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鵝山遺址

座標25°50′25″N 100°12′38″E / 25.84019°N 100.21067°E / 25.84019; 100.2106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鹿鵝山遺址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大理市挖色鎮
坐標25°50′25″N 100°12′38″E / 25.84019°N 100.21067°E / 25.84019; 100.21067
分類古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漢代
編號7-1
認定時間2020年9月17日

鹿鵝山遺址位於中國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挖色鎮康廊村的洱海邊,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遺址,下限至西漢晚期[1]

概況[編輯]

鹿鵝山位於洱海東邊一半島上,山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200米,高出洱海水面80餘米,山體大部分岩石裸露,土層很薄[2]

鹿鵝山遺址位於山的西北部臨海坡地上,文化層厚0.3-2米[3]。1940年6月,吳金鼎到此調查,發現大量橙黃色碎陶片,並得殘石斧2件。1960年前後,農民在此地開荒,遺址受到破壞。1964年11月,雲南省考古工作隊和大理縣文化館至遺址考察,收集到長58厘米銅劍1件、銅矛5件、銅犁1件、殘石斧1件、陶紡輪2件、碎陶片若干[4]。1983年,市文管所進行文物普查時,又採集到多件陶網墜。[2][5]

2011年8月23日,公佈為第四批大理市文物保護單位[6];2020年9月17日公佈為第七批大理州文物保護單位[7]

圖片[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大理市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大理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 830. ISBN 7-101-01802-5. 
  2. ^ 2.0 2.1 薛琳主編. 新编大理风物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 96. ISBN 7-222-02726-2. 
  3. ^ 大理州文化體育局 編; 王崢嶸 主編. 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大全.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16: 96. ISBN 978-7-5367-7247-2. 
  4. ^ 楊益清. 云南大理收集到一批汉代铜器. 考古. 1966, (4): 220–224. CNKI KAGU196604010. 
  5. ^ 大理市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 編. 大理市文化志.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96: 272. ISBN 7-5367-1268-5. 
  6. ^ 大理市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日報. 2011-08-25 [2022-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7. ^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20-09-17 [2022-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