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鰭新平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鰭新平鮋

未予評估IUCN 3.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 新平鮋科 Neosebastidae
屬: 新平鮋屬 Neosebastes
種:
長鰭新平鮋 N. entaxis
二名法
Neosebastes entaxis
Jordan & Starks, 1904
異名
  • Neomerinthe entaxis ,Jordan & Starks, 1904
  • Sebastosemus entaxis,Jordan & Starks, 1904

長鰭新平鮋(學名:Neosebastes entaxis),又稱新石狗公,俗名石狗公,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科的其中一

分佈[編輯]

本魚分佈於日本台灣中國沿海。

特徵[編輯]

本魚體型長橢圓形,側扁,頭上之棘稜發達,頭部至吻端有鱗片分佈;吻部短,吻端稍尖。眼大,頭頂部之兩眼間隔深凹,眶前骨下緣具一列強棘。背鰭之鰭棘粗大且大,鰭棘鰭膜深凹;胸鰭呈長橢圓形,長度到達臀鰭起點;臀鰭之硬棘長而尖銳。體為紅色,背部散有數塊不規則之雲彩斑紋,胸鰭上緣黑色,尾鰭有縱走的紋路。體長可達21公分。

生態[編輯]

生活於較深水層的岩礁區域,夜行肉食性魚類,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喜棲於礁岩縫隙旁,鰭棘有毒腺。

經濟利用[編輯]

可食用,但肉質不佳,經濟價值低。

參考資料[編輯]

台灣魚類資料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