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太陽 (符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維威爾斯堡的北塔看到的「黑太陽」符號。

黑太陽 (德語:Schwarze Sonne)是一種太陽輪符號[1][2],在後納粹德國語境中被新納粹分子 、其他極右組織和一些神秘的亞文化,如撒旦主義所採用。

黑太陽首次出現在納粹德國,作為海因里希·希姆萊所改造和擴建的一座城堡維威爾斯堡中的設計元素。希姆萊希望該城堡成為黨衛隊的中心。符號由十二個放射狀的希葛盧恩所組成,類似於黨衛隊所使用的盧恩字母徽章。該符號在SS中是否具有名稱或任何特定意義仍然未知,它與「黑太陽」的神秘概念有所聯繫並得到這個名稱,只是來源自於1991年首次出版的一部德國小說。

維威爾斯堡的馬賽克[編輯]

位於維威爾斯堡北塔一樓的前黨衛隊將軍大廳的地板,在大廳中央有黑太陽符號的深綠色馬賽克

1933年, 海因里希·希姆萊收購了德國帕德博恩附近的維威爾斯堡,並打算將建築物變成黨衛隊的中心。在1936年至1942年,希姆萊下令擴建並重建城堡,以作儀式之用。 [3]

用作SS的標誌的希葛盧恩。

在希姆萊改造後的維威爾斯堡中,北塔的前黨衛隊將軍大廳(德語: Obergruppenführersaal )的白色大理石地板上,鑲嵌著一個深綠色的黑太陽符號。這個設計的原意仍然未知,但設計者可能從墨洛溫王朝裝飾鐵碟Zierscheibe )中找到了靈感。

1991年,化名拉塞爾·麥克勞德(Russell McCloud)所著的神秘驚悚小說Die Schwarze Sonne von Tashi Lhunpo 首次將維威爾斯堡中的馬賽克符號與新納粹概念「黑太陽」聯繫起來[4][5]。這個概念由前黨衛軍官員威廉·蘭迪格 ( Wilhelm Landig)發明[5],作為萬字符(「卍」)的替代品,以及被認定為可以革新雅利安人種的神秘能源的象徵[4]

於撒旦教會的使用[編輯]

如同納粹時代其他符號,如狼之鈎、希葛盧恩和骷髏頭,黑太陽被撒旦教會的追隨者及其他撒旦教徒使用。

新納粹主義、白人民族主義和另類右翼[編輯]

黑太陽符號經常出現在與納粹神秘圈[4]和其他右翼極端主義團體有關的網站和印刷品上[6],當中它也被稱為太陽輪(Sonnenrad)[7][8][9]

這個符號一直被新納粹主義者新民族主義者另類右翼白人民族主義團體所使用,例如在弗吉尼亞州夏洛蒂鎮團結右翼集會期間的Vanguard America-Texas[10][11]、澳大利亞的的新納粹團體Antipodean Resistance[9],和與新法西斯主義和新納粹主義有廣泛聯繫[12]的烏克蘭社會運動亞速軍團[13],與俄國派遣參與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民族團結黨和魯西奇小組

黑太陽符號亦見於基督城清真寺槍擊手的宣言封面上,並被刻在襲擊中使用的槍械上[14]

2022年俄烏戰爭期間,北約國際婦女節在其官方推特賬戶上稱讚一名胸前戴着黑太陽的烏克蘭士兵為「了不起的女人」,引起爭議。隨後北約立即刪除該推文並表示「刪除該貼文是因為我們發現內容含有官方未查證的符號。」[15][16]

外部連結[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Grumke, Thomas; Wagner, Bernd. Handbuch Rechtsradikalismus: Personen — Organisationen — Netzwerke vom Neonazismus bis in die Mitte der Gesellschaft. Opladen: Leske + Budrich. 2002: 207 [2019-08-29]. ISBN 978-3-81-00339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1) (德語). 
  2. ^ Goodrick-Clarke, Nicholas. Black Sun: Aryan Cults, Esoteric Nazism,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2: 125 [2019-08-29]. ISBN 0-81-473124-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9). 
  3. ^ Goodrick-Clarke (2002),第148–150頁.
  4. ^ 4.0 4.1 4.2 Goodrick-Clarke (2002).
  5. ^ 5.0 5.1 Strube, Julian.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about/The_Occult_World.html?id=_E-2BQAAQBAJ&q=%22black+sun%22+mccloud |chapterurl=缺少標題 (幫助). Partridge, Christopher (編). Nazism and the Occult. Abingdon, UK: Routledge. 2015: 339 [2019-08-29]. ISBN 978-0-41-56959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2). 
  6. ^ Grumke & Wagner (2002).
  7. ^ Sonnenrad. Anti-Defamation League.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9). 
  8. ^ Deconstructing the symbols and slogans spotted in Charlottesville. The Washington Post. 2017-08-18 [201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0). 
  9. ^ 9.0 9.1 Nathan, Julie. Antipodean Resistance: The Rise and Goals of Australia's New Nazis. ABC Religion & Ethics. Australian Be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8-04-20 [201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3). 
  10. ^ Porter, Tom. Who are the White Nationalist Groups that Demonstrated in Charlottesville?. Newsweek. 2017-08-13 [201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0). 
  11. ^ Flags and Other Symbols Used By Far-Right Groups in Charlottesville. Hatewatch. 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 12 August 2017 [201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12. ^ Luhn, Alec. Preparing for War With Ukraine's Fascist Defenders of Freedom. Foreign Policy. 30 August 2014 [201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13. ^ Colborne, Michael. The Christchurch shooting, Eastern Europe's far-right and a 'cherry-picked reading of history'.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19-04-10 [201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14. ^ Dearden, Lizzie. New Zealand attack: How nonsensical white genocide conspiracy theory cited by gunman is spreading poison around the world. The Independent. 2019-03-16 [201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6). 
  15. ^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NATO celebrates female Azov soldier with Black Sun badge. vikendi. [2022-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9) (英語). 
  16. ^ TOM O'CONNOR. NATO Says It Didn't Notice Ukraine Soldier's Apparent Nazi Symbol in Tweet. Newsweek. [2022-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