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Fxqf/沙盒/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en:Anwar_Sadat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محمد أنور السادات
1980年的安瓦爾·薩達特
第三任 埃及總統
任期
1970年10月15日—1981年10月6日
代理:1970年9月28日 – 1970年10月15日
總理
副總統
前任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
繼任蘇菲·阿布·塔勒卜英語Sufi Abu Taleb (代理)
埃及總理
任期
1980年5月15日—1981年10月6日
總統本人
前任穆斯塔法·哈利勒英語Mustafa Khalil
繼任胡斯尼·穆巴拉克
任期
1973年3月26日—1974年9月25日
總統本人
前任阿齊茲·西德基英語Aziz Sedki
繼任阿卜杜勒·阿齊茲·赫加齊英語Abd El Aziz Muhammad Hegazi
埃及副總統
任期
1969年12月19日—1970年10月14日
總統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
前任侯賽因·埃爾-莎菲英語Hussein el-Shafei
繼任阿里·薩布里英語Ali Sabri
任期
1964年2月17日—1964年3月26日
總統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
前任侯賽因·埃爾-莎菲英語Hussein el-Shafei
繼任扎卡里亞·毛希丁英語Zakaria Mohieddin
埃及眾議院議長
任期
1960年7月21日—1969年1月20日
總統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
前任阿卜杜勒·拉蒂夫·博格達迪英語Abdel Latif Boghdadi (politician)
繼任穆哈默德·拉比·斯科基爾
個人資料
出生(1918-12-25)1918年12月25日
埃及蘇丹國米努夫省
逝世1981年10月6日(1981歲—10—06)(62歲)
埃及開羅
國籍埃及
政黨民族民主黨
其他政黨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
配偶
兒女7個:2個和馬迪, 5個和潔罕
母校亞歷山大大學
宗教信仰遜尼派
簽名
軍事背景
效忠埃及
服役埃及陸軍
服役時間1938年–1952年
軍銜 上校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阿拉伯語:محمد أنور السادات‎,羅馬化Muḥammad ʾAnwar as-Sādāt埃及阿拉伯語:[muˈħæmmæd ˈʔɑnwɑɾ essæˈdæːt];1918年12月25日—1981年10月6日),埃及第三任總統,1970年10月15日就任,至1981年10月6日被基本教義派軍官刺殺為止。薩達特是在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中推翻法魯克王朝的「自由軍官」中的高級成員,以及納賽爾總統的密友,他曾兩次擔任副總統,並於1970年接任總統。

在他擔任總統的11年裏,他改變了埃及的軌跡,背離了納賽爾主義的許多政治和經濟原則,重新建立了多黨制,並推出了開放經濟政策。作為總統,他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率領埃及奪回了以色列自1967年六日戰爭以來佔領的埃及西奈半島,使他成為埃及的,並且一度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之後,他與以色列進行了談判,最終達成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這使他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薩達特成為第一位穆斯林諾貝爾獎獲得者。雖然對條約的反應——導致西奈歸還埃及——在埃及人中普遍受到歡迎,[2]但該國穆斯林兄弟會和左派拒絕了該條約,他們認為薩達特放棄了確保巴勒斯坦國的努力。[2]除蘇丹外,阿拉伯世界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強烈反對薩達特在沒有與阿拉伯國家事先協商的情況下與以色列單獨實現和平的努力。他拒絕在巴勒斯坦問題上與他們和解,導致埃及從1979年到1989年被阿拉伯聯盟暫停資格。[3][4][5][6]和平條約也是導致他遇刺的主要因素之一;1981年10月6日,在開羅10月6日的遊行中,由哈立德·伊斯蘭布爾領導的武裝分子用自動步槍向薩達特開火,殺死了薩達特。

早年生活和革命活動[編輯]

安瓦爾·薩達特1918年12月25日出生於埃及米努夫省Mit Abu El Kom一個貧窮的努比亞人家庭,他是13個兄弟姐妹。他的一個兄弟,阿泰夫·薩達特,後來成為一名飛行員,並在1973年10月的戰爭中喪生。他的父親安瓦爾·穆罕默德·薩達特是上埃及人,他的母親席特·艾爾·貝林的父親是蘇丹人。

1938年畢業於開羅皇家軍事學院,被任命為信號兵。他以少尉的身份參軍,並被派往蘇丹(當時埃及和蘇丹是一個國家)。在那裏,他遇到了納賽爾,以及其他幾名下級軍官,他們組成了秘密的自由軍官,一個致力於將埃及和蘇丹從英國統治以及王室腐敗解放出來的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英國人囚禁,因為他努力尋求軸心國幫助驅逐佔領的英國軍隊。安瓦爾·薩達特活躍在許多政治運動中,包括穆斯林兄弟會、法西斯青年埃及、埃及親王宮鐵衛隊和秘密軍事組織「自由軍官」。薩達特和他的自由軍官同伴一起參加了發動1952年7月23日推翻法魯克國王的埃及革命。薩達特被指派通過無線電網絡向埃及人民宣佈革命的消息。

納賽爾擔任總統期間[編輯]

總統任期[編輯]

糾正性革命[編輯]

贖罪日戰爭[編輯]

與以色列的和平[編輯]

與伊朗穆罕默德·雷扎·沙赫·帕拉維的關係[編輯]

遇刺[編輯]

善後[編輯]

媒體對安瓦爾·薩達特的描述[編輯]

榮譽[編輯]

外國榮譽[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Finklestone, Joseph, Anwar Sadat: Visionary Who Dared, 羅德里奇, 2013, ISBN 113519565X, Significantly, Anwar Sadat did not mention aspects in his early life...It was in Mit Abul-Kum that Eqbal Afifi, the woman who was his wife for ten years and whom he left, was also born. Her family was of higher social standing than Anwar's, being of Turkish origin... 
  2. ^ 2.0 2.1 Peace with Israel
  3. ^ Graham, Nick. Middle East Peace Talks: Israel, Palestinian Negotiations More Hopeless Than Ever. 赫芬頓郵報. 2010-08-21 [2011-01-02]. 
  4. ^ Vatikiotis, P. J. (1992). The History of Modern Egypt (4th edition ed.).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 443.
  5. ^ The Failure at Camp David – Part III Possibilities and pitfalls for further negotiations. Textus. [2011-02-02]. 
  6. ^ Egypt and Israel Sign Formal Treaty, Ending a State of War After 30 Years; Sadat and Begin Praise Carter's Role. 紐約時報. 

擴展閱讀[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