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Goround/2006年東帝汶危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6年東帝汶危機(英語:2006 East Timorese crisis)的起因是東帝汶軍隊內的歧視事件引發的衝突,後逐漸演變為以首都帝力為中心,波及整個國家的政變活動和暴力行為。這場危機最終引發了數個國家的軍事介入調停和總理馬里·阿爾卡蒂里的辭職。

背景[編輯]

這場危機的導火線是對於東帝汶軍隊(F-FDTL)管理的抗議,一些來自東帝汶西部的士兵聲稱他們受到了歧視對待,而來自於東帝汶東部的士兵受到了優待。[1]羅若薩(德頓語中東方人的意思)組成了東帝汶民族解放軍的大部分,曾經以游擊戰形式抵抗印度尼西亞統治,而在2002年東帝汶獨立後,成為了東帝汶解放軍的最大一部分。相反的是,羅若蒙(德頓語中西方人的意思)在抵抗活動中並沒有突出貢獻,並對軍隊的組成持有更少的贊同。這也包括軍隊和警察部隊關係緊張的緣故,警察中大多為西方人和前印度尼西亞軍人。

東帝汶的位置

約1500名常規軍中的404名軍人,於2006年2月8日逃出了他們的營房;2月25日又有177名士兵加入。[2]這些士兵被要求於三月前返回軍營,但被拒絕,隨後他們被解除了職務。[3][4] 這些軍人隨後與一些警察部隊相結合,並受中尉薩爾西尼亞的領導。[5]

時任外交部長若澤·拉莫斯·奧爾塔在四月是宣稱,將會建立一個調查小組來處理這些前士兵的抗議,但他同時補充「這些人不會被帶回軍隊,除非我們能就事論事地確認每個人在這件事件中的責任。」[6]

而在對這些士兵和政府的攻擊背後隱藏有政治企圖。那些最初發動暴力和殺戮的人聲稱他們忠於當時的總統薩納納·古斯莫。並稱他想取代總理和弗雷蒂林領導人馬里·阿爾卡蒂里。[7]事實上,在阿爾卡蒂里被迫辭職後,於2006-07年間組建了臨時政府並與2007年舉行了大選。一篇澳大利亞的電視報告(四角電視)被用來強迫阿爾卡蒂里辭職。[8][9]

暴力活動[編輯]

帝力與其周邊環境

4月24日,前士兵與他們的市民支持者(絕大多數為失業青年),在首都帝力的街道上進行示威遊行。最初的和平抗議在士兵攻擊了一家由東方人開的市場後逐漸演變為暴力。抗議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持續進行,在4月28日,前士兵與軍隊發生了衝突,並於人群中縱火。這場暴力行為造成了五人死亡,燒毀了約100間建築,並有約21,000名帝力平民逃離城市。

5月4日,阿爾弗雷多·雷納多少校以及他指揮下的一支排的20名軍警和其他4名防暴警察攜帶着兩輛裝滿武器和彈藥的卡車叛變並加入反叛士兵。.[10] 在加入士兵後,雷納多在帝力西南部的丘陵阿伊萊烏建立了他的基地。[11]在那裏,他和軍警把守通往山區的路。

5月5日晚,薩爾西尼亞領導下的前士兵起草了一項聲明,呼籲總統薩納納·古斯莫解任總理馬里阿爾卡蒂里,並在48小時內解散國防軍。當古斯莫早些時候聯繫薩爾西尼亞試圖阻止聲明的發佈時,薩爾西尼亞告訴他,「太晚了」。

叛軍士兵留在首都以外的山上,接下來的幾個星期中他們在那裏與國防軍部隊進行零星戰鬥。暴力團伙也在帝力的街道上遊蕩,燒毀房子和汽車。[12]逃離帝力的平民在教堂或是首都郊外搭建帳篷營地。一個天主教修道院曾獨自為最多7000人提供了紅十字會援助。

5月8日,一名警察在一個位於帝力外的城鎮中的區域國務秘書辦公室中遭到殺害。[13] 5月9日,總理馬里·阿爾卡蒂里將4月28日以來的暴力描述為一場政變,其「目的是阻止民主機構,而唯一能阻止它的解決辦法,就是總統解散議會……而這證明政府的失敗。」[13] 然而,5月10日,阿爾卡蒂里宣佈政府官員與叛軍士兵進行談判,其中商定反叛士兵將獲得等於他們以前的軍事工資的補助以維持他們的家庭。[14]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於2005年5月20日離開東帝汶,聯合國東帝汶辦事處的其餘行政工作人員和警察原定於2006年5月20日離開。但在5月11日,他們的撤離期限延長至六月。[15] 這項決定是外交部長拉莫斯·奧爾塔根據人權觀察美國國務院的指控,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調查關於東帝汶警察部隊侵犯人權的行為。[14][16] 5月12日,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宣佈,雖然東帝汶政府沒有正式要求援助,但澳大利亞部隊正在準備提供援助,兩棲運輸船HMAS Kanimbla和HMAS Manoora正準備移動到北方水域。[17]

5月下旬暴力升級,5月23日,一名外國軍士兵被打死,5人受傷。外交部長拉莫斯·奧爾塔於5月24日向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和葡萄牙政府發出了軍事援助的正式請求。[18] 5月25日,隨着第一批國際部隊到達,一些叛軍士兵正在進入帝力市內,與國防軍和警察部隊發生了交火,最多有二十人在衝突中喪生。[19]

軍事干預[編輯]

澳大利亞[編輯]

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於5月24日宣佈,澳大利亞部隊將到部署東帝汶,部隊的人員構成和作戰條件等問題將於接下來的幾天內展開談判。澳大利亞最初提供了1,000到1,300步兵,三艘澳大利亞皇家軍艦(HMAS Manoora和HMAS Kanimbla已經駐紮在附近,和HMAS Tobruk)以及其他支援能力。出發的第一個作戰單位是第四營,澳大利亞皇家軍團「突擊隊」。

5月25日下午,第一波澳大利亞部隊隨四架黑鷹直升機和一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降落在帝力機場。截止5月26日,預計所有澳大利亞部隊將在5月27日之前到達東帝汶,比預期提前一天。[20]


澳大利亞軍隊部署到東帝汶的同時將從部署到所羅門群島的400名士兵中抽調約260名,剩餘的的140名士兵將會由新西蘭和斐濟部隊提供。然而,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納爾遜說東帝汶的軍事部署不會過分擴大國防軍力量。「一切盡在我們掌握之中。」

馬來西亞[編輯]

馬來西亞部隊最初部署了219名陸軍傘兵和突擊隊員。這些士兵來自馬來西亞馬六甲Terendak營地的第10旅團傘兵和馬來西亞柔佛州營特別部隊的一個作戰單位。這些部隊受到Col Ismeth Nayan Ismail的領導。這些人員是已經處於準備調度狀態的275名軍事人員和200名警察人員的一部分。[21]馬來西亞預計提前調度500名人員到東帝汶。[22]截止6月23日,駐紮在帝力的馬來西亞軍警人員已有333名。[23]

兩艘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船隻 - KD Mahawangsa和KD Sri Indera Sakti將包括裝甲運兵車在內的馬來西亞部隊裝備送往帝力,並於6月3日抵達。[24]部隊已被教授了基本的德頓語和當地人的口語,以介紹自己為維和人員。

抵達後,馬來西亞部隊駐紮在東帝汶的大使館,港口,發電站,油庫和醫院,並優先考慮外交飛地的安全。[25]此前,東帝汶總統薩納納·古斯莫請求馬來西亞守衛東帝汶 - 印度尼西亞邊界,以防止平民逃離該國。[26] 然而,馬來西亞拒絕了這項請求。[27]

到6月中旬,馬來西亞宣佈計劃派遣250名警察到東帝汶。[28]馬來西亞警察四年前曾培訓過東帝汶當地警察部隊。據馬來西亞電視電台稱,250人的警察部隊將於6月底前往東帝汶。[23] According to Radio Televisyen Malaysia, the 250-strong police force would leave for East Timor at the end of June.[29]

新西蘭[編輯]

2006年5月25日,新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在派遣部隊前要求東帝汶提供更多資料,以說明東帝汶究竟需要來自新西蘭的什麼支援。她說,「非常重要的是,在某些方面不應進行派別爭端的爭論,也不應偏袒任何一方。」,「我們還必須注意安理會正在與我們進行磋商。」[30]


5月26日,新西蘭派遣了42名士兵,和第二分遣隊120名士兵,在5月27日離開基督城前往昆士蘭州湯斯維爾,然後前往東帝汶。克拉克總理說,部隊將在澳大利亞指揮部需要時部署。[31]

葡萄牙[編輯]

葡萄牙外長弗雷塔斯·阿馬拉爾宣佈於5月24日初步部署120名共和國衛隊成員於東帝汶。他們加入了來自葡萄牙國家警察特別行動小組的8名高級官員。葡萄牙空軍撤離了居住在帝汶的600多名葡萄牙公民。

葡萄牙總統卡瓦科·席爾瓦以及總理若澤·索克拉斯呼籲結束暴力。在與歐洲聯盟外交部長的會晤中,葡萄牙外交部長還呼籲歐盟成員譴責反叛分子的暴力行為。

聯合國和其他機構[編輯]

5月25日,聯合國東帝汶辦事處在帝力外開設了一個難民營,預計可容納1000人。然而,5月27日,隨着暴力升級,聯合國宣佈計劃從該國撤出其大多數工作人員。

澳大利亞世界宣明會的首席執行長蒂姆·科斯特洛牧師在5月27日宣佈他將前往帝力,評估情況,幫助流離失所的平民。他還對一些世界宣明會工作人員被殺的報道表示關切。[32]

持續暴力活動[編輯]

東帝汶行政區劃和人口

儘管希望國際部隊的存在能夠平息動亂,但是在帝力和東帝汶其他地方,暴力仍在繼續。

5月27日,來自該國不同地區的幫派在帝力的街道上用刀,砍刀和彈弓發生衝突,並摧毀了汽車和房屋。至少有3名東帝汶人被打死。帝力居民持續逃離城市,有些人在澳大利亞大使館尋求避難,有些人則逃往機場。聯合國官員表示關切,軍隊中的區域衝突引起平民人口更廣泛的區域衝突,稱「這基本上是不同團體之間的回收時間」。一位天主教牧師同樣把街頭暴力描述為「……東方對抗西方,士兵對抗士兵,警察對抗士兵,所有人都在相互對抗……......這完全是一團糟。「

媒體被第一次瞄準,當一個AFP車,兩個記者和一個攝影師內,也包含一個AP攝影師被攻擊後,一個復活節者強行他的方式進入車輛,另一個跳上屋頂,同時試圖逃離一個追求的暴徒的西方人。

澳大利亞軍隊被攻擊,因為他們努力保持幫派分開,而他們幫助平民逃到安全通過後面的胡同。澳大利亞人沒有回火,反而通過向他們推進和「喊命令和威脅」而勸阻幫派。[34]被救的平民隨後被趕到附近的聯合國組織。[35]指揮部隊的主要人士說,幫派使用手機協調他們的攻擊,但是隨着更多的國際部隊到達並完全保衛這座城市,攻擊可能會停止。[34]

5月29日,斯萊特準將與東帝汶的軍事和文職領導人會晤,並確保國防軍士兵返回軍營。[36]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納爾遜還說,東帝汶當局應該擴大國際部隊的參與規則,給予警察打擊這些幫派的權力,他說:「顯然,需要有政治領導才能維持治安「[36]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5月29日拒絕批評澳大利亞軍隊沒有足夠快地獲得帝力,他說這場危機可能比危機更加危險, 1999年從印度尼西亞獨立後發生的暴力,「我們不能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我們的地區,澳大利亞被告知要尊重一個國家的獨立,這是一個欺凌的男孩,如果它試圖表達一種觀點或但是當發生錯誤時,澳大利亞被批評為沒有,報價,早先干預。「[37]

國務委員會[編輯]

在5月29日和30日,薩納納古斯芒總統與國務委員會舉行了危機談判,國務委員會是由社區領導人組成的一個諮詢機構。[38]理事會有能力授權總統解散國民議會,這是Gusmão和總理Alkatiri自上周暴力升級以來的第一次會議。[39]出席會議的還有外交部長拉莫斯 - 奧爾塔(導致人們猜測,如果阿爾卡蒂里被解僱,拉莫斯 - 奧爾塔可能被任命為臨時總理),帝力主教,聯合國志願人員代表長谷川佑和聯合國秘書長,秘書長科菲·安南的私人代表伊恩·馬丁,他以前是聯合國駐東帝汶代表,參加1999年獨立公民投票。[39] Gusmão從5月29日下午的會議上出現,敦促人們聚集在外面,由Gusmão和Ramos-Horta的支持者和Alkatiri的對手組成,放下他們的武器並回家,說:「如果你相信我,西方和東方,在你的家裏彼此擁抱,平靜和幫助彼此保持冷靜「。[39] [40]

5月30日晚,在安理會會議之後,在與其內閣緊急會議之後,Gusmão宣佈他宣佈緊急狀態持續30天,在此期間,Gusmão作為總司令,將有唯一的命令軍事和警察部隊,並將親自與國際部隊協調,打擊內部和國際部隊的團伙暴力將增加警察權力。[38]有人猜測,安理會將建議古斯芒解散議會和解除總理阿爾卡蒂里,[41]然而,在緊急安排下,阿爾卡蒂里仍然在職,儘管權力減少。[38] Gusmão說,他正在為軍隊和警察承擔個人責任,「防止暴力和避免進一步的死亡」。[42] Gusmão說,儘管政府的一些成員,包括外交部長拉莫斯 - 奧爾塔,直接把危機的一些責任歸咎於阿爾卡蒂里,但與阿爾卡蒂里進行「密切合作」的決定是採取控制的決定。[42]

6月1日,古斯芒訪問了聯合國總部附近的一個難民營,告訴人們「你最好的事情是回到你的家園」,並敦促他們不要把安全事項交在自己手中。同一天,內政部長羅巴里奧·洛巴托和國防部長羅德里格斯辭職,洛巴托指責危機對政府採取暴力而不是政治手段的反對者。[44]外交部長拉莫斯 - 奧爾塔隨後接管了國防部,而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賽義德·哈米德·阿爾巴敦促拉莫斯 - 奧爾塔以新的身份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以實現政治穩定,同時強調聯合國應該準備恢復更大的作用。[45]

帝力內亂[編輯]

安全熱區和熱點在帝力, 2006年10月24日 5月31日晚上,首都帝力的幫派燒毀了一個市場和幾個房屋發生縱火。[46]

6月2日,一大群約有1000人在等待幾個小時的食物交付,偷襲了帝力的一個政府倉庫,他們用計算機設備,家具和其他用品買賣食物。[47]出現在倉庫的澳大利亞士兵由於缺乏警察權力而無法防止搶劫,雖然他們召喚葡萄牙警察,但倉庫幾乎是空的。[48]同一天,有500至600人的人群在總督府外面再次要求阿爾卡蒂里總理辭職。抵達示威的一批東帝汶警察被澳大利亞軍隊攔截和搜查,澳大利亞軍隊沒收他們唯一的武器,幾罐胡椒噴霧,作為將所有武器從街道上清除的政策的一部分。[48]

同時,也是在6月2日,澳大利亞部隊司令Slater準將在帝力以上的Aileu的基地會見了反叛領導人Reinhado少校。 Reinhado再次呼籲總理阿爾卡蒂里辭職,但阿爾卡蒂里拒絕了這些呼籲,而是說所有「非正規部隊」應該交出他們的武器。[49]在訪談中,斯萊特說,他沒有要求萊因哈多投降或參與談判,因為局勢還沒有準備好進行討論,因為並非所有團體都準備參加談判。斯萊特說,一些暴力似乎是協調的,他一直與軍方,警察,政府和Reinhado合作,試圖找到計劃暴力的人。[50]

6月2日和3日夜間,搶劫和幫派暴力破壞了帝力的另外十二座房屋,迫使帝力和機場之間的主要道路臨時關閉在國際部隊所在的城市西部,雖然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部隊迅速確定了道路。[50]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暴力繼續發生在科摩羅郊區,城市中心西部的機場(也稱為科莫羅機場),那裏的許多群體從東部和西部的國家住在附近。 6月5日,在與澳大利亞軍隊分開之前,敵對的幫派,每個人有一百多個成員在帶有矛,砍刀和彈弓的街道上發生衝突。[51]然而,同時在帝力中心,動亂已經結束,商業區重新開放,一些損壞的建築物和商店被修復。[51]

抗議,指控和調查[編輯]

6月6日,來自該國西部的反阿爾卡蒂里示威者團前往帝力,經過科摩羅西郊,到該國議會和該市中心的政府大樓。車隊包括至少30輛卡車,公共汽車和摩托車,並由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部隊在裝甲運兵車和澳大利亞軍隊黑鷹直升機陪同。[52]然而,除了當車隊經過科摩羅時拋出的一些石頭,這表明支持抗議的程度,一位記者形容為「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民力量展示」。 52]在外交部長拉莫斯 - 奧爾塔所作的協議中,確保和平抗議,由2 500人組成的車隊在機場西面的馬來西亞檢查站外聚集在塔巴爾,在通過帝力前投降任何武器。 ]]

人群為總理阿爾卡蒂里辭職而表示支持,同時也表示支持古斯芒總統。 Gusmão後來在辦公室外面的一輛汽車上面對人群說:「讓我給東帝汶帶來和平,然後我們將解決其他事情。」[54]他被說成是有時候的眼淚,並說「現在的優先是停止人們燃燒和槍支射擊。「[55]車隊在內心城市周圍完成一個循環,然後再次平靜地散開。[52]

6月7日,阿爾卡蒂里同意聯合國進行調查,指控他對4月和5月發生的幾起事件負責,引發了這場危機。 UNOTIL代表長谷川代表分別會見了阿爾卡蒂里和叛軍領導人,包括Tarak Palasinyar和Reinhado,他說,阿爾卡蒂里「同意進行調查...他非常透明,他堅持要知道真相,發生了什麼事。 「[56]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納爾遜說,東帝汶司法制度已經開始成功地處理暴力街頭幫派的問題,他說:」我們正在拘留人民,我們把他們帶到一名治安官,如果他們被判有罪,然後他們仍被拘留。「[57]

6月8日,根據阿爾卡蒂里的指示,前內政部長和Alkatiri ally Rogerio Lobato(一個星期前辭職)招募和武裝了一個平民民兵「消滅」阿爾卡蒂里的反對派。這個小組由大約三十個平民組成,據稱帶有「18突擊步槍,6000彈藥,兩輛車和制服」。[58]該小組的領導人,被稱為指揮官Railos說,他們有指示殺死所有叛軍士兵,但在帝力的武裝戰鬥中失去五人之後,他「意識到武裝平民的代價是流血和各方死亡」,並準備向戈斯曼總統投降。[59]阿爾卡蒂利堅決否認這一說法,說他的政府沒有武裝任何平民。外交部長拉莫斯 - 奧爾塔也說,他認為「很難相信我們的總理會......武裝平民」。[60]

6月9日,反叛士兵原來的領導人加斯托·薩爾西尼亞中尉重申了拉伊洛斯指揮官的說法,他說洛巴托已經從警察軍械庫中把200把步槍分發給平民。他還聲稱,4月28日,在引發危機的軍事和反叛士兵之間的衝突的同一天,忠於阿爾卡蒂里的士兵開槍殺死了60名平民,然後將他們埋在帝力外的一個墳墓里。[60]聯合國6月12日宣佈他們將調查危機,但他們不會調查針對Lobato和Alkatiri的指控。

同時,帝力的暴力似乎正在消退,儘管有零星的爆發,國際維持和平人員繼續保衛這座城市。到6月16日,在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談判後,反叛士兵準備交出武器,以換取國際軍事部隊的保護。[62]在Gleno和Maubisse的營地,包括Alfredo Reinhado在內的反叛者投降了武器,其中包括幾支M16步槍,然後將它們密封在一個集裝箱中。斯萊特準將表示懷疑所有武器將被交付,但是說,國際部隊圍繞叛軍基地的存在將使他們能夠自信地與總統和政府其他成員進行談判。「[63]

6月20日,東帝汶檢察長向Rogerio Lobato發出逮捕令,指揮Railos指揮官和其他平民。雖然最初有一些關於洛巴托是否逃離該國的猜測,[64]到6月21日,他在帝力被軟禁。[65]

6月20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發表了第1690號決議,將聯塔觀察團的任務期限延至8月20日,並表示支持現有的國際維持和平努力。[65]隨後發生了一個爭議,即下一個聯合國特派團的軍事部分是否屬於聯合國或澳大利亞指揮部,安全理事會無法達成協議,於8月20日將該特派團再延長5天。[66]五天後,安理會通過了建立新的聯合國東帝汶綜合特派團(聯東綜合團)的第1704號決議。澳大利亞被允許保留對聯合軍事任務組的指揮權,儘管聯合國秘書長和安全理事會將在10月25日之前重新討論這個問題。

解決[編輯]

政治變革[編輯]

6月22日,古斯芒總統通過全國電視廣播作了最後通牒,稱如果阿爾卡蒂里總理不辭職,他將在第二天辭去總統職務。他早些時候告訴阿爾卡蒂里,他對他失去了信心,他的最後通牒中說,「革命陣線必須選擇,要求馬里·阿爾卡蒂里對國家的損失,法律和民主,對這場巨大的動亂承擔責任。[33] 接下來的來自阿爾卡蒂里辦事處前一天的報告顯示了,阿爾卡蒂里打算在6月22日上午開始不再積極行使總理職權。報告指出,已經制定了一項計劃,阿爾卡蒂里將繼續正式擔任總理一個月,但將指任兩名議員,他們實際上代替他。[34]

在古斯芒的廣播之後,他的幾千支持者開始在帝力抗議,乞求他不辭職,在6月23日下午聚集了兩三千人。 古斯芒事實上那天並沒有辭職,並且確實宣佈給示威者他將履行他的憲法職責,顯然表明他不會辭職。阿爾卡蒂里說,只有他的黨革命陣線要求他,他才會辭職。[35]並在6月25日,革命陣線領導人會議確認阿爾卡蒂里的總理地位。作為回應,外交和國防部長何塞·拉莫斯·奧爾塔宣佈辭職「因為政府不能正常運作。」他的發言人說。[36]

第二天,6月26日,另外八名部長威脅辭職。若澤·拉莫斯·奧爾塔正要舉行關於他辭職的新聞發佈會時接到了電話,回答以後,他對媒體說:「請取消新聞發佈會,你被邀請去總理府,總理想發表講話。」[37]阿爾卡蒂尼宣佈辭職,說:


在深刻思考了這個國家所面對的形勢後,考慮到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利益,假定我對我國現在的危機負有責任,我決定不再加深危機。我認識到帝汶人民應該和平安寧地生活,相信所有激進分子和革命陣線的同情者都會理解和支持這一立場。我宣佈我將會辭去我政府總理的職位,以避免總統閣下的辭職。

——馬里·阿爾卡蒂里,[38]

阿爾卡蒂里宣佈辭職後,在帝力的街頭的暴徒開始慶祝。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說,他對阿爾卡蒂里辭職感到高興,因為它是「解決困難,解決僵局的過程的一部分」。[38]

6月27日,阿爾卡蒂里收到法院傳票,被要求到法院出庭作證,指控羅傑里奧·洛巴托為一組平民提供武器,檢察官透露阿爾卡蒂里也可能被指控他在此事中的作用。[39]

在阿爾卡蒂里辭職後,拉莫斯·奧爾塔辭去總理競選,並於2006年7月8日被總統古斯芒任命為總理。[40]

後果[編輯]

這場危機影響了東帝汶的政治局勢。 2006年5月11日,外交部長何塞·拉莫斯·奧爾塔透露民主黨領導人費爾南多·拉薩馬爾鼓勵動亂。他還警告其他各方不要利用暴力和動亂獲得選舉利益,呼籲「所有各方都知道,想要傳播不團結,嚇唬或威脅人民的人不會在2007年選舉中被人民所選擇。」[41]

到2006年8月,多國部隊從該國某些地方撤出,叛軍領導人阿爾弗雷多·雷納多從帝力的Becora監獄逃脫。

2006年10月2日,聯合國獨立特別調查委員會提出了若干建議,包括對若干個人提出起訴。值得注意的是,它發現內政部長羅巴里奧·洛巴托和國防部長羅德里格斯和國防軍長塔魯·馬坦·魯克在危機期間非法向平民轉移武器。[42][43]

紀錄片[編輯]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Paul Kelly & Patrick Walters. Back for good. The Australian. 27 May 2006. [失效連結]
  2. ^ AFP. More East Timorese soldiers desert: officer. ABC. 28 Februar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May 2006). 
  3. ^ Defence Force dispute puts East Timor in crisis. ABC. 25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5 July 2008). 
  4. ^ 9 unarmed police shot dead in Dili, UN confirms. Bloomberg Corporation. 26 May 2006. 
  5. ^ East Timor on violent course. The Australian. 6 May 2006. [失效連結]
  6. ^ Former soldiers' protest turns violent in Dili. ABC. 24 April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April 2008). 
  7. ^ http://www.jape.org/component/option,com_remository/Itemid,26/func,fileinfo/id,13/
  8. ^ http://www.timortruth.com/articles/Four_Corners_and_the_Coup_in_Timor_Leste.pdf
  9. ^ http://paginaglobal.blogspot.com/2011/09/timor-2006-four-corners-abc-ally-of.html
  10. ^ Dodd, Mark. Fractured democracy. The Australian. 25 May 2006. 
  11. ^ Aust to send troops to E Timor. ABC. 24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8 April 2007). 
  12. ^ Barker, Anne. Thousands of Dili residents yet to return home. ABC. 10 February 2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April 2008). 
  13. ^ 13.0 13.1 AFP. E Timor unrest an attempted coup: PM. ABC. 9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18 April 2008). 
  14. ^ 14.0 14.1 AFP. E Timor govt makes contact with sacked soldiers. ABC. 10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7 August 2007). 
  15. ^ AFP. UN to stay in E Timor for at least another month. ABC. 11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October 2008). 
  16. ^ East Timor invites UN to probe violence. ABC. 11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August 2007). 
  17. ^ Navy on stand-by for E Timor deployment. ABC. 12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February 2007). 
  18. ^ Soldier killed in Timor gun battle. ABC. 23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8 April 2007). 
  19. ^ Barker, Anne. Troops arrive in East Timor. ABC. 25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May 2006). 
  20. ^ Gilmore, Narda. Troops head to East Timor. Lateline. 27 May 2006. 
  21. ^ Malaysia Sends 209 Soldiers To Help Quell Unrest In Timor Leste. BERNAMA. 26 May 2006. 
  22. ^ Malaysia Sends Advance Team To Violence-hit Timor Leste. BERNAMA. 25 May 2006. 
  23. ^ 23.0 23.1 Malaysia to send 250 more police to boost security in E. Timor. Kyodo. 23 June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February 2008). 
  24. ^ Two M'sian Logistics Vessels Arrive In Dili. BERNAMA. 3 June 2006. 
  25. ^ Malaysian Troops Secure Vital Locations. BERNAMA. 28 May 2006. 
  26. ^ Gusmão Asks M'sian Military Presence At Timor Leste-Indon Border. BERNAMA. 27 May 2006. 
  27. ^ Timor Leste peace mission: No plans to despatch more troops, says Najib. New Straits Times. 30 May 2006. [失效連結]
  28. ^ Malaysian police team to serve in Timor Leste. New Straits Times. 17 June 2006. [失效連結]
  29. ^ 250 police personnel will leave for Timor Leste end of this month. RTM. 22 June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September 2007). 
  30. ^ UN opens E Timor refugee camp. ABC. 25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December 2007). 
  31. ^ RNZ. More troops as Dili violence escalates. Television New Zealand. 27 May 2006. 
  32. ^ Barker, Anne. 'Total madness' as gangs fight in Dili. ABC. 27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May 2008). 
  33. ^ East Timor leaders in stand off.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2 June 2006. 
  34. ^ Jones, Tony. Alkatiri to stand down: reports. Lateline. 21 June 2006. 
  35. ^ Barker, Anne. Thousands show support for Gusmão. ABC. 24 June 2006. 
  36. ^ Alkatiri to remain as PM. The Age (Melbourne, Australia). 25 June 2006. 
  37. ^ Barker, Anne. Alkatiri resigns as East Timor Prime Minister. ABC. 26 June 2006. 
  38. ^ 38.0 38.1 Barker, Anne. Alkatiri resigns as East Timor Prime Minister. Lateline. 26 June 2006. 
  39. ^ Barker, Anne. Alkatiri to appear in court. ABC. 27 June 2006. 
  40. ^ Associated Press (2006). Ramos-Horta named E Timor's new PM. Retrieved 8 July 2006. WebCite存檔,存檔日期22 July 2007
  41. ^ AFP. Ramos-Horta warns political parties to behave. ABC. 11 May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10 August 2007). 
  42. ^ UN. UN commission of inquiry issues report on violent crisis that shook Timor-Leste. UN. 17 October 2006. 
  43. ^ UN. Report of the UN Independent Special Commission of Inquiry for Timor-Leste (PDF). UNHCHR. 2 October 2006 [19 Sept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6 September 2009).  已忽略未知參數|df= (幫助)