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鴻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袁鴻化
袁鴻化肖像
出生1909年
 大清陝西省高陵縣關家寺村
(今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道官寺村)
逝世1943年10月21日(1943歲—10—21)(34歲)
 中華民國山東省清平縣陳官營
職業八路軍冀南軍區第四分區政治部主任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周雅

袁鴻化(1909年—1943年),曾用化名袁少平[1]陝西高陵人,八路軍軍事將領。

生平[編輯]

1909年[2][a],袁鴻化出生於陝西省高陵縣關家寺村(今陝西省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道官寺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祖籍山東曹州(今山東曹縣[1]),袁家在清末逃荒到高陵縣[3]。袁鴻化自幼聰慧,七歲到高陵縣東關的一所教會小學讀書。1924年[b],考入三原縣縣立中學,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2]。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後,中學二年級的袁鴻化積極參加三原縣學生示威大遊行。大遊行後,袁鴻化在學校組織成立青年社並任社長[c],不久被選為學生會總務[4][5],並曾組織童子軍驅打三原反動傳教士[3]

1926年冬[1],袁鴻化中學畢業[4],結識中共地下黨領導人白文范[3]。1926年12月,袁鴻化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d]。受中共三原中心縣委委派,返回家鄉高陵從事農民運動,到在縣城周圍農村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4][5]。1927年[e],袁鴻化加入中國共產黨[3][4]。1927年3月,高陵縣農民協會成立,袁鴻化被推選為農會主席[6]。袁鴻化秘密組織農民自衛軍,領導農民土地革命,曾與地主民團武裝進行多次戰鬥,捍衛和鞏固紅色政權[5]

1928年,高陵中共黨組織遭破壞[6]。1931年,袁鴻化作為中共地下黨員,被中共黨組織派遣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騎兵團(楊虎城王泰吉騎兵團),任團部中尉副官,從事士兵運動工作[3][4]。與劉清和、魏志堅、趙啟民等在軍中秘密建立中共組織,發展談國帆等為共產黨員[6]。後相繼到照金根據地苗家祥游擊隊和陝南進行活動[2]。1932年夏,中共在西安城內糖坊街秘密聯絡點被發現,袁鴻化轉移到三原,被中共三原中心縣委任命為涇陽游擊隊巡視員[7][4]。1933年1月,涇陽游擊隊改編,袁鴻化返回中心縣委工作。1934年,奉命到陝南寧羌縣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八軍楊竹蓀團做兵運工作,化名袁少平,住在團副楊鼎久家,通過王少華給川陝蘇區通江南江巴中等縣送信,與紅四方面軍聯絡[7]。1935年2月3日,紅四方面軍攻打寧羌縣城,次日袁鴻化打開縣城南門,迎接紅軍[1]。不久後,出任中共寧羌縣委書記[4][1]

1935年2月[f],袁鴻化在陝西鎮巴縣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6],並隨軍參加長征,先任第七十三師政治部文書,後任紅三十一軍政治部宣傳幹事,負責編輯、印發《紅光報》和《捷報》[1]。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師後,共同北上,爬雪山、過草地,到達包座。後因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南下,又隨軍返回四川。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再次北上,袁鴻化在第二次過草地時雙腿生瘡,發生潰爛,仍堅持自己行走,甚至還背負大量物資,其堅強意志極大地鼓舞了其他同志。1935年9月,袁鴻化在長征途中,創作多幕話劇《豐臺的炮聲》,組織紅軍宣傳隊排演,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冀東自治」,受到戲劇舞蹈家李伯釗的稱讚[5]

1936年10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袁鴻化被任命為紅三十一軍政治宣傳部副部長[6]。1937年2月,調任援西軍教導團政委、援西軍隨營學校政委。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教導團政治處主任、隨營學校政委。隨營學校校址設在山西省黎城縣窯村一帶,1000多名學員為各部隊選調。曾率隨營學校學員參加三八五旅七七一團消滅游雜武裝的戰鬥,參與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5]。1940年3月,在太行山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學習,並擔任第一大隊[g]支部書記[6]。黨校學習期間,袁鴻化與妻子周雅結識並於畢業時結婚[5]

1940年7月[h]黨校結業後[6],袁鴻化被任命為一二九師新編第四旅政治部主任,參加百團大戰[4]。1941年1月,袁鴻化隨新四旅奉命南下華中,策應新四軍作戰[4][6],半月急行軍後抵達魯南地區,並接到新命令要求暫留魯南鬥爭[5],參加開闢魯西南抗日根據地[3]。1941年8月,隨新四旅被調回冀南,參加反「掃蕩」戰鬥。袁鴻化重視抗戰文藝工作,組織成立新四旅鐵流劇團,演出《要錢要命》《控告親日派》等節目,該劇團曾在1942年春冀南軍區文藝匯演大會上被評為匯演第一名[5][7]

1942年4月29日,岡村寧次指揮3萬餘兵力突襲中共冀南黨政機關,將此次「掃蕩」佈置成「鐵壁合圍」,新四旅奉命由邱縣搖鞍鎮向賀伍莊方向突圍,重病在身的袁鴻化背上電台密碼騎馬率領第十一團成功突圍[5],因全旅作戰表現優異,受到上級表揚[1]。1943年[i],任冀南軍區第四分區政治部主任[3]

1943年10月21日,臨東戰役期間,在山東省清平縣陳官營戰鬥與侵華日軍的戰鬥中陣亡[6]

犧牲[編輯]

1943年10月21日下午1時,冀南軍區臨東戰役指揮部駐地清平縣陳官營(今屬臨清市戴灣鎮)發現多股日偽軍來襲。來犯敵軍為臨清、高唐和博平的日軍廣瀨旅團[9]偽軍,來軍兵分兩路從臨清和博平方向各有7輛汽車滿載敵軍開來。日偽軍首先在陳官營北莊與冀南軍區二十三團二連接戰,隨後向陳官營合圍[10]

袁鴻化當時與七分區政委肖永智同住一個房東家,發現敵情後兩人帶警衛員到陳官營村西頭與七分區基幹團匯合,基幹團剛剛組建,僅有三個連,裝備差戰鬥力弱,一半人僅裝備有長矛槍。兩人基幹團駐地時,基幹團已被衝散,他們立即將潰亂的部隊重新組織起來,一邊戰鬥,一邊向村南運河撤退。戰鬥中被再次衝散,兩人警衛員順利抵達白佛寺,向指揮部說明情況[10]。戰鬥打到黃昏,已經負傷的袁鴻化堅持指揮部隊向村西南撤退,最後在一塊棉花地與敵人交戰過程中身中數彈而犧牲[11][10][j]

1943年10月22日,雷紹康親書信函,告知袁鴻化家屬其陣亡的噩耗。袁鴻化妻子周雅已身懷六甲,距離袁鴻化犧牲地有二十餘華里,但仍堅持前往送葬。經組織同意,周雅騎馬前往臨清縣大桑樹村,趕到時袁鴻化棺木已被釘好並放入墓穴。為了與其他一同下葬的烈士區分,周雅親手在一塊青磚上刻上「鴻化」二字當做墓碑,深埋在袁鴻化墳前[11]

紀念[編輯]

在1951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北省軍區政治部發給袁鴻化烈士父親袁秀芳的烈士家屬通知書,通知書中提到袁鴻化於1941年1月參軍任政治主任,1942年9月在敵人合圍戰鬥中犧牲,遺骸安葬於河北省臨清縣大桑樹村附近。1953年,根據周雅的回憶和青磚墓碑,當地政府順利找到袁鴻化遺骨,並移葬至河北邯鄲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11]。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烈士紀念堂內陳列有袁鴻化的「青磚碑」和遺稿[11]

2015年8月24日,袁鴻化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公佈為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12]

備註[編輯]

  1. ^ 一說出生於1910年[3]
  2. ^ 一說16歲[3]
  3. ^ 渭北青年社[4]
  4. ^ 一說在校期間,袁鴻化曾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於1925年出任三原縣立中學團支部書記[6]
  5. ^ 一說1926年入黨[6]
  6. ^ 一說1935年4月加入紅軍[1]
  7. ^ 一說學員大隊[8]
  8. ^ 一說1940年6月畢業[5]
  9. ^ 一說1941年8月任冀南抗日根據地四分區政治部主任[2]
  10. ^ 一說袁鴻化帶領六連等部隊伏擊敵軍車隊,戰鬥過程中被日軍士兵用刺刀刺中犧牲[2]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袁鸿化. 大眾網. 2015-09-08 [202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5) –透過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 
  2. ^ 2.0 2.1 2.2 2.3 2.4 抗战英烈 袁鸿化:平原游击杀敌寇. 解放軍報. 2005-08-11 [2011-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5) –透過搜狐網.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高陵村落記憶》編纂委員會. 高陵村落记忆》湾子镇》关寺村. 陝西省地方志辦公室. 2015-08 [2023-12-10].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袁鸿化:优秀的军队政工干部. 河北日報. 2022-03-22 [2023-12-10] –透過湖南省交通運輸廳.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袁鸿化. 中華英烈網. 2013-12-31 [2023-12-10] –透過中國軍網.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泾渭红色基因-中共高陵组织的建立及活动(1924-1927年). 兵馬俑在線. 2021-04-07 [202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5). 
  7. ^ 7.0 7.1 7.2 袁鸿化. 抗日戰爭紀念網. 2018-06-07 [2023-12-10]. 
  8. ^ 长征路上“陕西人”. 陝西日報. 2016-09-30 [2023-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5) –透過人民網. 
  9. ^ 趙健民. 青年干部的优秀榜样一忆肖永智同志(一九八三年九月). 烽火HOME. 2019-10-19 [2023-12-04]. 
  10. ^ 10.0 10.1 10.2 聊城那些事儿第六辑:反侵略斗争(八). 海報新聞. 2015-04-15 [202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4). 
  11. ^ 11.0 11.1 11.2 11.3 陳正.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一块青砖树起不朽丰碑. 河北新聞網. 2020-08-17 [2023-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4). 
  12. ^ 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5-08-24 [2016-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