊進駐竹根灘附近,密令沙仁聯保主任陳炳心偵察中共駐地,計劃以「共商抗日」名義,誘捕李智等人[2]

9月13日,陸詩臣要陳炳心以共商抗日事宜,邀請李智、戴月賀其彩、潘滌新、李國松五人到回龍庵保長劉益成家會談。當時戴月已隨沈清到潛西,李智接到請柬後堅持前往,並帶領賀其彩、潘滌新三人抵達至保長劉益成家時,被埋伏在廂房邊的保安隊員綁架;與此同時負責偵查的李國登也被逮捕。李智被綁至新四軍駐地黑毛塔附近,李智突然大喊「張明富叛變了」,迫使國軍開槍殺害李智、賀其彩、李國登三人[3]。而潘滌新被押送至國軍駐地,潘滌新動員班長郭孝謙投靠新四軍。陸詩臣得知後,將潘滌新活埋[4]。隨後,張明富派中隊長曾凡松部包圍中共江潛監中心縣委駐地享堂灣,殺死田中茂、賀孔章,打傷十餘人。隨後國軍進行清鄉,殺死汪開泰、方亞東、胡聖炎、郭金山四人[4][5]

影響結果[編輯]

潛江事變後,國軍明義、廣仁、廣武三支部隊進入潛江,金亦吾部向周磯、黃場逼近[6]。共軍沈清被迫率潛江獨立營北渡襄河,9月轉至京山小花嶺,部隊編入邊區黨委警衛團。潛西蚌湖區保安分隊隊長張生廷趁機在潛西區殺害中共黨員,許厚宣率部叛變,潛西局勢也出現惡化[4]。潛西的中共組織召集雙河、黃場兩個支部會議,決定雙河支部負責人張坤倫等隨獨立營繞道荊門到天京潛縣,黃場支部就地堅持待命。黃場支部決定隱藏轉移,但支部書記劉明芳(後被活埋),區委幹部王賢伯、程家發(後被活埋)、蔣萬炳被捕。王賢伯、蔣萬炳乘哨兵未注意,成功脫逃。但潛西部隊中區委魏興旺之妻劉崇,李心高、李萬發、崔益更、熊生松、李冬兒等十餘人被殺,還有少數人成功轉移。

國民黨湖北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鄂中游擊總指揮凌兆垚,隨後整合部隊,在同年9月分三路進攻三湖抗日根據地和江陵獨立營。中共江陵縣委書記彭祥麟、獨立營長簡舜卿等人遇害,三湖抗日根據地遭到破壞。江陵縣委副書記張禮成將率領剩餘殘部轉移至沙崗白鷺湖;一部由游擊隊第三連連長張紹書帶領在東荊河大蘇湖小蘇湖一帶活動;一部由突擊排排長陳禮厚帶領在白鷺湖活動。中共江潛監中心縣委、江陵縣委和潛江縣委至此全部被破壞,新四軍亦喪失潛江、江陵抗日根據地[4]

參考[編輯]

  1. ^ 1.0 1.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潛江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潜江文史资料 第3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潛江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7.05: 87. 
  2.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潛江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潜江文史资料 第2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潛江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1986.08: 97–99. 
  3. ^ 宋家斌編著;張脈峰主編. 潜江英烈.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05: 198–199. ISBN 978-7-5034-1972-0. 
  4. ^ 4.0 4.1 4.2 4.3 中共潛江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潜江历史 第1卷 1921-1949. 武漢:長江出版社. 2011.12: 164–166. 
  5. ^ 龐大美主編;中共潛江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湖北抗战课题成果丛书 潜江卷 抗日战争时期潜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上.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湖北省抗戰課題組. 2010.05: 195. 
  6. ^ 中共潛江市委辦公室;中共潛江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 中国共产党潜江简史. 中共潛江市委辦公室;中共潛江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 2004.12: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