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長治城隍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治城隍廟為舊時中國山西潞安府附郭縣長治縣縣城隍廟,原位於府城內東北、廟道口(今廟道巷)府城隍廟西側,為清雍正十年(1732)利用原土地祠、觀音閣(又名白衣堂)舊址創建,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1]。原建築有大門、樂樓、兩廡各三間和大殿五間[2],今已不存。

參考資料[編輯]

  1. ^ 清·李楨、馬鑒修,楊篤纂,《光緒長治縣誌·卷三·祠祀志》:「城隍廟在果子市府廟之右,雍正十年知縣錢人龍建,乾隆三十二年知縣馮重修。按吳志,府廟即潞州舊廟,自州升府,廟亦隸府,知縣錢人龍於雍正十年始營土地祠、觀音閣舊址創建縣廟,移土地祠於廟後。」
  2. ^ 《光緒長治縣誌·卷三·祠祀志》:「國朝劉紹祖記:吾郡自明嘉靖間昇州為府,設長治附郭,時府城隍廟用州之舊,而縣廟久缺。雍正十年,錢侯人龍率紳士劉城等始卜地於府廟之右,得土地祠、白衣堂舊址,又買鄰民隙地建縣城隍祠。會錢侯解祖,僅成大殿五楹及樂樓、大門,其餘缺以有待,因循至今約四十年矣。丁亥涿郡馮侯蒞任,謁廟之下,見舊宇日漸剝落,且規制未全,即慨然有志增修,政暇稽之士民,詢謀僉同。遂鳩工飭材,撤舊者而新之。增建兩廡六楹,角門罘罳,以次備舉,髹漆丹艧,罔不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