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台灣非洲豬瘟防護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條目建設建議[編輯]

我是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疫情條目創建者與主要參與者之一。條目維護三個月以來,也看着台灣地區事件與報道日益增多。既然獨立出單獨條目,我覺得就應該好好維護,也可以節省在大陸疫情條目里,新消息關於「相關性」的口舌。

現分享個人一些條目發展建設的建議:

  1. 相對悲觀的看法,就是台灣地區有可能會成為非洲豬瘟疫區,屆時條目主幹的『概述』需要隨情況變動而進行時間段的劃分,從進口防護,演變為疫情記錄(可能為獨立條目)和政策更新;(希望是一個多餘的想法)
  2. 表格是羅列事物比較清晰明快的方式,建議多多使用;除了關口的攔截,可以把農委會等的動向也擇情納入表格;
  3. 1997年的口蹄疫,同樣發生在豬只上,也對豬肉產業造成了一種非常「里程碑」式的影響;現在在『背景』一欄里列出,希望未來各位的豐富。

維基寫了十餘年,感覺現在大家對討論頁的運用都不熱衷。希望後來人一起建設條目。

之乎留言2019年1月5日 (六) 10:07 (UTC)[回覆]

辛苦了,真心希望不要發生!! Light0113留言2019年1月9日 (三) 12:00 (UTC)[回覆]

討論頁丟失?[編輯]

由於我不明白的一種原因,本條目討論頁發生丟失。

經查,原討論頁在此,僅為本人提出的條目建設相關建議。

寫出以待後續查驗用。 之乎留言2019年1月26日 (六) 14:56 (UTC)[回覆]

台灣豬肉生產與非洲豬瘟防護相關性[編輯]

本問題在條目存廢頁面,我已表明,現重申。

作為『背景』章而言,台灣的豬肉生產提供了讀者全觀的視角。維基百科的讀者並不一定是當地當時,可能是遙遠國度的中文用戶,或是跨越年代的考據者;這種情況下,『背景』提供了一個了解事件中一些決策動因的窗口。

比如作為華人地區,台灣的豬肉消費在文化上有不可替代的因素,過年的肉腸等豬肉製品,常規的如滷肉飯等餐點;在數量上,豬肉佔據了近一半的消費,也是該地區異於世界其他地區(但又接近中國大陸地區)的一個特點。

1997年口蹄疫帶來的對豬肉產業的影響,顯然是里程碑式的,而且由於:

  1. 防護不嚴導致感染
  2. 巨大經濟損失
  3. 2018年,歷經20載的拔針

等問題,在現今(2018~2019)的輿情上佔據不可替代的效果。這種效果,細而論之,可能是多於理性的恐慌,也可能是免於疏忽的重視,但無論如何,都不是對本次疫情的無視。

這樣的背景,自然就會影響到實際的政策制定,也影響到具體人群對事件的態度。甚至可能成為『次生』章,政黨派系等用於操作的參考信息。

除了97疫情,事實上還有很多值得豐富的內容。比如非洲豬瘟一般會帶來豬肉產業的震盪洗牌,後院式的家庭業務可能面臨出局,而企業化有條理的高牆防護會具有優勢。台灣本地目前最大的企業化養豬戶是台糖,他們的應對政策會如何?又反過來會如何影響台灣整個行業?作為背景章,這都是可以補充與完善的內容。
雖然這些內容現在一時沒有,但是以後會有有心人士慢慢加以整理完善。至於直接把『背景』的豬肉產業刪除,我認為不是明智的做法。

之乎留言2019年1月26日 (六) 15:10 (UTC)[回覆]

引用錯誤[編輯]

@Jyxyl9閣下的編輯沒有引用來源內容,導致參考來源一段中出現「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1220roc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以及「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1221roc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的錯誤,希望閣下撥冗補充來源。--歡顏展卷留言2020年2月1日 (六) 16:1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