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板討論: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請修正bug[編輯]

[1],三方狀態時頂部顯示。還有結果也不應該必然顯示。-- [ ] 2010年3月22日 (一) 09:04 (UTC)[回覆]

結果不顯示,目前好像不輸入也會顯示,高人能修正嗎?-- [ ] 2010年5月12日 (三) 09:25 (UTC)[回覆]
user:Mys 721tx兩項完成-- [ ] 2010年5月22日 (六) 10:06 (UTC)[回覆]

請修正模板[編輯]

怎麼partof、image、caption、casus、territory全變成必填參數了,[2][3][4],而且如果不填這些參數的話顏色顯露出來的背景顏色也很難看。建議參照英文版的模板修改。誰能幫忙修改一下?--122.90.96.195留言2012年8月2日 (四) 07:33 (UTC)[回覆]

請求在「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框中的「結果」後面加上冒號[編輯]

例如「第一次阿拉曼戰役」: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
日期: 1942年7月1-27日
地點: 埃及阿拉曼
結果: 僵持狀態,戰略上盟軍獲勝

「日期」和「地點」的後面有冒號,但是「結果」後面沒有,顯得不協調--IsaacDragonBlack留言2012年8月21日 (二) 13:18 (UTC)[回覆]

完成:已由User:P1ayer加入。--哪位維基人能夠一下打死五個2012年8月21日 (二) 13:42 (UTC)[回覆]
那誰順便修一下這個模板的另一個問題吧,見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日期」,「地點」應該在一行的,在某些條目中使用的時候不知為何變成兩行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8月21日 (二) 14:42 (UTC)[回覆]
這模板貌似還不能套用{{infobox}}的說……--鐵鐵的火大了留言2012年8月21日 (二) 14:45 (UTC)[回覆]
也不是完全不能套用,只是改起來要費力一些。至少要把{{infobox}}完全弄明白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8月21日 (二) 16:06 (UTC)[回覆]

起因[編輯]

英文模板在近7年前就刪除了「起因」一項,因為這一欄非常容易混淆概念而被誤用——有人在其中填入戰事的背景,有人在其中填的則是戰爭的直接誘因,還有人使用的則是戰爭的藉口(英文模板中的項目為Casus belli,即Case of war,此應為正確釋義),最後的結果是幾乎所有有關戰爭的文章都必須回歸正文去研究其「起因」,使這一欄在模板中基本上失去作用。建議刪除這一項。--BryterLayter留言2014年2月19日 (三) 05:2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