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C2873293821/沙盒2

座標69°25′40″N 31°13′41″E / 69.42778°N 31.22806°E / 69.42778; 31.2280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佩查莫-希爾克內斯攻勢
World War II的一部分

蘇軍的進攻計劃
日期1944年10月7日至29日
地點
北極地區佩查莫和挪威北部地區
69°25′40″N 31°13′41″E / 69.42778°N 31.22806°E / 69.42778; 31.22806
結果 蘇聯勝利
德軍成功撤退
參戰方
 蘇聯
 芬蘭
 Germany
指揮官與領導者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
弗拉基米爾·伊萬諾維奇·謝爾巴科夫
洛塔爾·倫杜利克
費迪南德·約德爾
參戰單位
第14集團軍
空軍第7集團軍
第19山地軍
兵力
97000人 56000人
傷亡與損失
6,084 killed or missing
15,149 wounded
21,233 overall[1]
8,263 overall (whole of October)[2] [Notes 1]

』』』佩查莫-希爾克內斯攻勢』』』(俄語:Петсамо-Киркенес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蘇第14集團軍在1944年10月7日至29日對德第19山地軍發起的攻勢,目的是攻佔芬蘭重要鎳礦產地佩查莫和挪威港口希爾克內斯。該戰役是十次斯大林突擊的一部分。 此戰結束後,蘇軍成功奪取了佩查莫,並將德軍趕回挪威。整場戰役在北緯69°至70°的極地進行。

背景[編輯]

1944年6月10日,蘇軍發起維堡-彼得羅扎沃茨克攻勢,並在19日攻佔維堡。在另一面,卡累利阿方面軍拉多加湖奧涅加湖之間發起進攻,並在25日攻佔彼得羅扎沃茨克。儘管蘇聯取得了勝利,蘇軍無法突破VKT防線。8月,雙方陷入僵持。9月4日,蘇芬簽訂停戰協議。[4]

隨着蘇軍在卡累利阿地區的攻勢,蘇聯對北極地區的空襲越加頻繁,僅是對瓦朗厄爾峽灣的轟炸次數就增加了4倍多。北方艦隊進行了大規模的活動,試圖切斷德軍的通訊並尋找德軍的弱點。8月23日,蘇軍對瓦爾德瓦德瑟港發起大規模轟炸。在1944年9月,蘇軍在北極地區炸沉了14艘德軍艦艇。[5]此時,第20山地集團軍司令已經開始將南面的第18和第36軍撤回蘇芬邊境。[4]9月底,OKW得出結論,佔領北斯堪迪維納地區已經不再重要,並建議第20山地集團軍撤回至靈恩。希特拉在10月3日批准了這一個計劃,代號為北極光。其中第19山地軍應沿着希爾克內斯至拉克塞爾夫的50號高速公路撤退。[6]但是,德軍尚未開始撤退時,蘇軍發起了進攻。


雙方的計劃[編輯]

蘇軍的計劃[編輯]

1944年2月,梅列茨科夫接任卡累利阿方面軍指揮官時,便開始計劃收復摩爾曼斯克以西的地區。1944年8月,蘇聯又向北極地區派遣6個步兵師,使得第14集團軍擁有8個步兵師。步兵最初在摩爾曼斯克以南的科拉集結,而坦克和重炮部隊則集結在北面。9月8日,梅列茨科夫和北方艦隊司令戈洛夫科討論進攻計劃,並在9月下旬將計劃遞交至最高統帥部,最終該計劃被批准。[7]

梅列茨科夫將主攻方向放在查普爾湖和237.1山上,從該方向突破第2山地師的防線,穿過季托夫卡河並利用輕步兵軍從側翼包抄洛斯塔里,並隨後北上攻佔佩查莫並切斷第6山地師的退路。隨後蘇軍即可向挪威發起進攻。在進攻之前,蘇軍會對防線進行2小時35分鐘的炮擊,並為此準備了約84000枚迫擊炮炮彈和56000枚火炮炮彈。但是,在計劃中,蘇軍高估了第2山地師的實力,並低估了第19山地軍的實力。[8]

德軍的計劃[編輯]

德軍共有4個步兵師和挪威自行車旅。第210步兵師共5個營,防守塔納、瓦爾德、瓦德瑟、希爾克內斯和塔內特港口。范特霍普師的防線從佩查莫峽灣起穿過斯雷德尼半島直至季托夫卡河口。第6山地師包括其388擲彈兵旅,防禦從季托夫卡河口至查普爾湖的防線,第2山地師防線自此向南至237.1山。由於兵力不足且地形不暢,237.1山南面沒有部隊防守。[9]但儘管第19山地軍接近滿員[註 1],並且擁有大量的彈藥,但是它們缺乏運輸工具,不能有效地運輸裝備。同時,由於它們被部署在北極地區,第19山地軍已經有3年未經歷大規模戰爭,整體上缺乏戰鬥經驗。[10]

德軍並沒有構建一條連續的防線,而是構建了以高地為核心的一系列連級或排級的工事。這些陣地擁有戰壕、火力點、補給庫和掩體。陣地之間彼此相距2-4公里,並在低洼處佈設了地雷。在戰壕中有散兵坑以及供機槍和迫擊炮使用的火力平台。彈藥被堆放在戰壕附近的掩體中,而修理設施、食品等位於反斜面上。據點被兩排3米高的鐵絲網圍成一圈,並擁有5至6圈的雷區。據點內部擁有電話,以便與鄰近部隊進行戰術協調。[11]由於陣地之間的缺口是該防禦系統的巨大弱點,在蘇軍發動攻勢前一周,德軍建立了更多的中間陣地。[12]德軍的第二道防線位於季托夫卡河西岸,距離第一道防線約10到12公里。它由少數據點組成,覆蓋所有通往季托夫卡河的通道。在佩查莫河西岸,德軍還構築了一道防線。[13]9月28日,德軍在一份師級報告中指出蘇軍將發動大規模攻勢,主攻方向可能為蘭維格,並規定各師強化它們的防線。該命令指出,防線應該被堅守。[14]

雙方的部隊[編輯]

德軍[編輯]

}

蘇軍[編輯]

第14集團軍共有約113200人參與了戰鬥。[15]在所有的步兵軍中,第131步兵軍戰鬥力最強,因為該軍一直在摩爾曼斯克地區作戰。蘇軍共投入110輛坦克,其中近衛第73獨立重坦營擁有21輛KV-85。[16]由於道路條件惡劣,蘇軍投入了30個工兵營,每個師都擁有一個工兵營,兩個突擊戰鬥工兵旅各有6個營,第1摩托化步兵旅共3個營。兩個特殊用途摩托化營共配備了94輛水陸兩棲車。[17] 空軍第7集團軍共擁有四個混合航空兵、一個轟炸兵師和兩個殲擊兵師,共計747架飛機,包括132架轟炸機、52架波-2、189架對地攻擊機以及共66架偵察機和聯絡機。為保持制空權,蘇軍會對洛斯塔里、希爾克內斯和薩爾米亞爾維空襲。位於瓦朗厄爾峽灣北方艦隊擁有275架飛機,包括55架轟炸機,35架地面攻擊機和160架戰鬥機,但是它們並不用於支援地面部隊。北方艦隊還擁有阿爾漢格爾斯克號戰列艦和摩爾曼斯克號巡洋艦[註 2][18]

每個步兵團都有12~18門88mm迫擊炮,4~6門120mm迫擊炮和3~4門76mm榴彈炮。每個步兵師擁有一個炮兵團,配備有28~32門76和122mm榴彈炮。至少有7個迫擊炮團和17個炮兵團從南面的第7、32集團軍調來,擁有包括德制150mm榴彈炮、152mm拖曳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總計約2100門迫擊炮和火炮。由於反坦克炮較少,部分火炮被用於直射。[19]

第19山地軍在10月1日的戰鬥序列
人數 團/旅
第2山地師 16026 第136、137山地獵兵團,第111山地炮兵團
第6山地師 18020 第141、143山地獵兵團,第118山地炮兵團,第388擲彈兵旅
范特霍普師 3992 第193、503擲彈兵旅
第210步兵師(要塞師) 5914 不詳
直屬 挪威自行車旅 2130 不詳

戰鬥的第1階段(1944年10月7日至10月17日)[編輯]

穿越季托夫卡河[編輯]

1944年10月7日上午8點,蘇軍對德軍陣地發起了長達2小時35分鐘的炮擊。由於上午9點開始下雪,為防止干擾視線,蘇軍在9點35分減低了炮擊的頻率。10點35分,蘇軍發起進攻。在北面,第131步兵軍的進攻較為順利。在進攻北韃靼倫科夫據點失敗後,蘇軍轉向南面,在9點10分繞過了南韃靼倫科夫據點,並導致兩個據點被蘇軍佔領。次日晚些時候,蘇軍抵達拉佳湖北面並試圖渡河。[20]當日晚,蘇軍渡過季托夫卡河並建立了橋頭堡。該步兵軍所屬的坦克和自走炮由於道路不暢未能從其最初的陣地上移動,因此其攻勢完全是由步兵在炮兵和對地攻擊機的支援下達成的。[21]

而第99步兵軍的進攻出現了困難。由於能見度差,第99步兵軍對面的德軍防線未被壓制和摧毀。近衛第10步兵師從兩面夾攻「卡其堡」據點,德軍75mm炮台由於未被蘇軍炮兵摧毀,對近衛第28步兵團造成了一定的傷亡,炮台但很快被蘇軍的122mm火炮壓制。在南面,由於第65步兵師被拖在德軍的韋內迪格據點,近衛第24步兵團無法突破,但是指揮官拉扎列夫仍被要求從鞍部向德軍進攻以緩解第65步兵師的壓力。9點45分,蘇軍的攻勢再度被德軍擊退。19點,該據點的西北部遭到蘇軍猛攻,但是依舊失敗。蘇軍轉而繞過韋內迪格和奧特拉據點,向維維和韋羅尼卡據點推進。7日晚,蘇軍繞過維維和維羅尼卡據點,向加德拉戈爾據點進攻。德軍迅速調集第136擲彈兵團第13連和駐守加德拉戈爾的第111山地炮兵團第8連換防。挪威自行車旅也抵達了季托夫卡河。8日,蘇軍對伊薩拉格爾據點進行空襲,並對其進行轟炸。[22]

在第99步兵軍戰線的最南面,10月7日,蘇軍向楚克許特爾和拉本科夫據點發起進攻。16時,楚克許特爾被包圍。傍晚,師長命令諾伊堡將楚克許特爾的部隊撤至萊納拉格據點。最終,在8日上午4點,楚克許特爾據點的部隊會師。拉本科夫被德軍成功守住,但第111山地炮兵團第2營指揮官報告稱楚克許特爾據點已經被蘇軍佔領,並有150人正在向拉本科夫進軍。17點,師長命令諾伊堡放棄楚克許特爾據點,並撤往河西岸的尼亞拉-馬西夫。21點,德軍撤回西岸佈防,挪威自行車旅的一個營和第111山地炮兵團第6連及時趕到,加強了德軍的防線並炸毀了橋樑。[23]

8日晚,位於委內迪格和奧特拉據點的德軍被允許撤退,該據點僅剩下40人可進行戰鬥。為避免被蘇軍發現,德軍起初向伊薩拉格爾撤退,但隨後轉向萊納拉格據點以北1英里處撤退。但是在越過蘭山時被蘇軍發現,大部分人被擊斃。殘部在9日向尼亞拉-馬西夫撤退,並最終與第137山地獵兵團第1營會師。[20]

10月8日16點45分,在大炮的掩護下,伊薩拉格爾據點的部隊開始撤退。德軍將在洛斯塔里建立一條新的防線。此前為了為建設新的防線爭取時間且為第6山地師的撤退打通道路,德軍堅守伊薩拉格爾據點。第137山地獵兵團第2營向尼亞拉-馬西夫撤退,而第136山地獵兵團第2營向蘭維格撤退。德軍只取得了部分成功,在18點30分時,所有部隊都沿着蘭維格公路撤退。最終,在9日5點,蘇軍在被炸毀的橋樑以南渡過了季托夫卡河。[24]

第126、127輕步兵軍的奔襲[編輯]

第126步兵軍的攜帶了8天的食物,在10月6日開始了行動。為防止被德軍偵察機發現,步兵旅無法搭建浮橋,只能從淺灘處泅渡。由於生火會被德軍發現,士兵只能吃冷食。在行動中,蘇軍必須穿過佈滿沼澤、石塊、溪流等極度崎嶇的地區。馬匹馱着蘇軍的迫擊炮和山炮,而馴鹿馱着彈藥。在前進過程中,馬匹經常受傷,從而需要經常裝卸彈藥。7日,第126輕步兵軍抵達季托夫卡河,並在8日渡過該河。儘管第20山地集團軍可能發現了第126輕步兵軍的行動,但是他們並沒有弄清該步兵軍的目標。第20山地集團軍軍長在向OKW的報告中對蘇軍從南翼對德軍進行包圍表示擔憂,但是他並沒有決定派部隊填補這個缺口。[21]

第127輕步兵軍的第70海軍步兵旅攜帶了5天的糧食、6門山炮及200發炮彈和24門迫擊炮及420發炮彈,沿着第126輕步兵軍的行進路線前進。10月7日,海軍步兵旅穿過沼澤地,部分馬匹被陷在泥中,蘇軍被迫向南繞行3公里。8日,蘇軍在淺灘渡過西利察河,並在9日渡過季托夫卡河。此時蘇軍只剩下一天的糧食。10日蘇聯偵察兵發現了佩查莫-薩爾米亞爾維公路,蘇軍在2點發起了行動,穿過了該公路且未被德軍發現。在穿越佩查莫河之後,該海軍步兵旅被要求在13日掩護第126輕步兵軍的側翼。[25]

在小沃洛科瓦亞灣的登陸和斯雷德尼半島防線的突破[編輯]

10月9日,蘇聯轟鳴號驅逐艦響亮號驅逐艦炮擊莫托夫灣,在22點,由22人組成的兩個小組釋放了大量的煙霧彈並用不協調的方式射完了衝鋒鎗內的子彈,做出有至少一個營的蘇軍登陸的假象。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魚雷艇向岸邊發射了幾枚魚雷。{{|2007|436}}但是,蘇軍實際登陸的位置是小沃洛科瓦亞灣南面的阿卡奧涅米角,距離雷巴奇半島約30英里。第63海軍步兵旅共計3000人,被分為3組登陸,目標是佔領封鎖了佩查莫灣的克里斯托夫角的炮台並抵達季托夫卡-佩查莫公路。但是,部分船隻的指揮官對該地區了解不夠,有5艘大型潛艇將部隊輸送至普納涅米角。第1步兵營、第2步兵營第3連、第4步兵營第2連和海軍步兵旅醫療連被投放至該地。最終,0點50分,登陸艦隊返回普曼基。步兵旅的第1營向南移動,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返回海灘。第2營接到了旅部的命令,前往南面的299高地並切斷德軍後退的道路。10日約4點,蘇軍抵達141高地。第3營在12點30分在提亞爾維湖與第12海軍步兵旅第1、2營匯合。[26]

在另外一側,10日3點30分,蘇軍第12海軍步兵旅的209門火炮對德軍在斯雷德尼半島南部的防線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轟擊,發射了約47000枚炮彈。儘管德軍的炮兵無法提供支援,蘇軍的推進依舊十分艱難。第12海軍步兵旅的第1營向146高地進攻,但是暴風雪過後,工兵放置的無雷區的標誌被掩蓋,鐵絲網也未被清除。在蘇軍第一輪的攻勢被擊退後,一個機槍排繞過了高地,從後方對德軍發起進攻。9點30分,1營奪取了146高地。12點,1營和2營推進至提亞爾維湖與第63海軍步兵旅第3營會師。但是這兩個營損失了約50%的兵力,進一步的進攻被取消。[27]

德軍開始從半島南部撤退。11日,德軍在122和388.9高地點火,利用產生的煙塵掩護他們的撤退。6點30分,蘇軍繼續發動攻勢,攻佔了270和194.7高地。由於道路條件差,炮兵遠遠落後於步兵,直到他們前進至穆斯塔圖里-388.9高地公路後才追上了步兵。10時,第63海軍步兵旅第3、4營在14點攻佔388.9和326.5高地南坡。第63海軍步兵旅第2營向烏斯托亞爾維湖推進,而第1營本應該攻佔299高地,實際上攻佔了西面的268高地。德軍在268高地發動了3次反撲,全部失敗,但是第1營也損失慘重。截止至18點,第1營損失了35%的部隊,被迫撤往268高地南面防守。第63海軍步兵旅命令第4營趕往299高地支援第1營,但是第1營位於268高地。至11日晚,第63海軍步兵旅的1營、第2營第3連、第4營第2連位於268高地,第4營位於299高地,第2和第3營位於388.9高地;第12海軍步兵旅的第1、2、3營在烏斯托亞爾維湖以東,第4營正向388.9高地前進。[28]12日清晨,德軍放棄268高地的陣地向西撤退。10點,蘇軍繼續向西推進,在清除道路上的地雷後,第63海軍步兵旅在18點30分抵達了1940年的國境線。第12海軍步兵旅在烏斯托亞爾維湖建立了防禦陣地,防止德軍撤出季托夫卡河。[29]

在克里斯托夫角的戰鬥[編輯]

佩查莫灣的利納哈馬里是德軍重要的補給裝載基地。佩查莫灣被4個炮台保護:克里斯托夫角有4門150mm火炮,德芙金角有2門210mm火炮,努莫涅米角有4門150mm火炮,努爾門塞蒂半島有4門150mm火炮。蘇軍的登陸地點距離克里斯托夫角約30公里。

在利納哈馬里的登陸戰[編輯]

第2山地師的撤退[編輯]

10月9日,渡過季托夫卡河的近衛第35步兵團已經深深嵌入德軍的防線,形成了約1.5-2公里深的橋頭堡,對塔內特公路造成了威脅。近衛第28步兵團繼續前行,希望能切斷塔內特公路。第137山地獵兵團第3連防守蘭霍北面的陣地,防止蘇軍從北面佔領塔內特公路。10日凌晨,蘇軍2至3個營滲透到蘭霍附近,並在3點鐘發起了進攻,將挪威自行車步兵旅擊退。德軍集結了第136、137步兵團、炮兵和自行車旅向蘭霍反攻,但是由於協調不力造成了友軍誤傷。儘管德軍佔領了部分陣地,蘇第14步兵師第325步兵團牢牢佔據着重要的高地,擊退了德軍的進攻。10日晚,德軍撤出蘭霍地區。[30]

此時蘇軍的坦克因為缺乏良好條件的道路而無法參與進攻,炮兵中僅有45mm和76mm火炮可向前移動,還有64門射程很遠的重炮可直接參與進攻。因此,炮兵部隊和第65步兵師被調至二線修築道路。次日,獨立第73重坦旅和近衛第378重炮營終於得以加入進攻。但由於大部分的炮兵被迫沿着公路部署,僅有約200-300門炮可用於支援進攻。儘管進攻延誤了3小時,283高地被蘇第38步兵團攻佔,第114步兵師向佩查莫河前進。[31]


佩查莫易手[編輯]

第2階段(10月14日-10月22日)[編輯]

圍攻希爾科內斯[編輯]

尼克爾戰役[編輯]

第3階段[編輯]

向伊瓦洛方向的推進[編輯]

結果[編輯]

被授予「佩琴加」和「希爾克內斯」稱號的部隊[編輯]

近衛第10步兵師、第14步兵師、第45步兵師、第368步兵師、獨立第69海軍步兵旅、獨立第70海軍步兵旅、第40防空炮兵師、第1獨立摩托化工兵旅、魚雷巡邏艇旅、第6航空殲擊兵師

空引用 (幫助) 

第14集團軍在10月1日的戰鬥序列
附屬單位
皮加列維奇軍級支隊 第45步兵師、海軍第3步兵旅
第31步兵軍 第83、367步兵師
第131步兵軍 近衛第10步兵師、第14步兵師、近衛第73獨立重坦營、近衛第378自行重型火炮團、第13突擊戰鬥工兵旅、第275獨立特殊用途摩托化營
第99步兵軍 第65、114、338步兵師,近衛第7坦克旅,近衛第339自行重型火炮團,第20機械化突擊戰鬥工兵旅,第284獨立特殊用途摩托化營
第126輕步兵軍 第31輕步兵旅、第72海軍步兵旅
第127輕步兵軍 第69、70海軍步兵旅
直屬部隊 第89獨立坦克旅、第1摩托化工兵旅、第218獨立尋路營、第168建橋營、近衛第1獨立工兵營、第96獨立摩托化浮橋營、第50獨立道路爆破營
  1.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glantz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 ^ 2.0 2.1 Ahto (1980) p.263
  3. ^ Glantz (1995) p.231
  4. ^ 4.0 4.1 Gebhardt 1989,第1-2頁.
  5. ^ 2007.
  6. ^ Gebhardt 1989,第3頁.
  7. ^ Gebhardt 1989,第11&15頁.
  8. ^ Gebhardt 1989,第15-17頁:蘇軍估計第19山地軍共45529人,擁有1513挺機槍、371門火炮。實際上第19山地軍共約56000人,擁有2095挺機槍和396門火炮。蘇軍估計第2山地師共21655人,擁有735挺機槍,實際上該師共有16026人,514挺機槍
  9. ^ Gebhardt 1989,第6頁.
  10. ^ Gebhardt 1989,第6-7頁.
  11. ^ Greentree 2020,第24-25頁.
  12. ^ Gebhardt 1989,第8頁.
  13. ^ Gebhardt 1989,第9頁.
  14. ^ Gebhardt 1989,第10頁.
  15. ^ Krivosheev 1989,第301頁.
  16. ^ Greentree 2020,第14頁.
  17. ^ Greentree 2020,第15頁.
  18. ^ Greentree 2020,第16頁.
  19. ^ Gebhardt 1989,第17頁.
  20. ^ 20.0 20.1 Greentree 2020,第28頁.
  21. ^ 21.0 21.1 Gebhardt 1989,第32頁.
  22. ^ Greentree 2020,第26-28頁.
  23. ^ Greentree 2020,第30頁.
  24. ^ Greentree 2020,第31-32頁.
  25. ^ Greentree 2020,第30-31頁.
  26. ^ Greentree 2020,第54-55頁.
  27. ^ Greentree 2020,第55頁.
  28. ^ Greentree 2020,第56-57頁.
  29. ^ Greentree 2020,第57頁.
  30. ^ Greentree 2020,第35&40頁.
  31. ^ Greentree 2020,第41頁.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Notes">標籤,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Notes" />標籤
引用錯誤:頁面中存在<ref group="註">標籤,但沒有找到相應的<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