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費錫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費錫璜(1664年—1723年?),滋衡,新繁(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區)人,清代詩人。

生平[編輯]

遺民費密次子。先祖為新繁世族,[1]祖父費經虞避難至揚州。費錫璜生於康熙三年(1664年),[2]八歲時與兄費錫琮賦《牡丹》、《桃花》詩,[3]生平豪放不羈,[4]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兄弟二人依父命隨蔡廷治治經學。[5]兄弟皆有詩名,[6]曾合撰《階庭偕詠》三卷。[7]黃叔威劉靜伯結詩社,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隨父會友,作《江舫唱和》,滿座皆驚,稱之為「鳳毛」。[8]沈德潛評其樂府:「詩中蒼蒼莽莽,時有古音。」[9]合肥李天馥舉薦為博學鴻詞科,力辭不就。[10]費錫璜一生未參加科舉,為生計所迫,多次入幕為客。壯年以後好交遊,足跡半天下。然一生愁苦多病。[11]晚年隱居江都,「終日嘔吟,不絕一時。」[12]雍正元年(1723年)尚在世。[13]著有《漢詩總說》、《掣鯨堂詩集》等。有子費軒、費藻。另有二女。

註釋[編輯]

  1. ^ 《新繁縣誌》卷五「氏族」載:「明時,費氏與雷氏、陳氏稱鼎族,號費雷陳。費氏以儒學顯,雷陳無聞。清時以文學仕進有聲者,唯大柏林楊氏而已。」
  2. ^ 費冕撰《費燕峰先生年譜》卷一:「康熙三年甲辰四十歲,……十月十七日次子費錫璜生。」
  3. ^ 《詩集自序》回憶道:「費錫璜八歲時,先子嘗命與家兄賦牡丹桃花詩,開口成理,先子為色喜。」
  4. ^ 李調元《蜀雅》卷五載:「本朝蜀詩自此度後,滋衡當推為一大宗,生平放蕩不羈。」
  5. ^ 《費燕峰先生年譜》卷二
  6. ^ 《費公祠碑記》載: 「其二子琮、璜爲詩皆有家法,而璜尤奇特,有漢魏人風味。」
  7. ^ 《國朝詩人征略初編》卷二○
  8. ^ 李調元:《雨村詩話》
  9. ^ 《清詩別裁集》
  10. ^ 《新繁縣誌》列傳第八
  11. ^ 費錫璜詩《自詠十二章·病夫》小序:「費子年十八九,嘔血幾死,年三十八病胸膈塞目盲短氣,計生平多在病中,故曰病夫。」又五古《贈畢亮四》中言:「昔我十八時,嘔血日數甌。常恐先朝露,今已成白頭。」
  12. ^ 李宗孔《費孝節先生小傳》云:「晚年隱居江都之野田村,與清箱先生終日嘔吟,不絕一時。公卿大夫聞公之詩莫不加重,蓋其晚年尤工於詩也。」[
  13. ^ 戴廷傑《戴名世年譜》卷六記李果《詠歸亭詩抄》卷四《費滋衡輓詩二首》似作於雍正元年。李宗孔《費孝節先生小傳》載:「去年秋,先生以疾歿於河南祥符縣某公署,其子藻扶柩歸葬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