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泉洞摩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飛泉洞摩崖石刻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廣州市增城區增江街道五星村周山自然村後山岩壁上
分類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北宋至清
編號10-43
登錄2022年7月

飛泉洞摩崖,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增江街道五星村周山自然村後山岩壁上。1985年公佈為增城縣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公佈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7月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編輯]

現存石刻[編輯]

懸崖石壁上現存有文字石刻10處,以水流為中心分左右,則右邊懸崖有3處,左邊懸崖有7處。其中留有年款的有6處,年款不見的有4處。其中最早的一處刻於北宋熙寧四年(1070),最晚的一處刻於清乾隆辛丑年(1781),期間還有年款為南宋的石刻,前後共經歷5個朝代共710年。

其一[編輯]

大宋熙寧四年二月十有三日,廣州信安令權增城縣事徐均偕前邕州錄事參軍馬郅、主薄歐陽叔度、縣尉孟可久來謁仙翁祠堂,
觀碾藥石,飲流杯池,賦詩而還。鎮題,男師中侍行。

其二[編輯]

大明萬曆壬子,暮春之望,邑人張永燦、單守敬、黃拱寅、黃拱萬偕桐城劉胤昌、
南海朱完、東宮張應申來游,因建亭於崖左,分韻詩並記歲月。

其三[編輯]

該副刻字已殘,僅餘「曲水」二字。

其四[編輯]

巨崖陣水曲如肱,四迸支流瀉碧泉。
詞客留連貪午坐,田家接引默春耕。
增江此地夸全勝,菊郎明朝杖再行。
蒼翠中能容我住,便須垂釣樂餘生。
正德辛巳九月二日,川東張懋賢書。偕游者縣候朱文簡二尹楊恩戶侯王撫軍楊
忠熙口口楊文彬口口白口口臣。

其五[編輯]

清乾隆辛丑十二月望後八日,余以雨口時蒼,天氣清朗,邀二三同口
口飲於斯口,口少輒醉,爰得七言聯句二紀,因府石以志之。
採菊藥酒滿流杯,雲石嵯峨澄綠隈。
口口得見葛翁路,溯泗飛渡到羅浮。
紹興口宗賢口增城尉馮天錫

其六[編輯]

該副刻字只刻「醉眠石」三個大字。

其七[編輯]

良辰尋勝到溪濱,曲水流杯適性情。
盡日開懷醉詩酒,盛游何必羨蘭亭。
天順三年口口口日湖口口口

其八[編輯]

修楔亭成,同明府劉燕及先生、戶侯張亮父、太口黃應暉,應環過集,得明字。

逍遙曲水出,天宇萬方晴。
千山青嶂合,百派瀉松聲。
撫景欣有托,自茲得幽真。
崖畔誰灌栵,結構日以成。
珏亭烈口口,鑿口冽泉清。
況遇口口宰,翩翩似馬卿。
相將豁心目,文酒共班荊。
觴詠互賽勸,坐得星斗旋。
機忘償留樂,好鳥鳴嚶嚶。
悠然物外想,都無塵世情。
翹首飛雲處,尤自近朱明。
里人單守敬題。

其九[編輯]

該副刻字只刻「劉公洞 張老岩(嵓)」6個大字隸書。

其十[編輯]

口口口乾道戊子子月望日,聯轡偕來,效曲水修禊之游,觴詠戴月而歸。蒲田江武書。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