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雨花亭長沙地名,位於長沙市雨花區。因舊時有建有道觀雨花亭而得名。「雨花亭」今為地片名,指韶山路新建西路交匯的地帶。道院雨花亭遺址在內燃機配件總廠的廠區內(凱德廣場後)。

雨花亭為一大型建築群. 清同治善化縣志》記:「雨花亭,縣東七里,祀李公普佑真人、紅龍白馬三郎,咸豐二年(1852)兵燹,後眾姓重修。」《增訂湘城訪古錄》載:「在市東南七里黃土嶺之東,今就其地建真人廟,四山環抱,清雅宜人,古木參天,池塘可鑑。」

「雨花」貌是佛教用語。南朝梁代慧皎所編《高僧傳》載:「梁武帝時(503)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上天,天花墜落如雨。」明崇禎《長沙府志》已有「雨花台,嶽麓寺僧智謙說法」的記載。清嘉慶善化進士、石鼓書院山長羅瑛《雨花台雙桂》詩中云:

  山郭恣幽討,一徑穿蒼煙。

  巋然古剎高,雙桂當門前。

  枝幹何巃嵸,上與雲氣連。

  廣蔭五畝外,濃香十裏間。[1]

傳說最早雨花亭用建南嶽大廟所剩材料建造。若傳說可信,則雨花亭建造時間應與南嶽大廟同時,約建於唐開元十三年(725)。

舊雨花亭建築群由李公廟(七里廟?)、關帝廟和雨花亭三大主體建築組成,佔地約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 坪前有水塘,名「掩山塘」。廟宇三進,廟門三拱,中門嵌「雨花亭廟」四字。廟殿上祀奉李公、觀音、龍王。李公廟右側為關帝廟,廟門前有石象一對。關聖殿之上, 雨花亭為三層約20米高的六角亭,木梯盤旋而上,中層門上鐫有「雨花亭」三字。 此亭居高臨下, 可俯瞰長沙城全貌. 站在天心閣, 向東南眺望,雨花亭隱約可見.

抗日戰爭長沙會戰,這裏成為戰場,關帝廟和雨花亭被夷為平地,李公廟倖存。1952年李公廟歸公, 1956年廟址被政府徵用,興建拖拉機配件廠,廟後山全部推掉,填平廟前的掩山塘。今日惟一能見到的雨花亭遺物是熱處理車間(原關帝廟)門口一對石象。石象高116厘米,左象完整,右象二足斷。

規劃的雨花亭遺址公園在綠地奇缺的長沙東南片是唯一的規劃公園。

  1. ^ 艺术长沙(一六五)丨文脉雨花. [2022-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